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4章 议亲 (第2/2页)
皇帝诏书既到,就得准备婚礼的各项事宜。 大唐婚礼,是讲究三书六礼。三书是指聘书、礼书和迎书。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第一个要进行的礼法是纳采,就是男方要请媒人,带着具有象征吉祥意义的礼物前往女方提亲。 这就让杨错犯难了,自己亲族单薄,又和杨贵妃一支族人的关系不好,找谁当这个大媒人呢? “谁合适呢?”杨错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只好去找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笑道:“我有个非常合适的人,说出来,你可以自己琢磨。” “谁呀?”杨错很好奇。 “高适!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的掌书。” “哇!”杨错惊得下巴快掉地上了。 那可是大名鼎鼎的诗人,历史上留下《燕歌行》。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到现在念起来,还是那么的壮烈。 但是高适为什么合适呢? 玉真公主看杨错一脸懵逼,只好再点拨他:“高适的确不算什么,但他是哥舒翰的心腹之人,你这样做等于在拉拢哥舒翰。安禄山已经摆明了和朝廷貌合神离,现在能在朝中说上话的就属哥舒翰了。” 杨错恍然大悟,转念一想,为难道:“我和高适又不熟,怕他不同意。” “欸,李白和高适熟啊。” “哦。”杨错这下算是明白了。 果然,有了李白的从中斡旋,高适很爽快的答应了杨错的请求。 高适也很够意思,在答应杨错后,斋戒沐浴,并选定在三天后的大吉日,携带大雁、五色丝、蒲、苇、九子墨等象征吉祥的礼物,前往东宫。 李亨也知道高适的重要性,派自己的两个儿子迎接高适。 宾主进屋。 李亨牵着高适的手,问道:“听说哥舒将军有意进京养病,是也不是?” “正是,不过哥舒将军一直心系朝廷,不会辜负朝廷和太子的期盼。” “嗯,有了这句话,我安心不少。” 纳采是男女双方家长,通过大媒人了解彼此的情况。女方家长了解清楚后,表示同意,这事儿就算结束了。 亲事算是初步定下来。 东宫和杨家的婚事,是皇帝下诏促成,自然只是走个程序而已。 六礼第二步是问名,就是在纳采后,男女双方家长初步达成共识。男方会请媒人再携带大雁为礼物,前往女方家里,用庚帖抄写女方的姓名、年月日,再带回男方家里。 两日后,高适又到东宫见李亨,郑重其事的将和政郡主李佩的姓名、出生年月日等书写在庚帖上,随后离开。 到杨府后,高适将庚帖给杨错。 杨错再将自己的姓名、出生年月日书写在庚帖上,送到家庙祖宗灵前置放。再请道长前来杨家的家庙来合八字,得到的结果是大吉。 这也是走程序。 因为谁敢反对这么婚事呢? 东宫后院里,和政郡主正在忙着绣鸳鸯枕,为新婚添彩。 从上次府门一别,她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杨错,一方面自然是因为婚事的原因,为了避免流言蜚语所以没见面。另一方面,是她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面对杨错,这大概是特别的心理吧。 永和县主瞅见,嘟囔着嘴:“和政jiejie,你总是这么好说话。要我的话,肯定非要杨错给个说法再议亲事。” “哎哟,我们家的小县主急着嫁人呀?”和政笑道。 “哼!女大当嫁,这是很正常的事。不正常的是,jiejie居然一点都不反对,连杨错前段时间做的事也不闻不问,仿佛与你无关。” 和政继续绣鸳鸯枕,边绣边问:“他是去了不该去的地方吗?” “不该去的地方?哪里?” 和政愣了一下,解释道:“我的意思是,这段时间他去了哪些地方。” “嗯……好像只去了左龙武军大营,还有回杨府,再就是去玉真公主的道观。真是岂有此理,他去道观都比来东宫勤快。” “这不就可以了。他前面反对这门婚事,完全是出于想要离开这里,与我无关。” 和政郡主的心里心里淡定的很。 这桩婚事的厉害之处,她早就看得一清二楚。唯一有些不满的是事情太仓促,总觉得父王有些迫不及待。 应该是害怕吧,毕竟皇爷爷越来越老,时间不等人啊。 永和却非常的不高兴,眨巴着眼睛:“jiejie,你心里就没有一丁点的不愿意吗?” 和政停了下来,长叹一口气,一脸认真地告诉永和:“meimei,每个人都有注定的身不由己,你、我、他都一样。关键是日子该怎么过,我想,这是唯一不能被人左右的事情。” 永和还小不懂,只是看jiejie的一脸认真的神情,下意识的点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