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章 争位 (第1/2页)
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大唐为了平定叛乱,招致的第一个恶果是藩镇割据。 而藩镇割据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继承人问题。 心向朝廷的藩镇,接任者都是朝廷任命。 但是实力派的藩镇则大不一样,继承人不是子嗣就是部将。 如今的山南就是这个情况,继承者的人选不归朝廷,而是部将们的推选。 夜里,消歇了半日的大雪又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 飞雪飘飘,寒风呼啸,格外凄寒。 梁州,南城馆驿的一间房内,韩滉临火盆而坐,借着火光阅览着一册简书。 轻叹一声,韩滉垂下手中简书,凝望着盆中炭火,出起神来。 “太冲,安歇否?”房外突然响起敲门声,随即便听到杨炎的声音。 “是公南大人啊,我尚未安歇……” 韩滉应了一声,起身开门,将杨炎迎入房中。 “太冲晚间亦不忘勤读诗书,着实令人钦佩……” 杨炎看到被韩滉摆置在火盆旁的简书,笑着打趣道。 “公南大人取笑了!左右无事可做,又不愿如此早地就寝,便以此消磨时间罢了……” 韩滉摇了摇头,微笑回道,“公南大人可是有事?” “恩……” 杨炎点点头,在火盆旁坐下后,语调有些沉重地说道,“太冲,未曾想到,张节度继嗣之争竟如此激烈……” “是啊!”韩滉轻叹口气说道。 今日节度使府议事厅之上,围绕张位、张任谁将继承张献诚之位一事,山南群臣争辩得不可开交,大有剑拔弩张之势。 以张献甫、张献恭为首的一部分人以立长不立幼,主张由三公子张位继位,并道自古废长立幼之行径,必自生乱。 以梁崇义、张维瑾为首的另一部山南的将领则强调必须由四公子张任继位,并道张献诚留下继嗣文书,若不遵从文书行事,便是故意违逆张献诚之命。 张献恭根本不相信会有什么“继嗣文书”,认为必是由梁崇义伪造。 梁崇义却的的确确拿出了一绢继嗣文书。 张献恭仔细辨别后,不得不承认确是张献诚字迹,但同时他亦辩解道,张献诚生前从未流露出废长立幼的意思。 更何况,张任年齿尚幼,以一不足十岁孩童之身,如何能够承担起山南的重任。 梁崇义大笑反驳。 他说,张位资质平庸、性格懦弱,根本无法担当起山南的重任。反之,张任年齿虽幼,却聪明过人,日后必可成雄主。 张维瑾等人亦尽皆附和梁崇义,主张应由张任继嗣。 当时,梁崇义、张维瑾等人高谈废立之事,根本不将张位放在眼中。 至最后,双方闹的不欢而散。 搞得原本有意吊唁张献诚的杨炎、韩滉两人也尴尬不已…… “依今日情况看来。山南恐怕难免一乱啊……” 杨炎不太乐观地预测,“若如此,岂不正给敌人以可乘之机?” 韩滉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却没有说话。 “太冲,你以为张献诚二子中,谁将得到山南道节度使之职?”杨炎抬头看向韩滉,询问说道。 “要我说,应该由朝廷任命。只怕朝廷目前也不敢贸然插手,以免出事。” 韩滉眉头微蹙回道,“原本张位继任是理所当然之事,但不想梁崇义手中居然有封继嗣文书!” “太冲,你以为那封继嗣文书是真是假?”杨炎点点头,略一思索后问道。 “十有八九为假!”韩滉肯定地说道,“张献诚虽年过六旬,但无病无疾,身强体健。如此情形之下,岂会留下什么‘继嗣文书’?” “况且以张献诚纵横朝堂数十年的阅历,难道不知废长立幼的危害?梁崇义即敢以此绢书欺瞒二位将军,必是有所依仗。伪造此书之人,必极擅摹仿张节度字迹,故连他们也分辨不出。” “既如此,何不提醒张兵马使?”杨炎略显疑惑地说道。 张、梁二系中,明显是张献甫兄弟一派对陇右更为友好些。 助杨炎、韩滉洗脱杨错刺杀主谋之嫌,便是可见一斑。 能协助张氏兄弟掌山南大权,显然对陇右更为有利。 相形之下,梁崇义则重利而轻义,且目光短浅,若由其得势,他日维持与山南的团结恐怕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韩滉摇了摇头,略显无奈地笑道,“公南大人以为二位将军没有看出此文书的真伪么?” “太冲是说张兵马使已知继嗣文书是假?”杨炎惊异地说道,“既如此,他们为何不揭穿?” “他们所以隐讳而不言,一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