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0章 献粮 (第2/2页)
”李倓双目微睁,一丝寒光在自目中瞬闪而过。 就在这时,李泌领着一位年轻文士走上城楼。 这文士相貌俊朗,二十岁上下,身材颀长。 “殿下,属下今日于河池偶遇一位故友,或可解粮草之危!”李泌向李倓微施一礼,和声笑道。 李倓轻噫一声,面现异色,举目看向李泌身后的年轻文士,询问道,“太冲,便是这位么?” 由于有越来越多的难民需要赐济,李倓确实颇为粮草问题担忧。 自出兵到现在,已有半月有余,大军还没真正打过一仗,成天为赈济百姓而忙碌着,令李倓颇为无奈。 “正是!”李泌点头应道,随即转首介绍文士。 “殿下,此乃元氏的族长元琇,与泌素有故交!”李泌和声介绍道,“元琇本是河南郡人氏,因发生安禄山之乱,为避战祸,特与家人迁居凤州。” “元琇,拜见齐王殿下!”元琇躬身向李倓行了一礼,恭敬道。 李倓、郝玭、田神功等人听得李泌的介绍后,皆以惊异的目光打量元琇。 惊异的是其族长的身份。 李倓等人此前虽未去过山南,但由于李泌、韩滉、乔琳等人都来自山南,故而对山南内部的情况也是十分熟悉。 山南西道内最富影响力的有好几个豪族,其中便包括元族。 只看梁、张两族的情况,便可知元族的实力也绝对差不到哪里去。 望族的族长,居然只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着实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元族长请起!”李倓亲自将他扶起。 “多谢殿下!”元琇言行举止非常有礼,态度也相当温和。 “元族长何以会来到河池?太冲适才道元族长可解凤州百姓缺粮之困,但不知有何妙策?” 李倓实在不相信像元琇这种身份的人,会无缘无故跑到河池这样一个混乱的地方来与李泌“偶遇”。 “听闻殿下大军正驻扎于河池,故而特来求见!”元琇也不虚言,直接道明了自己的来意,“愿献粮草六万石,供殿下赈济凤州百姓之用!” “六万石?!”郝玭、田神功等人听得这个数字,不由得轻呼一声。 这些粮草足以供应齐王大军四个月征战之用,这样惊人数目的粮草居然是由元氏一族来提供,只这便可见山南豪族的实力如何。 不过,仔细一想又觉得合理。 此时的唐王朝没有到后期。 而是因为安史之乱,导致大唐王朝从“开元盛世”而骤然降至“乱世纷纷”。 作为“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开元盛世,元族的实力的确可以到达这种程度。 李倓正色询问道:“八万石粮草,当真?” “元琇,岂敢在殿下面前肆意胡言?”元琇面色平和如常,和声说道,“若殿下尚嫌不够,在下可向其他故交借八万石,以供殿下使用!” “十五万石?!”此刻连李倓都不禁震惊起来,“元族长并未虚言?” “有半句虚言,殿下可斩我头!”元琇诚恳地说道。 “若如此,元族长可说是凤州百姓之再生父母!”李倓难得地展颜一笑。拱手施礼说道,“小王代这数万百姓,谢过元族长了!” “不敢当殿下之谢!”元琇赶忙回礼说道,“凤州百姓理应感激朝廷,与在下并无半点关系。” 见李倓、郝玭一时之间未能会悟过来。 李泌笑着解释道:“元族长已将粮草全部献于殿下帐下,接下来如何使用,已与元族长无关。” 李倓恍然,微微颔首,不由得对这个刚刚认识的年轻族长好感更生。 元琇此举分明是将施恩于凤州、乃至山南百姓的机会让给了朝廷。 “元族长有何办法将粮草从汉中郡运至此处?”郝玭惊喜之余,又有些疑惑地询问道。 听李泌介绍了郝玭的身份后,元琇不卑不亢地回道:“郝将军放心,这些粮草并不在汉中,目下就在凤州,而且距河池仅不到百里!” “什么?”郝玭等人再吃一惊,八万石粮草居然就在眼皮底下。 随即,元琇向李倓等人说明事情的原由。 元氏宗族虽然随张献诚迁居梁州,但梁州属于梁崇义的“势力”范围。 梁崇义向来蛮横,元族实力不及梁族,又没有必要与他为敌,故而元氏家族的产业主要分布在其他郡县。 在张献诚遇刺之后,年仅十八便接任族长之位的元琇,敏锐地预见到山南西道可能会陷入内战之中,很早便将家族的根本向凤州与陇右道交界处转移。 目的,不言而喻。 “元族长慷慨解囊,既救凤州百姓于水火,又解小王之困,不知该如何答谢!” 李倓叹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