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龙棺_第三十章 天赋异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章 天赋异禀 (第2/2页)

 估计这也是她父母遗弃她的原因吧!

    总之,那晚我和同事没抓到盗墓贼,反倒捡了一个娃。

    杨实讲到这里喝了口茶,抬头瞄了一圈,包括女儿欧阳静香都在认真听这才慢悠悠地又讲述起来:

    “后来,我回去带孩子去检查,视力什么的都正常,就是晚上她可以夜视,我觉得这样挺好,省电!有时候我去值夜班,就她自己在家,她也不开灯,也不害怕。”

    “那她怎么不姓杨?义女也可以用你的姓啊!”理工男问道。

    “这孩子的衣服上当时缝了个布条,上面写了名字叫欧阳静香,就没改!人家亲生父母给起了名字的,咱最好别给动!”

    “内个,院长大人,您这孩子的事我们都听明白了,现在也都知道这孩子有灵瞳了,但这跟您后来当院长有什么关系呢?

    难道是孩子帮忙的?不会吧?”理工男打破砂锅问到底。

    “还真是!”

    “静香六七岁的时候,我们馆收到了一个青花大罐,是一个农民挖挖菜窖的时候挖到的。

    我们馆的几个专家鉴定是清仿,后来省级专家来的时候,给他们看了,也认为是清仿,专家要走的时候,我正准备锁展示柜,我是治安员嘛,这时候恰好女儿跑过来找我,盯着那个罐子看了一下,就偷偷地问我:

    爸爸,那个圆形的房子是什么?我说那是蒙古包,蒙古包是蒙古民族的一种房子,便于拆卸和移动。

    女儿又说,我看见他们在用这个罐子在蒙古包里喝酒,这个罐子一共有两个,还有一个有盖子。

    我把女儿拉到一边,怕她吵闹到正在给省级专家的送行的馆里领导们,我就继续逗她说,那你还看见什么?

    结果她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

    她说,她看见那群人喝完酒,到圆房子外面挖个深坑,把空罐子埋到了地里,罐子上压了块石板。

    我当时就一愣,因为那个送罐子来的农民当时确实说,罐子上压了块石板,再加上这孩子平时不说谎,我就有点信了!

    没想到她下面的话更让我吃惊,她说,她还看见他们隔了不远又挖了一个坑,把带盖子的罐子也埋了下去,还在埋藏地钉了个粗木桩。

    听到女儿说这些,我当时震惊不已。

    孩子的口中如果是真的,那说明这个罐子不是清仿的,那可是妥妥的元代青花啊!

    如果确定发现了元青花大罐,那可是大功一件。

    况且,听女儿的话里说明,这发现的不远,还有一个带盖的元青花大罐,这个更了不得了!

    懂古董的人都知道,元青花罐子是装酒用的,原本都带盖,只是他们是游牧民族,经常迁徙游牧,盖子基本都破碎了,首博都没有带盖子的元青花罐子,如果这是真的那还了得?

    当时我也是干治安员干腻了,就赌了这么一把,我冲过去把省专家拦住。

    我大胆说出来,这个罐子是元青花,还说这附近还有带盖子的元青花罐子云云,把馆长都气晕了!

    这是在省专家面前给他丢脸。

    一个治安员竟然大言不惭地给专家纠错,那不是打他脸一样?

    馆长大声呵斥我不懂装懂,我也急了眼,就跟馆长叫了板。

    我说如果我在菜窖附近再找到一个元青花罐子,就把我调到文物科,如果没有罐子,我就自动离职。

    馆长气得嘴都哆嗦了,没想到省专家见我言之凿凿的,就好了个信,说了情。

    那名省专家说,既然人家这么确定,回省城的时间也来得及,不如去走一遭。

    “后来呢?”

    后来那还用说,离那个菜窖不到一米远,我们不仅找到了另一个罐子,还找到了那个稀有的元青花盖子。

    而且后来拿到首博专家给一鉴定。

    您说怎么着?

    全特么是元青花真品,而且还有一个带盖的,这可是全国首次发现啊!

    于是我们文博馆一下子就出了大名,我不仅调到文物科,还给了个科长当,是省里的文博馆文物科的科长哦!

    “卧槽,您一下子就发达了!”

    “我也好想也捡一个元青花来!”理工男满脸羡慕。

    矮壮专家又笑出了猪叫声:“哈哈哈,跟人家杨院长比啥劲?你能有那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