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娱开始崛起_229 【国风】影响和发布会(二合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29 【国风】影响和发布会(二合一) (第2/4页)

害的歌,引领了一股新潮流。

    虽然他们未必懂这里面道道,但是却记住了三件事。

    【《烛光》牛逼!】

    【中国风有这么多人夸,肯定也牛逼!】

    【叶繁牛逼!】

    ……

    外界纷纷扰扰,叶繁自己还算是淡定,毕竟《烛光》算是中国风的代表作之一,但还不算最标准的中国风。

    要不是《东风破》不是符合他的专辑主题,叶繁真想宣传【中国风】的第一首就用《东风破》!

    《烛光》只是开胃菜,叶繁只是用这首歌奠定和打响【中国风】的名气。

    等到《月光》、《光的方向》和《光亮》一出,叶繁会让所有人见识下什么才叫【中国风】!

    而且《烛光》不负他的厚望,为【中国风】开了一个好头。

    其他歌曲的派别流派不好说,但是流行歌曲要想开宗立派,必须要有歌迷群众基础。

    有广泛的名气,再相应稳定的陆续有新歌产出,形成流派风格,持续扩散影响力,这个流派就会越来越红火。

    在那帮“乐坛专家”还在争论叶繁有没有资格开宗立派的时候,【中国风】的名字已经印在了无数人的心中,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已经算是成功。

    7月5号周日,叶繁来到《少三》剧组参加今天的开机仪式。

    如果没有叶繁的存在,以这部剧目前主创的名气,来的记者不会很多,但谁叫今天叶繁会到场呢。

    怀柔飞腾影视城

    今天来到这边的记者可谓是密密麻麻,开一场大型记者会都绰绰有余了,基本上大部分记者都是冲着采访叶繁来的。

    饶是王新民也没见过这种场面,都有点不知所措,更别说剧组其他人员了。

    看到这个情况,吴晶等男演员看的满眼羡慕,胡镜一脸的骄傲。

    李、范双冰,李晓冉则双眼冒星的看着玉树临风的叶繁,陈好和吴越等年轻人则看的吃惊不已!

    他们知道自己这位师兄非常有名,但是现场的记者人数还是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还好叶繁早有准备,让王晶花借了影视城的大型会议室来开这个发布会。

    办完开机仪式,剧组主创和记者们就移步会议室,准备接下来的环节。

    起先自然是安排好的问答环节,朝阳公司请的记者问主创关于《少三》这部电视剧的问题。

    叶繁、吴晶和王新民等人自然是一顿商业互吹,就差把这部电视剧说成是内地最好的武侠电视剧。

    虽然有些夸张,但《少三》成为内地最好的武侠电视剧……之一还是没问题的!

    就在其他记者等的有点躁动的时候,主持人终于宣布接下来可以自由采访,这时所有记者齐刷刷的举起了手。

    这场面那叫一个壮观,不知情的人看到这个场面,还以为会议室在上什么惊天动地的课程,有这么多人要提问。

    果不其然,第一个被选中的记者站起来就朝叶繁问道:“叶繁,你姑姑姑父是考古老师,你怎么会想到写一本盗墓小说?”

    虽然叶繁做了很多腹稿,但记者提问的脑洞显然更大。

    “你也说了是小说,如果想看考古内容,这方面的书籍有很多,去文物博物馆也能有所了解。”

    “小说要想让人看的有趣,那肯定要另辟蹊径,加上市井江湖故事和神秘奇异类的知识才会好看。”

    那位记者还想问,可惜主持人先前就规定一个人只能问一个问题,那位记者只能无奈的坐下,听别人提问。

    “叶繁,《鬼吹灯》一共有几部,多少字?”

    “几部不好说,《鬼吹灯》其实有两个主线和两个主角团,另外一本叫《盗墓笔记》,字数大概200万字以上吧。”

    听到这个回答,记者们一阵哗然,这年头一个人写200万字的小说?这可是大工程啊!

    “叶繁,那你已经写了多少字数?两个主角团会有交集吗?”

    “现在已经写了60多万字了,不过其中有《前传》,要等《鬼吹灯》后期才会发行,两个主角团会有部分联动。”

    接着一个台省记者问道:“叶繁,《前传》是写什么年代的?我看《鬼吹灯》是写的80年代,更早的年代有些吗?比如m国时代?”

    “《前传》主要写的是明朝,《盗墓笔记》也是差不多年代,不过50年代也有写,《外传》会写m国那个年代。”

    记者越问,发现《鬼吹灯》这部小说的信息就越多,《鬼吹灯》不止一个主线,还有一本《盗墓笔记》和另外一个主角团。

    而且正本都没写完,叶繁《前传》已经写好了,而且《外传》也早有计划。

    叶繁还说里面很多人物都能单独写一本自己的故事,这让记者们震惊不已,这特么是什么神人啊!

    叶繁这么一通解释,让记者们明白了叶繁这是要搞一部鸿篇巨作啊!

    《鬼吹灯》整个系列写下来啊,200万字都是打底,300万甚至400万字都能写!

    “叶繁,你写《鬼吹灯》是有把它拍成电视剧或者搬上大荧幕的打算吗?”

    “是有这方面想法,不过要拍《鬼吹灯》需要很多特效,现在国内这方面技术还不成熟,可能要过几年在说,先把小说写完吧。”

    后续的内容叶繁就没有透露太多,他今天爆的料已经够这些记者回去写一段时间了。

    王新民、吴晶等人也在边上听着津津有味,他们明白这些人是为谁来的,自然不会不高兴。

    反而有了叶繁,《少三》的名气会变得更大!

    记者们见叶繁不在多数说《鬼吹灯》,转而问起《烛光》和【中国风】的事情来。

    “叶繁,你是怎么想到把戏腔加到流行音乐里,然后创作出【中国风】这一新风格的?”

    “我小时候跟着我mama和奶奶学过一段时间京剧,我觉得戏腔其实很好听,但不一定符合时下年轻人的喜好。”

    “我认为像京剧这样的传统文化是非常好听的,但京剧在新时代想要发展起来还是要融合新的文化内容和潮流。”

    “另外我听的歌也比较多,《燕京一夜》、《说唱脸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