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75 大明好忠臣 (第1/2页)
,明末最强族长 第175章 陆长乐听了暗暗点头, 乱世大浪淘沙,能活下来的,多是有几分真本事的, 自己跟刘若兰,既是相互利用,也是相互成就。 “晋远叔,我给你一个任务,十一月之前,水军规模要达二万人,还要初步具有海战能力。” 建虏十一月就会倾巢而出,掠夺山东, 陆长乐不能再眼睁睁地看着建虏再肆无忌惮残害自己的同胞, 建虏要来一个螳螂捕蝉,那自己给他来个黄雀在后。 建虏是马背的民族,水师方面并不重视, 征服朝鲜后,现在是朝鲜水师替他们巡视海域, 朝鲜水师的实力很有限,仅能作一些巡逻和示警, 打败它并不是问题。 陆晋远心中一动,连忙问:“族长,准备大行动?” 现在已是八月中旬,二个半月就要把水师扩充一倍多, 不用说,肯定是有大动作。 陆长乐点点头说:“有这个打算。” “没问题,十一月之前,肯定能完成任务,不过有一个前提,苦力营的人,你得放手让我挑。”陆晋远主动提出要求。 陆长乐没说有什么动作,陆晋远也就没问, 反正听他的就行, 福建近海,很多人会游泳、会划船,找船员不难, 苦力营现在有三万多人,其中有二万多是郑氏水师俘虏过来的, 大部分都是福建本地子弟, 郑芝龙几兄弟都死了, 树倒猢狲散, 可以挑一些福建本地、最好是跟福州陆氏、福州杨氏友好氏族的子弟, 让他们的族老、族长跟他们好好谈谈心,给他吃颗定心丸, 招来就能用, 苦力营挑一批,民团里抽取一些,再招一些有行船经验的民壮, 二万人而己,不难。 训练方面有刘若兰他们负责,现在每天都是rou眼可见的进步, 陆晋远有这个信心。 “没问题,苦力营的人,晋远可以随便挑”陆长乐爽快地说。 “好,我保证完成任务。” “晋远叔”陆长乐指着那训练的营地说:“我们刚拿下福建,肯定不少人盯着这里,财不露白,我们就这点家底,别什么都让人摸清了。” “这里留二三十船装装样子就行了,最好弄些破船让他们看,把船拉到远一点的地方训练。” 郑芝龙余孽、朝廷、张献忠李自成之流、甚至远在千里之外的建虏, 都会对这里有兴趣,隐藏实力很有必要, 朝廷倒是不怕,自己实力越强,崇祯就得越要笼络自己, 就怕惊动建虏, 以皇太极的性格,肯定会有所行动。 要想做黄雀,暂时得低调一些。 “族长,正想跟你说这件事呢,刘小姐昨日也提出这个想法,提议转到马祖岛训练,你不说我还差点忘记了。” “那就转到马祖岛,对了,水师负责巡视水域,一定要盯着鸡笼山,好不容易把民心给稳下来,要是他们突袭,影响不好。”陆长乐叮嘱道。 郑恩等人逃跑时,将士和宗族人数在八千左右, 从俘虏口中得知,郑氏在鸡笼山留守兵力不少于六千, 在郑芝龙早期开发鸡笼山,大力从福建移民, 现在鸡笼山的土著加移民,大约在二十万左右, 也就是说,郑芝龙余孽大约可以拼出三万左右的兵力。 也是一股不小视的势力。 “族长放心,沿岸卫所都是我们的人,各地的示警装置也全部恢复,有民团不断巡逻,还装备了火器,特别是手榴弹,他们若是敢来,来一个死一个,来二个死一双。”陆晋远信心满满地说。 最近几战打得太漂亮了, 陆晋远也打出了信心。 二人又聊了好一会,陆长乐这才离开。 要忙的事还很多呢。 “夫君,我们这是要回闽县吗?”杨璇一边策马跟上陆长乐,一边问道。 “不回,我们去长乐城。” “好,听你的” 程立业是一只报喜鸟,还是一只靠谱的报喜鸟, 三日后,陆长乐在长乐城接受圣旨。 让陆长乐意外的是,这次宣旨的人不是御史,也不是地方官员, 前来宣旨的人是一个太监, 还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太监,他的名字叫王承恩。 崇祯身边最信任的太监, 李自成攻入京城, 感觉无力回天的崇祯在煤山上吊自尽, 王承恩不仅陪这位末代皇帝上山, 还在旁边的海棠树上吊,以死殉君。 没想到,崇祯竟然派他来传旨。 王承恩年约五十,头发花白,脸上满是沧桑,不过看起来很和善, 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王承恩很瘦,背还有一点点偻倦。 听说崇祯对自己要求很严,宫中用度一再削减, 皇帝和皇后用餐时,大多时候rou菜不超过二个, 连皇帝和皇后都这般节俭,宫中的太监和宫女也不敢多吃, 生怕自己吃得白白胖胖,让崇祯看到不喜。 陆长乐也理解崇祯派王承恩来的原因, 朝廷正值多事之秋,重臣很多大事要商议, 就怕出了京城,路上称个病,一年半载也回不去, 官职小的,又显得不够重视, 还想趁机看看福建到底怎么样, 派他信任的王承恩来,最合适不过。 王承恩宣读完圣旨,把圣旨郑重的交到陆长乐手里,一脸关切地说:“陆总督,接旨吧,为了福建百姓,你受苦了,快快请起。” “不敢,王公公一路辛苦。”陆长乐接圣旨时,目光瞄向一旁的陆长威, 陆长威对陆长乐微微一点头,陆长乐顿时心里有数了。 有程立业,陆长乐得知圣旨来的时间, 派陆长威提前在关口处等候, 人到了,就用贼匪未清的名义,护送王承恩一行到长乐城, 一路上专挑受过掠夺、战乱和鼠疫的地方, 也提前让老百姓做好准备,换上二三天没洗的衣裳, 再饿二三顿,看到官兵就跪地要吃的, 王承恩一路走来,看到的都悲惨、民不聊生的画面, 感觉比陕西、河南等地还要凄惨几分, 那些官员为了政绩,给王承恩看到的,都是好的一面, 而陆长乐相反,多哭穷, 就算拿不到拨款,起码让崇祯别在福建打主意。 当王承恩看到陆长乐那一身多处缝补的官服时,彻底动容了。 得经历多少生死考验,衣服才破成这个样子, 也对,陆长乐只是一个连兵饷和补给都没有的平贼将军, 为了对抗匪气不改、实力强大的郑芝龙,不拼命,能行吗? 来的时候,王承恩还觉得皇上免福建三年赋税太多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