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二章 有准备的失误 (第1/4页)
屋子里鸦雀无声,都在等着马景澄从厕所归来。 马景澄刚坐下,秦聿铭就问道:“你觉得刚才的提议怎么样?” 他环视了一圈,补充道: “你可以使用任何不损害民众的方式筹集资金,只要不强迫民众,都可以,只要你愿意接下电站的项目。” 电站是个印钞机。 这是其一。 其二,整个攀州地区,电力供应严重不足。 在去年,企业最多的时候,大江之北除了工业区,基本都处于停电的状态。 甚至有段时间,连工业区也要凭借电票来供电。 在全国都缩减电站基建项目之时,攀州却在大力投入电站的建设。 几个大型电站建设属于当务之急。 今年企业用电减少,还没有呈现出非常紧缺的状况。 一旦情况好转,电力紧缺的情况还是会重复出现,整个片区停一半供一半,一条街接一条街地停电,也会成为常见的现象。 此外,村镇用电主要是靠无数的小型发电站。 如今工程处于停滞状态,就谈不上栽电杆这种事情了。 电力是制约攀州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要素。 所以,和电力比起来,其他的都不算什么。 马景澄拿出一本资料,翻开,抬头: “秦部长,既然要谈电站的建设问题,那我们就抛开电费从5毛到两块不等来谈一谈,电力的建设问题…” “你说!” 秦聿铭没有刚才的那种愁容。 只要马景澄有方法筹集到资金,且愿意就电站问题展开谈判,那一切都不是问题。 攀州有一千多万人口,非农人口有三百多万,只要再增加三百万的人口用电。 达到六百万人用电,州里的财政开支就会轻松许多。 而且一旦电站建成,只要设计得当,很多年都可以不用再进行大额投资。 “为了收回成本,是不是要防止人们偷电,一户一表,得有吧,此外,电杆,电线,每公里所耗费的资金…” 马景澄脑子里,已经呈现,将电从产生到送到每家每户,这过程中巨大投资的情景: “这其中投入是巨大的,尽管我没有认真的算过,但我觉得,如果光靠我来筹集资金,投入建设,那么我得到什么呢?” “你有什么要求?” 秦聿铭也知道,这不是一个人可以解决的事情。 他也不会天真地以为,马景澄可以一个人将整个工程都做完。 现在的谈话,也只是在确定这样一种意向。 在这个没有办法的时期,他宁愿相信马景澄是有办法可以筹集到资金的。 后续的工作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搞完,或者一个月两个月也不一定能够真的确定下来。 不过,这至少算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而马景澄这边,他一点都不在乎往电站投入多少钱,反正都不是自己的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也没什么不好。 他在意的是时间。 他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去准备,到明年这个时候,他应该出现在河拦,并且和那家走投无路的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一旦在这个时间点,他没有筹集到足够的资金,那么一切都将白费。 白手起家,远远没有购买现成的来得快。 由此,他不可能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为攀州做基础建设上。 这样只会因小失大。 做基础建设这种事情,应当是他搞定了世界之后,再回过头撒钱。 可是,现在他被卷进了‘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无奈之中。 眼前的诸位大佬们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自己是他们手中的一根稻草,得抓住。 “我这儿呢,也有两份拟好的合同,大家不妨传阅一下!” 马景澄又从包里掏出两份合同。 合同最先递到秦聿铭手里。 秦聿铭在众人的目光中,认真地看起来。 看完之后,他将合同递给其他人,抬头看向马景澄。 眼神中透露着震惊,不敢置信:“你早就知道我们会对电站的项目进行谈判?” 马景澄摇摇头。 那只是最后不得已的手段。 马景澄承认,自己把这件事推向了极端。 简而言之就是,自己搞砸了。 让自己处于被动地位,这对做企业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不过他很快释然了。 人生哪可能一帆风顺。 走到今天这一步,能够与在坐的人平起平坐。 有努力,也有运气。 更多的是这个时间节点的加成。 不过也少不了他日日夜夜的cao劳。 用马景澄的话来讲: 如果我要做一件事,那我就一定要做成,为了做成这件事,我会准备足够分量的筹码。 这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做不成的事情,如果有,那就是时机不对。 如果时机对了,那就是我的砝码分量不够…… 通常。 在做这件事之前。 马景澄会在脑海中演化,当自己加入之后,事情所有的走向会是怎样。 然后再搜集信息,制定出ABCDEF等多个方案。 除此之外,他还得给自己准备一条可以后退的路。 刚才递过去的方案,是不到万不得已的其中一个,印钞机嘛! 他们处于如此被动地位,不就是没有钱吗? 但是,马景澄还有其他的备选方案,包括这次的筹集方案受到阻碍的退路。 可能要承担一点点的风险,但是总比没有强。 他也在无数夜深人静的时候,越想越觉得牵扯过大,然后问自己:这样做,真的值得吗? 但是,每当想起在花镇的那种窒息感,八十多岁的老人家被人推倒在地的情景。 马景澄就觉得,没有什么值不值。 做我的对手,你要付出的代价,是你这辈子,包括下辈子都承受不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