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二章 有准备的失误 (第3/4页)
马景澄的观念里。 每一个人都值得尊重,都值得认真对待,都是平等的。 很显然,秦聿铭刚才就没有把他当做一个平等的人。 如果他此刻不说‘不’,下一步,他的工作将会很难做。 别看秦聿铭那么大年纪了,但他也有上头的时候。 秦聿铭把大义看得那么重,马景澄却不在乎所谓的仁慈道义。 而马景澄审时度势的一句话,直接让秦聿铭清醒了过来。 秦聿铭的反常行为,让他大哥秦巨政都感到震惊。 大家都很清楚,今天之所以和马景澄坐在一起讨论,不是要将整个攀州都压在这个少年身上,而是寻找一个可以突破和减压的契机。 秦巨政眉头紧锁,长长地呼了一口气。 他这个二弟,有时候就是会过于理想化。 过于理想化的人,只能在规划上体现他的价值,谈判就不太适合。 所以,州里的所有商务引资,基本上都是宋青州在搞。 不过,秦巨政觉得,不应该啊,这其中一定还有别的事情和电站一样重要。 秦巨政不知道,但是马景澄知道。 他十分清楚这个秦聿铭要干什么。 但是他绝对不会妥协。 秦聿铭想要将两步并作一步走,一下子解决两个困难。 如果马景澄答应了,那他后面从攀州向甽州转移就难办了。 秦聿铭遇见的这个问题的确很严重。 严重到让一个无关人员间接丧了命,准确来说是两个。 不对,应该是三个,其中包括他四弟。 也不对,应该是很多人。 这本不是秦聿铭或者任何人的错,这是属于西境遗留的问题。 但是,马景澄是不会给他这个机会的。 按照马景澄的想法就是:你把我的棋走了,我下一步走什么? 马景澄设计的两份合同是精心考虑过的。 那天,他去临江就是为了求证一些事情,很幸运,他得到了答案。 所以,20%的资金和电站绝对不能放在一起。 马景澄明面上是说自己没有利润,其实他一点都不在乎有没有利润。 他在意的是下一步计划。 与20%的资金比起来,尽管电站看起来要耗费更多精力,但是与计划相比,已经不算什么了。 如果让秦聿铭拿到20%的资金,如果一天是两百万的话,他就要拿走总金额中的40万,除去开支,电杆项目勉强能够维持。 但是,这20%的金额,可能会让马景澄下一步的计划陷入困难,甚至是变成一张废纸。 尽管他有备选计划,但风险太大,搞不好命就没了。 无论是从哪方面考虑,他都希望秦聿铭能够选择电站。 当然兜里还有一份更加轻量级的合同,自己获得全部资金,并且只承担电杆。 这是最初的时候拟定的,也就是和那份策划书一起的。 本来今天就打算拿出这一份来。 谁知道被自己搞砸了。 在秦巨政将电站项目说出口之后,这份计划基本上就作废了。 在场的人都不是傻子,想要从他们手中拿到更多,最好的方法就是拿出让他们满意的东西。 “我来说说我的意见吧!” 秦巨政见无人说话,只能自己开口了: “我认为第二条方案可行,我同意第二条方案。” 现在,大家讨论的话题都是哪一个方案。 似乎除了陶铃,没人在意到底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筹集资金。 当这个红港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在着一群人面前感到有点挫败的时候,她关心的问题似乎只有一个: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够筹集到大笔的资金? 当然了,还有一个人很在乎,那就是发起人马景澄。 他为了防止这些人突然开窍,将自己踢出去,一直在想办法将所有人的注意力转移到双方的利益上,而不是筹集的方式。 现在他要通过更加激烈的方式,速战速决,不给这个有点勾起人欲望的女人任何插话的机会。 因为在沿海,有很多人懂得这个方式。 秦聿铭要说话,秦巨政举手阻止: “我知道,你有你的考虑,但是,电站项目如果不做,那就很难在短时间内重新动工,这不只是在解决州里产能过剩的问题,同时,能够解决大批人工作问题,减少社会不确定因素,而且还能通过电费收回来。 当然了,你是主管筹集相关工作的,最后还是要由你来做决定。” 秦巨政说的没错。 攀州明面上可以看到的问题,就是就业和电力问题。 电力不足会导致很多工厂停工。 “但是~” 秦聿铭看向马景澄,“你也知道,让私人集资,虽然是攀州,但我们很难做!” 秦聿铭说的没错,私人集资是不被允许的,马景澄也知道秦聿铭说的这话是什么意思。 他还是想让马景澄拿出一小部分的金额,哪怕一小部分。 马景澄自然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不要说没有,就是有,也不能给。 马景澄点头表示赞同,转而说道: “我知道你们很难做。 如果容易做,我就不来找你们了。 但是,我想让诸位知道一点,我是个生意人,做生意有一点往往很重要,就是论证项目的可行性。 如果不行,那么我们今天就不会出现在谈判桌上。” “你是如何知道筹集资金可行的?” 李宽也很好奇。 马景澄微微一笑,“在开始做一件事之前,做市场调查是我们所必须要做的工作,你们称之为考察。” 他停顿了一下: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在几年前,攀州曾经有过一次筹集资金的活动,最后从各个商人那里获得了大笔的资金,这则消息刊登在《统报》攀州本地报的第二版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马景澄的话,在做的,除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