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农女之芦花_第五章 朝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朝堂 (第2/2页)

山之中,企图伤害龙体,还妄想取而代之,若皇上仁心怕会引来后患呀。”

    这时,部分大臣也跟着跪下来齐声道:“望皇上严惩乱党,以振朝纲。”

    丞相看着跪倒的人,心里忍不住冷哼一声,当初皇上被拘禁,禹王闯进宫中的时候,他们倒是提前做出倒戈状态,如今禹王等人被抓,他们为了撇清干系,巴不得把禹王等人除干净。

    皇上遭此大难,对内阁的部分大臣不满,不过现下看他们的态度,皇上并没有多加责怪,只是内心有点烦闷,他不是不想诛灭禹王这一支,只是当初雍王谋反,他也是杀了雍王并未赶尽杀绝,现下对禹王如此怕招来非议而已。奈何下面臣子揣度不出自己的心思,皇帝长长地叹了口气,跪地的臣子吓得大气不敢出。

    这时站在一旁的冯立仁站了出来:“皇上!”

    皇帝眼睛一亮,冯立仁是自己同胞jiejie的丈夫,此次能化险为夷也是多亏他偷偷从外面拿了军符回来,调动了先帝旧部羽林军去灵山救驾。他自小与自己的jiejie亲近,虽然他jiejie早逝,但心下皇帝对这位姐夫十分信任。

    “冯将军是有什么异议吗?”皇帝缓缓地说。

    冯立仁不卑不亢道:“禹王谋反诛杀也不为过,只是禹王好歹是太后之子,禹王一脉断掉之后也会寒太后的心,不若饶恕襁褓中的婴儿一命,既是了却皇上的孝心,也是了却皇上的仁心。”

    皇帝点了点头:“冯将军一言颇合朕心。”

    此时跪倒在地的臣子终于明白皇上的心意,刑部尚书是个很会看颜色行事的人,立马附和道:“皇上孝心是乃周朝之福,皇上仁心是乃百姓之福。”跪倒的人也跟着三呼万岁称赞起来。

    丞相并没有附和,只是缓缓道:“皇上已有决断,请皇上示下,臣等也好公告天下。”

    皇帝先是静默了一会儿才道:“禹王府上男眷全部诛杀,女眷贬为官奴,至于两个小辈就贬为庶人,赐几亩良田供他们生活即可。”

    接着殿上一派歌功颂德,等众人夸赞皇上英明之后,丞相便问道:“此次叛乱,既有过者,也有功者,还望皇上示下。”

    刑部尚书和礼部尚书等人皆知道丞相的意思,吓得小腿打哆嗦,毕竟这次叛乱,他们虽无谋反,但是也有顺水之势。丞相的意思怕是希望皇上能肃清朝廷吧。

    还未等皇上说话,冯立仁便立马禀报起来:“为臣子自当为皇上效力,臣此次带军符不敢居功,只是臣子在回来途中,京兆府尹似乎有勾结禹王之嫌,屡次阻挠臣进帝京,差点不能救驾。”

    冯立仁不是什么软柿子,当初差点死了,这个气自然是忍不得的,而且京兆府尹的手下也曾到安乐村镇上盘查,给了芦花气受,这个仇还是要报的。此时京兆府尹立马吓得跪倒在地:“皇,皇,皇上,请容臣,臣禀,当时,是丽妃娘娘拿着皇上手谕,臣还以为……”

    还没说完,京兆府尹吓得趴在地上,昏了过去。

    皇帝知道冯立仁生气,不过皇上也知道自己的手谕大过天,京兆府尹也是看令行事罢了。不过想到冯立仁差点小命难保,他也想教训一下这个京兆府尹,给自己的姐夫撑腰。

    “唔,丽妃刁滑,偷拿了朕的手谕。险些让冯将军进不了帝京。”

    京兆府尹听得皇上的话知道皇上并没有多加责怪自己,然后慢慢的爬了起来:“是,是,是臣糊涂,臣愿意领罚。”

    “唔,京兆府尹死罪可免,但是因为糊涂办事,应该责罚,那就罚一年俸禄吧。”

    京兆府尹知道只是罚款之后如获天恩一般跪倒在地“谢主隆恩”毕竟没有挨板子,蹲牢狱吧。

    “不过,朕听冯将军说你手下的人私收丽妃和禹王贿赂,你最好把你的手下管好些。”

    京兆府尹捏了把汗道:“是,是,臣回去一定好好严格约束下人。”

    冯立仁看着京兆府尹心中十分痛快,想必之前对救自己的小姑娘凶巴巴的两个官兵会整的很惨吧。小姑娘,大叔也算为你出气啦。冯立仁心里笑道。

    见京兆府尹没有性命之忧,之前那些想要倒戈的臣子立马开始陈述自己罪状,开始乞求皇上的饶恕。京兆府尹劫后重生,这才明白冯将军并不是真正想找自己不自在,不过是要引出之前想要倒戈的臣子主动认罪而已。看来自己得更加小心一点,回去一定要把那些乱收贿赂的小子们责罚一顿。京兆府尹小心翼翼地站着,以后还是多跟丞相还有冯将军吧。不然小命不保呀!

    皇帝看着跪倒一半的臣子,心里没来由的腻烦,罢了,反正自己也没事儿,这些人好歹也有治国之才,警醒一下即可,官员们大多数罚了俸禄。这下臣子们才安下心来。退朝之后,皇上留了冯立仁和丞相回后阁之中,皇上这次被拘在灵山元气大伤,需要定时服药,冯立仁因与皇上有亲,便劝慰道:“请皇上保重龙体。”

    皇帝摆了摆手“此次灵山之乱,朝中多亏丞相把持朝政,才不至于让禹王占了先机。”

    丞相躬身“食君之禄,此乃臣子分内之事。”

    这次灵山之乱也让当今天子看出朝中端倪,看来朝中仍有一些对自己上位略有不满之嫌,到底自己并不是当今太后的嫡子呀。

    “皇上并没有重罚阁中臣子无非是念及以前的君臣之情,只是皇上,若阁中臣子再犯大事,还望皇上要宁枉勿纵才是。”丞相再次禀明道。

    皇帝颔首,“朕自然知晓,只是经此一事,朕也该考量一下储君一事呢。”

    “皇上正当壮年,储君一事是否有些过早。”冯立仁谏言道。

    皇帝摆手“朕的身体朕知道,但是早点立下太子一事,这样也好稳固朝廷。你们都是这次有功之人,关于太子可有什么人选。”

    丞相中规中矩地禀明道:“周朝一向有立嫡立贤的规矩,皇后一向贤德,此次平乱也是有一份助力,二皇子是皇后嫡长子,且敦厚稳重,按周朝规矩,二皇子能堪大任。”

    皇帝半眯着眼,丞相太会说话,二皇子他是知道,年过十四,虽是皇后嫡子,为人和善,但文武平平,到丞相嘴里却成了敦厚稳重。他这样的心性怕是很容易造成外戚干政呀。皇帝并不答话,丞相知道皇帝不是很满意,但如今情形,年过十岁的皇子只有二皇子。三皇子和六皇子虽说聪慧,但也才七八岁而已。

    皇上看了看冯立仁道:“冯将军可有什么想法?”

    冯立仁回道“容臣禀,臣昔日为将军,幸得先帝恩泽,迎娶云荣公主,根据周朝规定,驸马不得参与储君议事。”说完便看了看丞相,丞相点头再躬身道:“皇上如今才回銮,不若先稳定朝纲,以后再做商议。况且如今皇子之中,年幼者过多,不如在等上几年,朝廷稳固,皇上再做打算。”

    皇帝细想了一下,也是这个理,到底自己才三十几而已,虽说元气大伤,但好歹能稳固二三十年,还不如看皇子长大之后再说吧。

    皇帝也不再讨论此事,便一个退下,让丞相和冯立仁离开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