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八章 赵氏一族 (第2/2页)
,我赵氏一族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诛灭的,若皇上不怕背负不孝违背祖训之罪,那便赐死我赵氏一脉。” 王鸿飞细细斟酌着赵尚书的话道“你何出此言?” “‘仰赖赵氏一族,并吞列国,君临天下,吾周氏愿与赵氏共分天下,此书作证。’你可知这段话是谁所说?”见王鸿飞疑惑不解,赵尚书便道“这便是周朝开国皇帝,太祖周绍所言。当年赵氏与周氏不过为两个地方郡守,见元朝分崩离析,四处奋战,又有据地封王,鱼rou百姓。周氏与赵氏因志同道合便揭竿而起,当时百姓是一呼百应。经过多少曲折,周氏与赵氏终于安邦定国。就在要推举谁做皇帝之时,因赵氏膝下只剩下一个女儿,其他儿子皆战亡,当时不得不推举周氏做皇帝,周绍登基因赵氏战功赫赫便说了这共分天下之言,又因赵氏子息单薄,便纳赵氏女子为太子妃,待太子登基后,立太子妃的儿子为太子后续继任大统。可想不到太子登基后广纳后宫,虽太子妃成为了皇后,生下儿子,却不立皇后嫡子做太子。赵氏族人因此颇为不满,为了安抚赵氏太子便写下永不诛灭赵氏,并赵氏女子必入后宫之言。可惜呀——” “可惜什么?” “那周氏是反复小人,待到皇后宾天,也不封皇后嫡子为太子。而此时的天下皆是周氏耳目。说什么共分天下,不过是安抚赵氏之言。你说说,这天下真就该是周氏的吗?” 王鸿飞不语,以前读过《周朝本纪》但书中并没说到周氏与赵氏纠葛。 赵尚书接着讲明“后来皇后嫡子只封了一个小小郡王,赵氏族人气不过,便将周氏与赵氏之间的约定告知了皇后嫡子,皇后嫡子本就怨恨皇上不立自己为太子,听了原有之后便越发恨周氏一族,所以从那开始,赵氏覆灭周氏便是赵氏的一生期盼。也是我们赵氏的祖训。” 赵尚书转头看向王鸿飞道“我祖上挥泪洒血,熬得枯骨只为天下百姓,凭什么就是他周氏做皇帝,说好了共分天下,如今我赵氏女子虽为东宫,但其子从不定为储君,连在朝廷中赵氏也不能进入内阁。若你为赵氏你该如何?” 王鸿飞被问的说不出话来,半晌才道“以前的过往是真是假我并不知道,我只知道现在就是周朝,你意图谋杀皇帝是真,篡位之罪是真,杀害陆伯伯一家是真,害我父亲也是真。就这些就该定你的罪,你说的共分天下,不得诛灭赵氏只不过是口头之言罢了。” 赵尚书大笑着将衣襟拉开,从里衣掏出一个绣金龙帛书“这是太祖以及太祖后继任的皇帝所书写。” 王大人接过帛书,只见帛书是两块帛书拼接而成,前面写了赞颂赵氏战功赫赫丰功伟绩,接着写到要与赵氏平分天下之言,后面写着周绍书。上面还加盖了龙印。接着是继任的皇帝周彦所写,写赵氏与周氏情同手足,赵氏女子皆可入东宫,而赵氏不得被诛灭。这些都与赵尚书所说的一般无二。 王鸿飞拿着书五味成杂,他恨赵氏,但也可怜赵氏。可惜,恨意却将这小小的可怜立马抹杀。赵尚书看着眼前的年轻人,知道他是一个以牙还牙、睚眦必报之人。“这份帛书王大人想拿去便拿去吧。我赵氏本不该存在与世。” 王鸿飞拿着帛书临走前看了看哈哈大笑的赵尚书,便转身离去。 回到自己府中,王鸿飞拿着那份沉重的帛书,十分纠结。若这份帛书给了皇上,赵氏便有生存的机会,可是他不愿看见。这帛书如同guntang的山芋让王鸿飞不知该如何处理。夜晚他看着烛火,对着下人道“去拢个火盆” 下人麻利地端来火盆,王鸿飞让人都退下,他拿着这帛书,看了看火盆。预备将帛书扔进盆里,但想着父亲曾说“作为臣子,要为君上思虑。端正君上言行,谏言君上所为。此乃做臣子之责。” 王鸿飞仔细看着帛书,全部拉开之后发现居然掉落了一封信,打开一看,是陆尚书用血筑书“一念之差,致使陆、王之死,但念广茂无辜,吾愿受凌迟之罪,请对广茂网开一面。” 王鸿飞长长地叹了口气吩咐人将火盆拿下去, 第二天,王鸿飞就揣着帛书去见皇上。皇上看过帛书,紧盯着着跪在下面的王鸿飞“你何时得的这东西?” “昨日赵尚书所给。” “那你为何今日才给朕?” 王鸿飞不说话,皇上走了下来到“你什么心思朕还不知道,既然如此,朕就当没见过这帛书,你拿回去烧也罢,埋也罢。” 王鸿飞思虑了一会儿,将赵尚书的血书呈上道“但是臣已知晓此事,不得不呈给皇上。” 皇上看过血书然后坐上龙椅怒拍前案“大胆,你既然知道这东西会救赵氏,为何执意给朕,趁现在太皇太后并不知晓,将这些物件通通带走。” “可是臣不想让皇上背负不孝骂名。况且赵尚书一向深沉狡猾,不可能只留下这帛书保命。” 皇上听了前半句正要怒骂,听到后面才觉得王鸿飞思虑周全。 “你这样说也不无道理。”皇上坐回去,想了一会,才道“朕要当面问问这个赵尚书。你好好打点刑部大牢,不可有外人。” “遵旨。” 傍晚黄昏,天上群鸟悲鸣回巢。皇上穿着常服外罩斗篷跟着王鸿飞进了刑部大牢。王鸿飞拿着银两对着狱卒道“这些银子给几位爷的,我有几句话要与赵尚书说,请各位能在外把风。” 狱卒收了银子乐呵呵去了外面,走之前将赵尚书牢门打开。 王鸿飞引着皇上进了牢里,皇上脱去罩衣,露出真颜。赵尚书跪拜“罪臣见过皇上” “平身吧。” 赵尚书躬身道“不知皇上亲临此处是为何?” “你这是明知故问”说着便让一旁的王鸿飞掏出帛书,皇上指着帛书道“你可知道伪造太祖遗诏该当何罪?” 赵尚书不卑不亢道“若皇上认为是伪造的那便不会来此处见在下呢。” “说吧,除了此帛书还有其他物件可证你所言非虚。” 赵尚书一副早就料到的表情“皇上既然猜到,便知道在下有所求。” “你赵氏罪犯滔天,还敢与朕有所求” “罪臣知道赵氏之罪,恳求皇上念在昔日赵氏一族为周朝立下汗马功劳上的情分,饶恕罪臣儿子及妻女之罪。臣愿领死罪。” “赵氏罪过岂是你一人便可承担的。朕再问你一句,可还有其他物件。你若说,朕还可以留你全尸。” 赵尚书道“皇上既然这么在乎,请皇上答应罪臣请求,只要答应,罪臣立马将太祖信物奉上,而且愿立下赵氏永不入帝京为官之誓言。”说完便跪在地上伏在皇帝脚边。 皇上看了看赵尚书此刻情形便道“好吧,朕答应你。将赵广茂逐出帝京,贬为庶人,你妻女剃发入庵,诵佛念经洗去罪孽,而你与其他人仍是死罪。” 赵尚书听完感激涕零“谢皇上隆恩。待广茂出帝京,只有东西奉上。” “那便如赵尚书所言,否则,你儿子能否平安出帝京就要看造化呢。”皇上穿好斗篷便带着王鸿飞出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