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一十三章 善待你的臣民,善待你的兄弟,坚持朕的国策 (第2/2页)
“呜呜呜……” 这番话语,听得李世民鼻头也是一酸。 “好孩子,好孩子……父皇知道你有孝心。” 他改拍为摸,轻轻抚摸着李治的脑袋,柔声道, “父皇的时间,不多了。” “有些事情,要交代你的,你且停下哭泣,好好听。” 李治连忙用衣袖擦去眼泪,强行止住了哭泣,红着眼看着父亲。 “朕这一生,从来都不信命。” 李世民轻笑道, “你师父曾经说过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这里头,带着绝对的自信!朕很喜欢!” “身为帝王,肩负天下,乾纲独断。没有这样一份绝对的自信,是当不好天下共主的。” “所以,朕第一件希望你的事,是希望你自信,如果一件事情是你认定该做的,且是对的事,那么纵然无数人反对,你也要力排众议去做,断不可优柔寡断,丧失主见。” 李治连连点头。 “孩儿记下了!” 他语气坚定。 “第二件事,善待你的臣民。” 李世民又道, “你曾经跟朕说过,你最喜欢朕的一句话,就是‘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朕当时很惊喜,也很欣慰。” “朕的稚奴,能体悟到这一句话里的含义,并去践行,何愁不为一明君?” “稚奴,你要记住,父皇的这一句话里,蕴含着治国安邦的至理,你要时时揣摩,多多体悟,最关键的,是身体力行,决不能与其背道而驰。” “明白吗?” 李治奋力点头。 “孩儿谨记父皇教诲!” 李世民目中明亮的光芒,稍稍黯淡了几分。 药力,在流逝。 “第三件事,你要善待你的兄弟。” 李世民轻声道, “承乾、青雀还有恪儿,都是你的兄长,朕把他们分封出去,不是裂土封王,也不是要你们分家,而是让你们各自能够施展自己的抱负和才华,而后团结拱卫到一起,组成一个盛世大唐!” “这个大唐,无论是国力还是疆域,都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强大!” “朕在九泉之下,想要看到的是大唐越来越强盛,疆域越来越大,绝不是互相猜忌,暗自内斗,最终祸起萧墙。” “你们之间一定要多沟通,不要闹矛盾,如果将来真的起了摩擦,你作为天下之主,稍稍忍让一下他们,吃点亏就吃点吧。” 李治神色一凝,郑重的点了点头。 “是,父皇。” “孩儿一定遵循父皇的旨意。” 李世民闭了闭眼,微微一笑。 “其实,朕知道不该幻想的那么美好……又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但是,朕还是想要叮嘱你几句,算是有个美好的愿望吧。” 他道, “你师父跟朕说过,这天下很大,很大,大唐只占据了很小的一块而已。” “外面那么大的疆域,想要尽数据为己有,任何政策都无法做到,唯有你师父所献‘外封建、内郡县’之策,才有可能办到。” “所以,朕采纳了,朕知道其中的隐患和弊病。不过,朕也没想过大唐能万世一系,只是想看看,天到底有多高;国,究竟能有多大。” “这道国策,就靠你继续施行了。” 外封建,内郡县,最终必将走向分裂和脱离。 哪怕分封的都是李氏皇族,是他李世民嫡亲的儿子,也一样。 但李世民不在乎这些。 他想看烟花。 他想看大唐这一朵烟花绽放的时候,究竟能有多灿烂,能在历史的天空,能有多耀眼。 既然不能决定长度,那就让高度,再更高一些吧! 而且如徐风雷所说的那样,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如果大唐注定要灭亡,那么底子厚一点,多少总能多续几年吧。 “孩儿遵旨。” “父皇和师父的国策,孩儿一定会矢志不渝的执行下去,让大唐,成为古往今来最强盛的王朝!” 李治跪伏行礼,神色坚定。 “嗯。” 李世民微微闭目,欣慰道, “其他的,朕也没什么交代你的了,什么为君之道,主政之道,这十年下来,你说不定都比朕还要更强了,不用朕说了。” “眼下,唯一还需要考虑的,也就是朕驾崩之后,可能会下掀起一些浪花,你需要有人拱卫辅佐。” “你师父以前说过,紫微帝星也是要左辅右弼来拱卫的,否则就是孤零零的一颗孤星,不是帝王的命,而是出家的命。” “这四位,算是父皇为你选的顾命大臣,可助你平风静浪,太平享国。” “你们几个――都上前来吧。” 他朝着徐风雷、长孙无忌、褚遂良和李绩笑着招了招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