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六十四章 物价 (第1/2页)
初唐:开局告诉李二我是穿越者正文卷第六百六十四章物价与孟郊的开头刚猛,然后立刻就逐日不行不同。 李重这,那明显是绵长持久型,而且是后续愈发坚挺型的。 时间,已经是来到了年底。 大部分的朝中官员什么的,也开始了年底的统计收尾工作。 李重自然而然,此时反倒是没有那么忙了。 年二十七,洛慎来跟李重报,“又卖出去了两千册。” 李重也是回道:“可以啊!从一开始的几十,到几百,到现如今两千。岳父费心了。” 洛慎:“臣只不过是做好自己的职责而已。” 李重:“一共赚了多少钱?就我那份。” 洛慎低头答道:“目前一共差不多有七八万文钱吧。” 李重便道:“唔……那你拿一半,然后剩下的一半,给图书馆的其他人都分了吧。毕竟……这一年到头,也辛苦了,拿去买几斤羊rou。” 洛慎:“殿下……这怎么好。” 李重:“我知道,若不是你极力在向别人推荐,还有洛阳图书馆的人,给别人极力地推荐,是卖不了这么多的。” “我有点盲目自大了,没有考虑到,这原本是一本女性看的。” “也不知道我大唐女性的识字情况怎样,希望后续能卖得更好。” 洛慎:“其实是目前很多人还没有看出殿下这书的价值。” 李重:“你懂?” 洛慎:“臣不敢胡言乱语。不过臣以为,将来,一定会有人明白殿下的良苦用心。” 李重:“我确实有那么一点点的用心,但还谈不上良苦。” “唉~” 随即,李重便叹了一口气。 洛慎也不知李重为何要叹气。 只见李重接着便道:“又过了一年,本殿下马上就要十二岁了。” 洛慎只能说很困惑…… 十二岁难道不好吗? 看不懂! 洛慎摇着头,实在是看不懂。 之后李重又道:“既然卖不出去,那你这样!” 随后…… 李重便又对他指点了一番。 然后…… 洛慎便去做了。 既然文字方面,让人不那么容易觉得有趣,一翻,又容易被这满满都是女人闺房中的事给弄得头疼。 那咱们就换一种宣传策略。 在洛阳图书馆,以及足球城的一些关键的车站等地方,贴上一些大大的宣传海报。 李重就不信。 女的在看完了以后,不去好奇地买来看看。 其实这海报的宣传图纸,李重早都已经是画出来了。 未来…… 李重的计划是把足球城打造成一个宣传招牌。 任何新鲜的东西,都可以在足球城里看得到。 比如说…… 要是出了一部漫画,那么…… 这车站的候车区,路边的广告牌。 就全都给他换上这漫画的宣传画。 本来…… 对此事,李重还有点不怎么着急。 现在的话…… 好像最好的宣传方式,也只有是这样了。 年二十八。 足球城、洛阳图书馆的门口,以及一些可以做宣传栏的地方,也是很快便换上了李重所准备的海报。 果然! 这一换上了以后,效果立马就来了。 就拿足球城这边来说吧,本身就已经是入住了不少的富户。 这些富户家里肯定也有小娘子。 这小娘子一下就被这些宣传给吸引。 这一打听,就打听到了是怎么回事。 关键…… 这宣传栏上还说,最适合女人看的一本。 这小娘子看了这宣传语,那不得买一本来看看。 甚至…… 还有人问,这是什么? 毕竟这词,还是李重先用的呢。 洛慎这边…… 也十分主动地把书都拉到了足球城去卖。 结果便是光是这一天的功夫,就卖了差不多一千册。 主要的话…… 此时住在这边的人,可都是有钱人,根本不差那点钱。 当你家里钱多得根本花不出去。 然后…… 路上又看到了…… ‘最适合女人看的一本。’ ‘日常消遣解闷必备!’ ‘一册只需四百五十文。’ 就光是这样的字眼,就足够吸引不少人了。 当然! 其实四百五十文这个价格,还是有点高了。 但这高肯定有它高的道理。 毕竟…… 这可是大唐第一本网络。 并且…… 里面的人物情感,还写得无比地细腻。 超出了一般网络的水平。 此书一册四百五十文,一共分为二十册。 如果全部买完,那就是九千文。 别看李重怎么这么坑,还分为二十册来卖。 主要的话…… 其实是受限于技术的原故。 一百二十多万字的,不可能真的只印一本,如果真的只印一本,那这书得多厚。 而且…… 一册就有至少六万字,这其实已经不少了。 要知道…… 白居易的诗集《长庆集》,一共三千八百四十首诗,就分为了七十五册来卖,这才过分好吧。 也就是说,白居易的诗集五十页就当一册来卖了。 并且价格并不比李重的《知否》卖得低。 李重这好歹,一页至少四五百字,而且,这书摸上去,就让人觉得厚厚的。 给人一种物超所值的感觉。 甚至…… 为了更好地应对日后这些过百万字的书籍的印刷,这文化部,都已经开始往微雕的方向去发展了。 不管怎么说。 这一册卖四百五十文,怎么都不算是宰人。 反倒是李重都亏大发了。 当然! 这四百五十文,对于一般普通人来说,只能说,还是有点多。 如果是换成去买羊rou的话,那都够买至少三四斤羊rou了。 虽说如今…… 是! 没错! 大唐的生产力是上来了。 但有一说一,这羊rou、猪rou什么的,也不是人人都能吃得起,主要是顿顿都能吃得起。 在一百年前,也就是李重差不多快要死的时候,大唐对官员们的俸禄,进行了一次改革。 主要的改动是…… 原本是俸跟禄一起发,俸就是给钱,九品官,县令、县尉这些,每月大概有一万六千钱,然后禄米,一年差不多有两百石,折合成铜钱的话,差不多也是一到两万文这样吧。 主要是要看当时的米价是多少。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第一个好处! 这样一改,日后,那朝廷也就只需直接发钱就好了。 很轻松! 第二个。 就是这米价,反应了百姓生活的好坏,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