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前传之明月江湖_第一章 靖难江山变1-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靖难江山变1-4 (第3/3页)

持己见平定内乱稳步治理,在姬诵二十岁时将天下还政于他,史称周成王,周朝也由此迎来最强盛的成康之治,周公成为后人称颂的大圣人,成了老百姓传说中的解梦人。

    方孝孺听了朱棣的话,愤怒道:“皇上亲政时已经弱冠,王爷想做周公,何以刀戈相见?”

    朱棣讪讪道:“周公当年辅佐成王,也是靠武力平定乱臣。”

    方孝孺厉声喝道:“那成王何在呢!”

    “自焚死了。”

    “成王的儿子呢!”

    “皇子年幼,国家需要年长的君主。”

    “成王不是有弟弟吗!”

    朱棣沉默无言,突然大声喝道:“这是我的家事,何须外人管。”

    方孝孺泪流满面,突然哈哈大笑,一眼也不看朱棣,鄙视地看着站在殿内惶惶不安的众人,大声喝道:“你的家事?”

    方孝孺的声音中充满了凄厉的愤怒;“江山社稷,岂是一家之事!黎民百姓,又岂是独夫之人!”

    众臣惊愕地看着方孝孺,又偷偷看看脸色沉重的朱棣。

    朱棣强忍着内心的愤怒,他很清楚,所有人都在等待尘埃落定,他也在等待着。

    朱棣走进方孝孺身边,温言道:“先生之情,足可感动天地,愿我们君臣努力共开天下太平。”

    方孝孺脸上泪痕犹在,喃喃道:“天下太平,天下太平!君非君,臣非臣,怎求太平?”声音哽咽,泪水又夺眶而出。

    朱棣假装没有听见,一摆手,做个请的手势,“先生义盖古今,才不世出,天下事还还须烦劳先生,请先生代为起草诏书,”

    方孝孺根本没有听朱棣说话,默默流着泪,转身就想往外走。

    有人拉住了方孝孺,有人拿来了纸和笔。

    方孝孺看也没看这些人,只是默默流泪。

    朱棣转身慢慢踱向紫檀雕龙宝座。

    有人在方孝孺身旁轻声劝说:“请先生平息,人生自有天命,烦请先生执笔。”

    方孝孺厉声喝道:“天日昭昭,天命何在!太平流血,天理何在!”

    朱棣猛地一转身,冷冷地道:“天下大定,只想烦请先生起草。”

    方孝孺漠然不语,有人将毛笔塞到了方孝孺手里。

    方孝孺突然拿起笔,走到铺好纸的桌台前,奋笔疾书下几个字,写完后径直把笔扔到地上。

    朱棣走过去,只见纸上赫然几个字“燕贼篡位”。

    朱棣勃然大怒,正欲发作,殿中有人跪倒,“请圣上息怒,先生哀痛失常,请圣上勿责。”

    朱棣脸色缓和下来,一言不发,示意跪地的大臣起来。朱棣站到方孝孺面前,看着这个泪痕满脸的读书人。

    方孝孺咬着牙,微闭着嘴,默然地看着落在雕花窗拦上的光点。

    整个大殿死一般沉寂,

    朱棣冷冷道:“要先生起草就这么难吗?”

    方孝孺头也不回,大声道:“对乱臣逆子,死也不会起草!”

    朱棣突然喝道:“你不怕我灭你九族吗?”

    方孝孺突然转过头,轻蔑地看着这个即将登上宝座的男人,平静而坚定道:“灭我十族又能怎样!”

    朱棣怒不可遏,一脚将桌台踢倒,他终于无法克制内心的隐忍,马上喝人进来,早就等候在大殿之外的亲兵跑了进来。

    朱棣怒吼道:“撕了他的嘴。”

    方孝孺一动没有动,亲兵撕裂了他的嘴,将他脸颊的rou拉裂了,鲜血从方孝孺的嘴角滴落到了衣襟上,红湿了一片。

    方孝孺像冻僵了一般,眼里闪着轻蔑的光。

    朱棣带着歇斯底里的怒气,冲着方孝孺恶狠狠地痛声喊道:“灭了他十族!”方孝孺眼睛动也没有动一下,像一个事不关己的人在观看别人的游戏。

    1-3

    朱棣攻取京师后,很快稳定了全国局势,但依然有忠于建文帝的文臣武将拒绝投降。

    尚书齐泰和黄子澄是当初推动建文帝撤藩的重要亲信,在京师失守时,两人外出请兵,希望有机会能力挽狂澜,但最终未能募到军队。齐黄二人被人告发抓获,两人面对朱棣,痛斥喝骂,拒不投降,两人被凌迟处死。齐泰宗族兄弟被诛,叔父和年仅六岁的儿子被发配边疆。

    山东布政使铁铉拥兵自守,拒不投降,最终城破被俘。铁铉拒绝向朱棣跪拜,也拒绝面向北方。朱棣令人割下铁铉的耳朵、鼻子,煮熟后塞入他口中,问他滋味如何?铁铉厉声喝道,忠臣孝子的rou有什么不好吃?朱棣终究无法让铁铉屈服。铁铉被处以磔刑,父母被发配海南,大儿子充军,小儿子作了官奴,妻女被籍没为奴,充入教坊司。

    方孝孺被灭十族,父母妻子九族加上他的学生共十族八百七十三人全部被杀。

    最终因靖难之事被诛杀惩处的人员数以万计。

    朱棣登基,年号永乐,这一年距离朱元璋去世已经四年。朱棣把这一年称为称为洪武三十五年,也是永乐元年,但老百姓还是把这一年称为建文四年。

    1-4

    朱棣登上了大明王朝的宝座,一心想开创出一个伟大的时代,对内加强集权,安抚民心,对外亲征北方,征服了外族势力,建立了和平稳定的内外局面。朱棣雄才大略,把大明王朝推向了强盛之巅,但依然难以消却很多人对仁厚亲民的建文帝的怀念,而对于建文帝的失踪,朱棣始终耿耿于怀,一直是他难以去除的心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