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皇朝_091 让他多活几天没关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91 让他多活几天没关系 (第1/2页)

    第二天,因为有昨天临时有事回晚的经验教训,杨顶天提前预告了林爹林妈他们,说如果他和晓年不回来了,就有可能住乡城里头了,要他们不用担心。

    至于房子买卖的事,先让蔡家准备好钱,等他一回来,两家就立契过户。

    七点多,杨顶天他们到了乡城。杨顶天还是让晓年和郭泰去负责河桥,他自己带了丁大山和张得宝去县城,留下孙大志、田螺子和李二蛋三个跟晓年。

    八点多时,杨顶天到了县衙。现在已经是初夏,所以八点多这个时间已经不早了。徐光和柳夕都在县衙里面。

    杨顶天和徐光跟柳夕交代一下,决定按昨晚说好的,去州城找孙修仁去。县城这边,杨顶天房屋保险的事情就交给柳夕和其他官兵了。

    八点半左右,杨顶天跟着徐光往州城出发了,俩人带了七八个随行护卫的官兵。这次去的地方远,而且赶得急,所以随行官兵也配了马匹,所有人都骑马。

    众人走的是县城直达州城的官道,官道是来往官兵专门走的道路,古代官道比较宽,多数官道的宽度都在十五米以上,看上去是很霸气的。

    杨顶天最开始见到的瓢子屯前面的那条是驿道,级别比官道要低一级,其宽度在五米到十米之间。

    大成朝最高级别的道路是“御道”,按照《大成要典》里面的记载,御道是帝王和皇室重要成员才能走的道路,它们的宽度在三十米到五十米之间。

    杨顶天还没见过,实际上徐光和县令孙修仁都没见过,都没走过。

    《大成要典》上面有记载,官道禁止百姓行走,官道两旁百米之内禁止百姓开垦和放牧。所以官道上面通常都安安静静的,看上去很空旷,远没有二一世纪高速公路上面的那种繁忙。

    不过官道虽然宽大气派,但古代没有现代隧道的工程技术,遇到大山头时,只能绕着走,所以官道好走但比较远。

    杨顶天他们从八点多上路,一路快马加鞭,将近下午五点才到了越州州城的城门下,几乎跑了整整一天,三四百公里。这是杨顶天来来这里,走过的最远的地方,才知道去省城一趟不容易。

    路上闲谈时,杨顶天从徐光口中了解到,整个大成朝,全国只有三十五个州,每个州管辖三十个左右的县,所以这个朝代的州相当于二一世纪的省级行政区。

    这是杨顶天来这个朝代见到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池,其实杨顶天之前看《大成要典》已经了解到了州城城池的基本规格了,不过州城的建造考虑的主要是坚固和防卫。但它也不能超过朝廷允许它的最高规格。

    眼前越州州城的城墙,看上去有七八米高,相当于现代住房三层的高度。这个高度对于人来讲,是无论如何都爬不上去的。

    此外,越州城墙的厚度也有七八米,东南西北四个正面大门上头建有防卫与观望的门楼,看上去非常的巍峨气派。

    此外还有西南、西北、东北和东南个侧方城门,全城总共是八个城门。所以州城的长宽也是非常的大。

    城门里外人来人往,车马繁忙,比长清县城的热闹,十倍有余。如果再跟绿柳乡的乡城去比,那绿柳乡城就只能算小土坯一个了。

    杨顶天看见州城的气派和繁华,才真正感受到了二一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大城市的感觉,而且有一种不想再回长清县或者绿柳乡去的感觉。

    同为官兵,徐光的手下和州城城门下的官兵比起来,底气都没那么足了。

    州城守门的官兵有几十个,因为大成朝不同行政级别的兵勇的服装在花边上有标志性差别,所以这里守门的官兵看出徐光和杨顶天身旁的官兵是县一级的,所以他们眼光里显示出了他们高人一等的傲气以及州府官兵的自豪。

    徐光和他的官兵,即使是面对守门的那些根本没品的官兵,心里也是小心翼翼的,一副对他们摸不准,不敢得罪他们的样子。

    因为徐光来州城也不多,对这里的规矩也不是特别熟悉,生怕做了什么不合规矩的,让对方不给面子,有意为难。

    进了城门,看到街道宽大纵横,楼房高大相接,百姓来往忙碌,商贾和行业兴盛繁华,杨顶天脑子有点兴奋,他感叹道:“这州府的城里真是又大又热闹啊!”

    徐光心里似乎也老羡慕了,他道:“就是啊!要是能在这里做个守门和巡逻的七八品小都尉,我也愿意啊!”杨顶天听出这是徐光的心里话,而且这话挺可爱的,于是哈哈一笑,随口道:“七品可不小了,比晚辈我的从八品乡正还高出两个品次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