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落配的凤凰不如鸡 心刚命不随 (第1/1页)
我不知到自己能不能完成《我的爸爸mama》这篇回忆录,每次稍微触碰到爸妈的遗物便心碎一地,泪雨倾盆。几次持笔欲抒怀,几次哽咽不自己,欲使父母留芳古,未曾落笔泪先流。 我们都是由父精母血和合而成,我们本能地继承了他们的基因,又创新了独立的个体。要说起我的爸爸就要先说几句我的祖爷。我要跪呼我的老祖任长友,老祖原本是关内一任氏家族的独苗,家境还算殷实。 在老祖16岁那年父母相继离世,恰逢山东旱涝绝收,又遇兵荒马乱,数以万计的人背井离乡,逃荒讨饭,只为求得活命。 闯关东成了当时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更有回音关东地广人稀,野兽满山跑,肥鱼撞帆船。老祖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带上麻姓和孟姓闯关东,其二人是孤儿,主仆三人走的是水路、进烟台、渡龙口、闯渤海,入大连、经历了九死一生,到达了关东。 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选址,落脚在距离长春100公里的荒郊野甸,开荒斩草、扩院筑房、训牲养禽、打井建桥,完成了根据地的占领,创立了任氏的基业。三年后有外姓居住,名曰:任小铺”。 我的太爷任德宝顺承祖业,广德善缘,除霸安良,造福一村,曾获得县长所赠“仁义村长”之匾。在太爷的葬礼上,郝县长的悼词曰:“一位乡间村翁,没有学富五车之才,更无兴邦立国之志,只为鼠疫不惜拿出自己的钱财为全村撒石灰,为控制疫情不惜铤而走险焚烧烂死岗,为争得心中的那份骨气,拳打小日本,为荒年的流民施粥留宿。他的一生,活的明白;他的离去,也很是洒脱,我们为有这样的民魂而感到骄傲,为他的平凡而朴实的一生由衷的赞许。” 我的爷爷任满堂,经历失去父母之痛,又受到不公平的分家打击,虽然在哥仨当中排行老二,却独挑大梁,为造福后代子孙,带两位家仆学老祖遗风,迎风雪抗严寒,再闯北大荒,勇斗地头蛇,智取红湖沟,梦想二度创业。怎奈人心险恶,救人反被谋害,客死他乡,恶人独吞财产。 爷爷在北大荒垦荒的第一年,就有了很好的收成,第二年去的时候,因怜悯同村最贫穷的杨武德家,带走杨武德的儿子杨小四去了红湖沟,让他打零活赚钱补家用。 秋天收成归来,杨小四在爷爷的午饭里放了麻服散,在爷爷还有一口气时,杨小四就把爷爷推到路旁的深沟里。回到家谎称爷爷的田地颗粒无收,爷爷急火攻心又得了鼠疫,死在路上,担心鼠疫传染,就把爷爷推到路沟里。没过两天杨武德一家搬家了,去了哪儿没人知道。杨小四的罪恶就这样随着杨武德一家的消失而湮没了。 当时爸爸的大哥任殿富年仅13岁,爸爸任殿荣也刚满10岁,孤儿寡母不能来北大荒寻找,等七天以后殿富和殿荣以及家族人来寻时,只在路边找到一顶破旧的草帽,族人拿回草帽做了影葬。 原本还算富裕的家庭,经过这次的变故,家里的土地也在爷爷的第三次北大荒扩展计划中一部分变卖,或后来的全部抵债,奶奶已经没有家产可以用来供养三儿二女的生活了, 殿富和殿荣看mama每天辛劳艰难地支撑着这个家,他们主动不去学堂念书了,帮mama一起担负起家里的劳动。 殿荣的身体尽管瘦弱,但是长得很高,高出殿富一个头,从衣食无忧的公子哥,到几乎沿街乞讨的流浪儿,天与地的巨大落差没有压垮一家人,反而激活了他们骨髓里的绝不屈生辱命的傲骨细胞。 殿荣成了放牛娃,每天清晨天不亮的时候就起来,背着拾粪篓,拎着一把竖起来比他还高的铁锨,奔跑在村庄的每个角落,只为了能够抢到在别人尚未发现之前,那泼粪块已入他的粪篓里,尽管家里没有土地,但是任富氏(我的奶奶)用殿富和殿荣捡来的粪块换取一些针头线脑,破旧衣裳,来补贴孩子们破烂不堪的衣裤,缓解衣不遮体的窘迫。 任富氏早已把早饭准备好了,等着两个不谙世事的苦命孩子回来吃饭,殿富人小体弱每天捡拾的粪快总是不如殿荣的多,殿富也是要强的孩子,他每天都要比弟弟殿荣起来的早,回来的晚,殿荣每每讲起这件事的时候都会流泪,他没有感到自己有多可怜,却为哥哥殿富心酸。 任富氏把掺了麦糠的大饼子递给殿富和殿荣,把没掺麦糠的大饼子递给三儿子殿辉和大女儿春花、小女儿秋菊,任富氏低着头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说:“你们俩是大人了,弟弟meimei正长身体的时候,你俩别怪娘偏心呐。”说完转头离开了饭桌,再端来米汤的时候,眼睛早已红红的了。 奶奶心疼自己的孩子们,哪个孩子不是娘身上掉下来的rou蛋蛋呢,或许奶奶是想爷爷了,那个给了她少女的羞涩,生儿育女的幸福,也把人生最痛的苦楚留给了她的男人。爷爷带走的不仅仅是全部家当,还给她留下来了无尽的思念和漫长的艰辛。在很长的时间里,我想在奶奶的心里,死去的不是爷爷,而是奶奶! 吃完早饭,殿富拿着鞭子到村里收猪,放猪去了,殿荣也拿着鞭子到村里收牛,放牛去了。为了让牲畜吃饱,小哥俩从不在一处放牧。 今天殿荣来到了西荒甸子上,为了防止早起的露水淋湿裤腿,他总是把裤脚翻得高高的,mama给他缝补的早已看不出颜色的不合脚的大鞋,他总是用一个草绳捆绑住两头,耷拉在脖子上,他知道这双鞋要是再破底了,过年就没鞋穿了。 殿荣也为自己编织过草鞋,那些草鞋他从来不带回家,更不会在村里穿,不知道是骨子里的贵族还是不想勾起mama的伤心,我竟就不得而知了。 放牛的时候,殿荣总能把背来的粪篓拾得满满的,又把mama给他准备的破布袋子里装满野菜,回家后高高兴兴地交给mama,他最想看到mama从他手里接过满满一袋野菜时露出的笑容,mama也给他们做出来,在他们心中最甜的野草团子。 殿辉当时还嘲笑哥哥殿荣太傻,为什么不把那么重的粪篓放到牛的背上,殿荣扬起的嘴角藏着苦笑,他平淡地说:“傻弟弟,谁的主人见到自己的牛被人当劳力使,谁不心疼呀,要是遇到脾气不好的牛主人,把粪篓抢走还得毒打你一顿。” 殿辉小声地问二哥殿荣:“你挨过打吗?” 殿荣笑了笑,说:“也挨过打。挨打是因为有一天下了雨,牛站在草地上不怎么吃草了,天渐渐的黑了,我以为到了晚上该回家的时候了,就把牛赶回了村。到了村口徐老八见我把牛赶回,跑过就对我就大骂,说我偷懒,三点多就把牛赶回来,不让牛吃饱。 我和他说:我看天黑了,以为到晚上了,不知道现在才三点多。徐老八见我和他顶嘴,就抢过我手里的铲粪锹,抡起来朝我后背拍去,我越是分辨他打的越恨,咱妈听到了,跑来拉架,咱妈还挨了一锹。” 晚上任富氏在给殿荣后背上涂抹草药时,心疼地说:“儿呀,明天让你大哥替你放一天牛吧。” 牛和猪不能一起放养,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怎么能跑的过来。殿荣第二天还是硬撑着起来,拾粪、放牛。 时间把甜水越熬越甜,把苦水越熬越苦。任富氏的最小女儿秋菊得了痢疾,为了保住孩子的性命,任富氏放下面子,抱着孩子去了长春哥哥昌清家寻求帮助。 自从阿玛和额娘去世后,任富氏很少和娘家哥哥来往,只在丈夫下葬的时候见了哥哥一面,以后便再也没见到哥嫂。这次若不是为了孩子,她是不会舍脸求人的。 哥嫂在长春找了最好的大夫,也没能救活任富氏手里的小女儿,花去了娘家哥哥的钱财又成了她的心病,任富氏回来后有一段时间变得更消沉了。 殿荣不知道怎么安慰mama,只是起的更早,回来的更晚,拾的粪更多,破旧的布袋里装得野菜更满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