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别去浪_第十章 朝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朝会 (第2/2页)

的吹灭蜡烛,退出内殿。

    ……

    翌日,卯时大朝会。

    大罗将朝廷南迁到渐漮城后,便将乾元殿设为举行朝会的场所。

    由于是大朝会,不光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的诸公基本到齐,其它各衙门诸如御史台、秘书寺、朝廷九卿等,都有重要官员到场。

    就连成天闲得胃疼的散骑省,也派了两个倒霉蛋来应付差事。

    本来宽敞的大殿,一时间权贵满堂、卿相云集。

    可一部分人显得愁眉不展,一部分人显得迷茫无措。

    因为今日朝会的最大议题,便是决定如何妥善封赏羽州的有功将士。

    这个难题在朝野间也已流传数日,至今尚无一人能给到折服群臣的对策。

    而此事耽误不得,群臣都猜测皇后已经坐不住了,才以开大朝会的方式寻求解法。

    云黛眉高居于丹陛之上的龙椅,隔着锦缎珠帘,俯视殿上群臣。

    自方才抛出议题,整个乾元殿便鸦雀无声。

    大臣们你看我我看你,不是摇头叹气就是摊手苦笑,似乎全都绞尽了脑汁也计无可出。

    终于,大鸿胪张启正出列道:“莫如免除今年昭城郡王对朝廷的税赋入贡,令其以贡代赏,如此朝廷可免支出过多。”

    当即有人反对:“羽州藩镇自去年起就不入贡朝廷了,张公这是骗得过自己,却骗不过羽州那些兵卒啊。”

    御史台下的一名侍御史嗤笑出声:“要是过数月沐王又向朝廷要赏,张公是不是要免掉明年的入贡?”

    张启正退回班列,也不进一步提议。

    明显属于宁愿说错也不愿什么都不说的心态。

    不一会儿,大司农又出列,却抛开封赏不提,只讲朝廷如今的府库仓储是何等凋敝,各州赋税是何等的难以收缴。

    总结起来一个字:没钱免谈。

    众官员又响起不少骂声:你搁这儿只提困难,不提方案,纯属尸位素餐!

    岂知此公也有厚实脸皮:尔等随便骂,府库里能掏出足够的钱帛算我输。

    接下来又有不少各衙门官员出列提议,但不是被别人反驳得面红耳赤,就是给出一步臭棋徒惹众人一笑。

    短短两盏茶时间,便有二十多位臣工的方案被大伙先后否定,而且全都是刚提出便被指出破绽,连能够让人稍微斟酌几息时间的都没有。

    云黛眉始终高坐龙椅,不曾评价任何一个提议,似乎全都无法引起她丝毫的注意。

    先前讥讽大鸿胪的侍御史看着一筹莫展的众人,咧嘴一笑:

    “没想到如此一个小问题便难住了满朝臣工,看来本月我御史台可以记下一大批才不配位的同僚了。”

    殿上众臣多有怒视侍御史者。

    甚至有人不服道:“侍御史大人如此指点朝堂,不知是否有什么高见,好教我等洗耳恭听。”

    “本官负有监察百官之责,又非出谋划策之辈。”

    侍御史轻哼一声,转身朝众臣队列里最前排的数位大员拱手道,“听尔等聒噪半天,莫如听三省诸公一言!”

    众臣工均是眼前一亮:确实如此!

    三省诸公执掌朝廷大权,无一不是深谋远虑之辈,若说当今朝堂还有谁能出手解此难题,非他们中的某人莫属。

    一时间殿内气氛陡然高涨几分。

    众人都忍不住纷纷点头,啧啧称是,同时充满希冀并略带狂热的看向众臣最前排。

    无数道目光集中于一处。

    一直以来端坐未动的云黛眉也微微抬眼,见众人所看的大员,却是昨日提出了对推恩策错误理解的几位,便收回了视线,一副兴致缺缺的样子。

    三省真正领头之人今日都告病未在,既包括尚书令、司徒王祷,也包括云黛眉一向推崇信服的侍中庾方城。

    来的都是三省中次一级的属官。

    他们虽然也知道推恩策及其完善方案,但那是庾公所想,并不敢借花献佛。

    此刻陡然被满朝臣工寄予厚望,这几位都面露尴尬,不知是否该硬着头皮说出推恩策来。

    数十息时间过去,三省里还是无人出列。

    众臣工期待的神情微微有些僵住。

    却在这时,只见一道身穿锦绣、银冠束发的身影站出列来,一纸折扇上“俊哉”二字引人注目。

    只听他语气轻快,如有成竹在胸:

    “云翼不才,愿代献推恩一策,好令诸公如饮醍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