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8章北梁议和 (第1/1页)
晨起的北业城,拢在云雾之中。一片白茫茫之中,只见得那堵俨然屹立的边关城墙,高墙之上,有一人伫立其间。 “王爷,您怎地一大早就来边关了?”前来探查的士兵向其行礼道。 郦骁颔首回应:“听闻西晋已经打进了北梁境内,就过来看看。” 士兵也望向远处,才见西晋的战旗果真不见了。 “西晋攻入北梁,王爷怎的反而很忧心?” 他摆了摆手,深深叹了口气:“本王就是在想,镇北侯若是知道自己用一生护下的北梁沦陷如此,该是何等的悲痛。” “王爷,属下虽不知镇北侯,但是如果只能靠一个人护着,那这个国家它终究是有命数的。” 郦骁惊喜望向旁边的人,才见是一个相貌堂堂的年轻人,他又而问道:“何处此言?” “一个人的一生何其短暂,只有不断接纳重用像镇北侯那样的人,家国才能长盛不衰。”男子侃侃而谈道,“北梁沦落至今,并非没有缘故,盛安城内,从小官员到朝廷重臣,官官相护,贿赂成风,能坐上高位的,都不过是一群德不配位的jianian逆小人……如此朝政,何以护国?” 靖安王连连点头,朗声笑道:“好!说得好!” 男子抱拳恭敬行礼,他将人扶起,拍了拍他的肩。 “叫什么名字?” “属下名为宋景臣。”他轻愣了片刻,又补充道,“……是北梁逃难而来的。” 郦骁神情凝滞,随之又轻笑着安慰:“无碍,大燕接纳天下有志之士……本王今日回去,便允你一个文士之职。” 宋景臣再次行礼。 “谢王爷好意,但属下已经认了国师,他不仅允了属下机会,也点醒了我……属下终此一生,永追随于国师。” 他说此,便又想起了国师对他说的“乱世当道,刀剑可斩笔墨”。至此,他心甘情愿地参军,只为来日能以手中剑,斩断所有不公。 郦骁只能惋惜地点头应答:“好……国师实为可追随之人。” 他说罢,便再一次拍了拍宋景臣的肩,才离开了城墙。 在城内,亦是不曾安宁。阵阵急促的马蹄声在街巷响起,马背上的金野眉头深锁,只是一个劲儿地打马疾驰。 马跑到国师宅院前,险些没有刹住,他从马上跳下,直接越过石阶,疾步向书房行去。 而在书房里,一早就在看公文的奉境还未知他的紧急情况。 “国师!”金野推门而入,直接道,“国师,洛京来了道圣旨,是宣给国师的。” 奉境手中一顿,神色凝然:“现在?” “应该快要到了。”他又说道,“成豫来信说,北梁要同西晋议和,会面宴将于盛安城举行,还提到,这次会晤也邀了不少周边的诸侯小国,当然,大燕也在其中,西晋来的正是合罕须翼……” “须翼……”奉境颔首而自语,“所以陛下,是想让我代大燕去盛安城,为北梁挽回一点儿尊严?” 金野却是不解了:“为何这会儿又要帮北梁了?” 奉境起了身,出门而去,金野立即跟上,安静听着他的解释。 “是为唇亡齿寒之理……北梁是大燕的北邻之国,一旦被西晋吞并,最先受到威胁的便是大燕,护下北梁,也是大燕的自我防卫。” “可是北梁也不是对我们蠢蠢欲动吗?” 他抬眉看了他一眼,才轻笑道:“一只迟暮的猎犬,和一匹野性蓬勃的苍狼,到底是有区别的。” 金野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奉境刚换完衣袍,送圣旨的人也到了宅院,待圣旨宣读完毕,意思与他所猜的也无二。 “国师。”礼官上前,亲自将人扶起,“这是陛下亲书,要交于国师的圣函。” 奉境颔首回礼,接过了其手中的信函。 “下官告退。”众人齐声行礼退去。 他再而微微躬身回礼送别。待人都退去,奉境便直接拆开了信封,边看着,便坐到了院里的石凳上。 “须翼……”他正喃喃低语着,一个身影就从他背后窜出。 “可是那西晋合罕须翼?他也要来吗?” 奉境转而望向那激动难掩的人,剑眉微沉:“你认识他?” “当然认识,只不过他不认识我而已。”妩玥已经开始期待起这个一直活在各种传言中的须翼了,“坊间传闻,这位西晋合罕,威风凛凛,龙章凤姿,而且他文武双全,他的骑射乃是西晋第一人,无人能敌,可谓是百步穿杨……他年仅十三岁时,就已经是西晋第一勇士了。” 他似是不屑地冷笑了一声:“你说得可比那说书先生更出神入化了。” “虽然可能是夸张了一点点,但他绝对是个不可多得的帝王。” 妩玥说此,还肯定地点了点头。 “邑都与云中上城相隔千里,你如何知道他就是不可多得的帝王了?”奉境神色依旧有点阴暗,但仍是牙尖嘴利地讥笑她,“难不成他托梦于你,然后告诉你的?” 但她似乎并不在意,只抬了抬眉,说道:“你不用管我是怎么知道的,反正我也要跟你一起去盛安城。” 他收起了信函,起身往内院走去。妩玥提起衣裙,跑去跟在他身后。 “我可以保护你。” 奉境斜睨了她一眼:“我需要你保护吗?” 她想起自己打不过他的事实,便虚心地咳了一声缓解尴尬。 “那万一有人下毒呢?你说话这么招人厌,肯定有人要趁机给你下毒的。” 奉境以笑掩着眼底的愠怒,单手捏住她两侧的腮帮子,启唇冷笑而言:“滚。” 话音刚落,妩玥就被其丢到了一边,而他早已跨上台阶,沿着长廊走向了自己的院子。 她站在原地,揉着被捏得生疼的腮帮子,朝那身影递了一个白眼,低声暗骂道:“王八蛋……” 而不过半日,国师代大燕出席盛安城的会晤之宴一事,就传遍了北业城。几日后,便是整个大燕的人都知晓了此事。 会晤的成败关乎大燕的安全,和北梁往后对大燕的忠诚之度,倘若北梁选择靠向西晋,无非是给大燕悬了一把随时会落下的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