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章 袁绍 (第2/2页)
就罢了,反正情如兄弟,结不结义又有什么区别。 张山除了大肆扩军使得众世家有些担忧之外,就是在河间各地走走,偶尔提拔几个看得过眼的底层官员外,淘汰一些贪官污吏,似乎也没干什么特别的事情。 不过由于他喜欢微服私访,这倒是使得河间各地的官员收敛了许多,而张山的出手往往也极有分寸,对于世家子弟往往都是革职让他们赎回去,而那些没有后台的犯官自然只能按律处罚了。虽然干的都是小事,不过在河间的名望却是慢慢的建立了起来。也有一些名气不大的书生投奔而来,张山也一一量才为用。 既然强行改革阻力太大,张山就选择了曲线救国,温水煮青蛙,慢慢的以身体力行来逐渐规范河间各地的风气,同时提拔一些有能力的官员。虽然这些对于士族的利益有些影响,不过由于张山一人所为也十分有限,外加提拔的位置并不重要,油水不大,一时间倒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反弹。 …… 袁绍这边除了招兵买马倒也没有发生其他的大事,如今他势弱,韩馥与张山两人虎视眈眈的盯着他,他也耍不出太大的花招来。 洛阳城内,董卓越发的飞扬跋扈,西凉兵马在洛阳城内肆意妄为,已经是引得天怒人怨,张山如今也是头疼不已,自己怎么说也是董卓的人,如今董卓这么倒行逆施,自己是不是应该与他划清界线呢。不过两面三刀有时候更加惹人厌,当下也唯有再写些劝谏信敷衍了事了,有时候表面文章还是需要做的。反正离得远,被骂也听不到,他总不至于因为几句劝谏的话革了自己的职吧。当下张山隔一段时间就写一份无关痛痒的劝谏信入朝,聊表自己对于朝廷的不满,同时表示了太师被小人蒙蔽的痛心疾首,将自己包装成一副忧国忧民的模样,逐渐的转变自己在世人中jianian险小人,为虎作伥的形象。 任何时代都有一些真的猛士,张山等人虽然顾虑重重,说话旁敲侧击,但也有人敢于直接亮剑出手。首先出手的乃是曹cao,曹cao亲自借献宝刀之际想要刺杀董卓,可惜被识破,狼狈逃出京师。不过他在刺杀董卓失败之后反而是名气大振。此后返回老家许昌募集了兵马又发布了讨董檄文。洋洋洒洒千余字,直指董卓,响应者众。 一时间天下群雄纷纷举起反董大旗,其中最为出名的包括勃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而小股的勤王者更是不计其数,比如孙坚,又比如刘备等人。 扬州由于距离洛阳颇远,众人没啥反应,而唯一响应的正是楼船将军赵越。赵越高调的带领了五百水师北上勤王,当然并没有携带水师的船只,毕竟如今许多河道堵塞,水师舰队北上多有不便。 赵越在水师中选取了五百精兵,协同甘宁、潘璋两人北上会师,盛宪没想到国难当头之际居然反而是这反贼最先出来勤王救驾,不由得大感惭愧,当下亲自出城相送,并赠送了一批粮草和一百匹战马。 对于战马,赵越早就眼馋已久,不过战马国家管控严格,不容易弄到,同时无论是山上还是湖畔,其实都不太适宜于战马驰骋,所以目前为止他都还没有一支骑兵,而且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有。不过如今的骑兵战力大为受限,既没有马蹬,也没有马掌,在马匹上面不能够使出全部的力量,可谓是威力大减,许多时候的骑兵只是多了马匹可以快速移动的步兵而已。当然即使如此,也比步兵厉害多了。在没有一支强大的骑兵之前,赵越是不会推出马蹬这玩意的,毕竟这玩意没有技术含量,根本做不到独家,分分钟被人学了去灭自己,骑兵强大了对于自己这个没有骑兵的势力可不是什么好事。不过马掌倒是可以先捣鼓出来,毕竟南方搞匹马不容易,磨坏了可是不小的损失。被人学了去也没啥,人家马比自己容易搞啊。虽然材料与人员都是现成的,不过一百匹马的马掌制作及装上还是花了数日时间,加上马的适应时间,足足十天他的骑兵都还没有走出吴郡。让盛宪都以为他要反悔了。好在他的先头部队早已经出发,骑兵赶上也花不了太长时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