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1章:昆仑之丘的猜测 (第2/2页)
如果假设西海是国外的地中海,那么西海之南就是北非,而流沙之滨的意思是沙漠旁,北非的沙漠就是撒哈拉干沙漠,赤水之后,黑水之前,上古时期这里有个国家名叫阿卡德,而阿卡德的意思就是红,红海也是因此得名,所以赤水就是现在的红海。 有弱水之渊环之,这里的弱水可能是只有一点水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溪流,而渊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峡谷深渊的意思,而环之也就是说,这条峡谷环绕着它。 而在红海附近刚巧有一个峡谷:东非大裂谷。 而就在这附近就有一个被称之为世界四大文明之一的古埃及文明! 还是《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载,有神,人面虎神有纹有尾,皆白处之。 而通过我所查阅大量的古埃及资料来看,那里有个叫狮身人面像的建筑,资料记载,早之前的狮身人面像上方有数层石灰岩,呈白色! 而在《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昆仑之丘有神,名曰西王母,人面虎身,有纹有尾,皆白。” 同,《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人戴胜,虎齿,有狗尾,xue处,名曰西王母。” 《山海经,西次三经》:“西王母其状如人,狗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简单来说,西王母人面虎身,有纹有尾巴,全身为白色,而狮身人面像,人面虎身,因为狮子和老虎的身形几乎一致,有纹有尾,狮身人面像此前有数层白色的石灰岩,这就形成了层纹,有尾! 两者相对应几乎相近,古人建造这种类人雕像,第一要求就是要与本人相差不大。 换言之,古埃及极有可能曾经有类似这样的人,而遥看古埃及时期的女人形象,极其符合西次三经中所记载的样貌。 当然仅凭这些我还不太敢相信古埃及极有可能就是山海经所记载的昆仑之丘。 在山海经中还有一段关于大禹的故事。 《山海经,海外北经》:“共工之臣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 大致意思就是共工有位臣子名叫相柳氏,长着九个脑袋,分别在九座山上取食。相柳所触到的地方,都会变成沼泽和溪流。 大禹杀死了相柳,相柳身上流出的血腥臭不堪,所流经的地方都不能种植五谷。 大禹掘土填埋这块地方,填满了三次,却塌陷了三次,于是大禹在此为众帝建帝台。 帝台在昆仑的北面、柔利国的东面。 相柳,有九个脑袋,长着人一样的脸、蛇一样的身子,身子呈青色。 不敢朝北方射箭,因为敬畏共工之台。 共工之台在帝台的东面。 台呈四方形,每个角上有一条蛇,身上长着老虎一样的斑纹,头朝着南方。 而在古希腊的神话中,也有一个故事是跟大禹杀相柳几乎一样的故事。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头名叫“勒拿”的九头怪物。 它也常常为祸人类,也有一位叫做狄奥多罗斯的英雄,为民除害。 并且这条蛇还有剧毒,所有它待过的地方河水都是臭的,寸草不生,这一点和山海经中相柳的描述相同。 古埃及和古希腊都处在地中海一带建立文明,古埃及早于古希腊诞生,但两者并存过一段时间。 两个同一区域诞生的文明,神话之间相互串联延续也很常见! 而最为关键的一点便是,在非洲有一只九头的双色龙,最后它也被一位酋长杀了! 这种种迹象表明,古埃及有很大的可能就是山海经中所说的昆仑之丘,而昆仑之丘和我在水底龙宫看到的昆仑丘图可能就是同一个地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