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 赴吴都途中见闻 (第1/1页)
“王孙考虑周全,不失为上策,我等老世族没意见,听从王上命令!” 太宰申成和身后数人交换眼神后,弯腰施礼道,随后数人亦是行礼,表示支持。 “我等亦无其他意见!” 余祭和剩下得各营将军随即附和,他们亦没有想到更好之策。 “好!少易像我,所献之策符合我的心意!传出王令,按此策执行国策!” 吴王乘大笑道,对大家的态度很是满意。 此话一出,大帐众人看向祭少易的眼神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众人心思诡异起来。 “祖父!我想带领部曲私兵前往吴都舟师,给舟师助阵征战!” 姬少易走到大帐中央,向吴王乘施礼请战道。 “少易,水战和陆战可不同,不是气力过人强悍不畏死就能胜利,靠的是船坚兵勇。长江广阔船毁则人灭,落入水中不备淹死亦被水中妖兽杀死!” 吴王乘看着站在中央的姬少易讲解水战的危险,满脸的严肃。 “祖父,我等王室嫡系子孙只有战在最危险的战场,国人才能看到我王室的担当,为国赴死的勇气,才会更加的愿意为国征战牺牲,我王室和国人并肩战在一起,少易不畏死!” 姬少易语气激昂,袒露赴死为国征战的决心,身上散发着壮士一去不复还之气息。 大帐众人看向脸庞稚嫩的少年,心中不由产生一丝敬意。 “大侄子!好男儿,不愧为我姬家子孙!” 余祭情绪激动的大声喝道,走到姬少易身前激动的拍着他肩膀。 “王令,封季少易为舟师参将携手下部曲私兵入舟师参战,有参军议事之权!” “王令,从今日起颁布全国征兵令,其余各事按策行事!” 吴王乘站起身来,浑身散发着强者威严之气,多年不出手的他,亦是一个武道强者。 语气庄严的大声喝道:“幽幽大吴,共赴国难!” “幽幽大吴,共赴国难!” 军帐中响起一阵悲壮豪迈之声,随即传遍诸军,将士闻言,放下手中事物,齐声高歌,万众一心! 次日姬少易领军向吴都急驰而去,沿途不做过多停留,只见官道上不时有青壮武者自带兵器装备往城池而去。 沿途参军武者见姬少易军队皆是重甲全副武装士卒,知道必是吴军精锐部队,纷纷请求加入部曲参战,但被姬少易一一婉言谢绝。 急行军一日,来到一小城边停留,派出小队入城补充物资。 姬少易携虎偾孙书等几位甲士进入城中,探寻一下国内城池国人对于举国之战的反应,了解一下国人民心。 一进入城门口,就见城门左边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国人百姓,个个踮着脚尖想看墙上的告示。 告示旁有一小吏正反复解释其内容,咳咳喉咙解释道:“此乃王诏颁布的全国征兵令!” “楚国前日又再次举兵二十万精锐武者大军前往舒地战场,舒地十数日后将有近七十余万武者大军,此乃大吴危亡之际也!” “凡我国人当万众一心,合力抗敌,拒敌于国门外也!” “凡是青壮,武道修炼者务必自备武器装备火速前往府衙,入军参战,共赴国难!” 小吏将诏文里的内容不断的为新来的国人解释,不厌其烦。 每每新来之人都闻言恨的咬牙切齿,与同行之人大骂楚国! 姬少易只见城门口的右手边已经排好了长长的队伍,只见队伍前方竖着一块木牌上书募兵处。 数个招兵的军吏坐在前方,为参军的青壮武者记载名册。 四周亦有披甲持锐的将士四处游走,维持秩序。 姬少易只见排队的壮士中,有的身穿老旧的军衣,破损的战甲,漏出的皮肤上往往又着伤痕,但不影响其身上的煞气和浑身散发的高昂战意。 有的参军入伍青壮连简陋的盔甲都没有,手持着破旧的剑、戈,长刀等简陋武器,十之八九都是其祖上或父兄传下来的。 姬少易看到此处,已明白吴国能战之人已尽数走向战场了,一败则亡国之危立显。 吴国在册人口约千万人,入伍参军已达百余万超过十比一了,已算是穷兵黩武了! 吴国数百年连连征战,将士之犀利已是天下前列。连连征战下将士武道进步惊人,杀伐意志其战心亦无处左右! 但其国力远不如中原诸国,不说晋、齐、楚、秦、燕等国,连国土面积不大的鲁、卫、宋、韩等地都比不过。 吴国经过数百年的征战,开拓疆土,数位明君大力治理,已渐渐兴旺发达,地广人稀,发现的肥沃土地亦有不少。 多年征战,国人得不到休养生息,人口稀少,商业低迷,文化传播慢,国人中武道强者稀少,国人多修行沙场征战耗费潜力武道。 比如宋鲁之地,疆土面积不到如今吴国的三分之一,但胜在土地肥沃,人口众多,商业发达。 诸子百家修行者众多,武道强者智谋之士众多,若论称霸根基中原诸国胜于吴国。 吴国可与中原诸国相比的就只有眼前这些敢于共赴国难的国人了。 “你不能入军!” “凭什么,我参军征战沙场的时候你还没有出生呢!” “我为大王效命,为大吴赴国难你凭什么不让我入军!” 见到负责招兵的军吏不让自己参军,征战沙场,立刻勃然大怒,瞪着眼睛大声喝道。 面对如此情况,军吏只能无奈的解释道:“按王令招收的是四十岁以下青壮,且无伤残者入军,你已年过六旬,且左臂缺失……” “你是瞧不起我吗!” “我乃外炼圆满武者,力有五百斤,虽年龄已大气血衰败,但怎么也比新兵强悍!” 年老武者闻言大怒,年龄和断臂正是他的痛点。 “我十五入军,跟随前吴公和如今大王征战数十年,征战百场,立的军功和战伤无数!” 随即撕开上衣,只见其上身密密麻麻的伤疤,最恐怖的是其左臂被砍断的伤疤,让人心生畏惧! “我这把剑斩过四十三名楚蛮,二十余名山蛮,大王曾封我们这些人为吴国锐士,如今国难当头,怎可苟且偷生!” 众人看着老者满身伤痕及断臂,不禁心生敬意。 其臂虽断,志气犹在,战意战心犹在! 老者武者一脸决然说道:“我的祖父、父亲、叔伯、兄长、儿子多为国征战,多数为楚卒所杀,今我已无子嗣为国赴难,我意以此残躯多杀几个楚蛮,为国效忠!” “你若不让我入军,我便出城自己寻楚军去!” 听到老者这般话,包括姬少易在内,无不动容,不会质疑他的决心。 这也是吴国国人家庭的缩影,数百年的征战,吴国如今的疆土和诸国地位,吴国国人付出的代价太大。 祖祖辈辈的牺牲,父亲战死,儿子顶替,再战死后代继续顶替,周而复始,为国征战已埋入吴人血脉当中。 军吏长叹一口气,悲悯道:“老丈,王命不能违,请回吧!” 老者收拾好上身衣服,不在说话施了一礼,但看其神色,恐怕已心存死志,不入军中亦会寻楚军麻烦,后果可想而知! “老丈请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