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五章 援兵方到 王冠称庆  (第1/2页)
    就在公安城中的信骑从公安城中狂奔而出时,在公安城外数十里外有一支数千人的汉军正在急速行军着。    这支数千人的汉军,乃是由辅汉将军李严所带领前来支援公安的援军。    在不久前,刘备已经率领着三万大军到达了江陵城中。    在到达江陵城中后,刘备先勉励了一番糜芳,而后便要立即提兵北上。    但这时刘备的意图却被二位大臣所阻止,一位是随军出征的马良。    马良字季常,荆州襄阳宜城人士,乃是马谡胞兄。    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华名气,而马良是五人中最为出色的。    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称白眉马良。    在荆州时常流传着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赞誉。    建安十四年时,刘备担任荆州牧,征辟马良为州从事。    建安十六年时,刘备入蜀,留下马良在荆州辅左关羽。    后来刘备平定益州后,征召入蜀中马良为掾。    马良与诸葛亮关系极好,诸葛亮在刘备出征时,担心刘备因心中焦急轻兵冒进。    因此他便推荐马良担任汉中王司马,跟随刘备一起入荆支援关羽。    而马良在见三万大军日夜兼程之后,竟然还不得休息,他牢记着诸葛亮的嘱托,直接对刘备劝谏道:    “江陵距襄阳不过数日日程,若昼夜兼程,旦夕可至。”    “然我军今因连日赶路,困累交加。    若不在江陵城中做修整,而立即提兵北上,那么士卒战不能战,守不能守,易为魏军所趁。”    在见马良出言劝阻刘备后,黄权亦出来劝道,“今大王大军已至江陵,曹贼定然已经知道大王到来的消息。”    “之前张将军率一万大军已抵至襄阳城下,黄将军之先锋也已经到达汉水之外,关将军麾下兵力已有将近四万之众。”    “四万大军,粮草充足,后路无危,以关将军之韬略,守住襄阳已然无忧。”    “大王若要转守为攻,击退魏军,亦当修整大军之后再北上。”    再接连两位重臣的劝阻之下,虽然刘备心中还是焦急非常,但他也渐渐有了迟疑之色。    最后李严更是出班言道:“当今荆州局势,非关将军一处危急。”    “曹cao、孙权各起十万大军攻荆,其中曹cao大军为关将军所阻,而子成却保守孤城,兵不满万驻守公安。”    “若公安一破,荆南定失。”    “荆南一失,荆北腹背皆露于敌军兵锋之下。”    “届时孙权亲率大军北上,与曹cao南北夹击我军,我军纵骁勇,亦恐不能敌。”    “臣还请大王早日发兵救援公安。”    在李严的提醒之下,刘备瞬间反应了过来,公安那处的情势一样很危急。    正如李严所说,襄阳与公安只要有一处不保,那么不说荆州的得失,就说如今在荆州中的数万汉军,都有可能直接被曹cao与孙权包了饺子。    相反只要击破了曹cao与孙权任何一处大军,另一处大军都可能直接退去。    所以刘备目前留在江陵居中协调全局,才是最正确的。    而糜芳见终于有人想起了他的儿子之后,他立即哭拜在刘备身前。    他一边哭,一边向刘备言及他儿子独守孤城数月来的不容易。    以往在糜旸击破孙桓的战报下,刘备及诸臣都有些遗忘了糜旸的年纪。    如今经糜芳这么一番声泪俱下的哭诉,众人才尽皆反应过来,糜旸今年不过二十岁而已。    这样一个年轻人,内外断绝,独守孤城数月,内中的艰险不知道有多深。    面对着糜芳的哭诉,情感丰富的刘备不禁从地上扶起糜芳对其泣声言道:“子成,孤之子侄,孤如何不心疼?”    君臣对泣引得在场的大臣尽皆心酸。    以往糜芳在大臣中的口碑并不好。    但谁能想到,在荆州危难之际,是糜芳与糜旸父子挺身而出呢?    相比于在面对危难时背主投敌的士仁,相比于在面对危难时见死不救的刘封孟达。    糜芳父子在这场荆州之乱中的忠勇表现,令任何人心中都敬佩至极。    可以说,现今荆州的局势不至于糜烂,完全都是糜芳父子的功劳。    其中糜旸更是居功至伟。    若不是他的提醒,荆州可能早就被孙权夺去,而关羽更可能已经身首异处,哪能等到刘备援军到来的今日呢?    之前刘备只是因为担心关羽,才对公安的糜旸有所忽略。    如今他经过诸臣提醒,再加上关羽暂时无恙,所以他立刻作出了一个决断。    他打消了立即北上支援关羽的打算,他命大军先在江陵城中休整。    而后他问在场众臣,谁愿意担当先锋南下救援。    刘备知道现在公安城因为内外断绝,消息不通。    他不太了解公安城的情况,所以应该先派一支先锋南下打听情况,而后他根据情报再作出下一步的打算。    而且孤城被围,最忌看不到希望而导致士气衰落。    现先派一支先锋大军南下,既可打探公安的消息,又可告知城中的人援军已到,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在刘备所问一出后,他身前的诸位将领皆齐齐出班请求南下。    甚至因为一下子出来的太多,厅中都被站满了,导致有些将领没及时出来而心下惋惜。    这一幕看呆了糜芳。    他儿子在益州的人缘这么好吗?    其实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人出来愿意担当先锋救援糜旸,一方面是糜旸在成都的人缘好,一方面是他的身份特殊。    刘备麾下大致可分为四个派系,一个是元从派,一个是荆州派,一个是益州派,还有一个是东州派。    元从派自不用说,糜旸乃是他们的核心二代,糜旸有难时,他们不可能无动于衷。    荆州派的代表人物是诸葛亮,诸葛亮与糜旸有师徒之谊,因为这点,荆州派中的许多人就对糜旸感官不错。    再加上没有糜旸,可能他们的故里荆州早就丢了,面对这种大恩,他们也势必不会对糜旸坐视不理。    至于东州派的李严等人,现今东州派的领袖是法正......    最后一个益州派倒是对糜旸感官不好,但问题是他们没有兵权,这种情况下,没有他们请命的份。    诸将纷纷愿为先锋,刘备经过权衡之后,委任了辅汉将军李严率本部兵马为先锋南下。    并且他还指派了几员,救援情绪最高昂的年轻将领随李严一并南下。    这几员年轻将领是:张包、关兴、赵统、.......    在经过一夜的休息之后,觉得事不宜迟的李严,赶紧点齐本部兵马并带着张包几员小将,南下公安而来。    经过三日的行军,这支有着五千兵马的援军离公安城已经很近了。    但就在这时,李严却命令大军停下,停止朝着公安继续前进。    一收到大军停止前进的消息,走在大军最前方的张包就立即来到了李严身前。    张包对着李严一拜后,口中问道:“公安近在迟尺,将军缘何停止行军?”    张包的语气颇为恭敬,但他脸上的那番焦急的神色,怎么也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