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九十九章 火中取栗 愿定淮南  (第1/1页)
    李严与州泰二人,站在营外已有一段时间。    在等着糜旸召见的过程中,他们二人并不感到无聊。    因他们的目光,正在被还未褪去的血色给紧紧吸引着。    时过一日,江上部分江面的颜色却依旧妖艳。    这足见昨日两军战斗之凶猛残酷。    最重要的是,这一场凶猛残酷的战斗,最后的获胜者是他们!    一想到这一点,李严与州泰的脸上,都带着自豪的神色。    注视江面良久后,李严有些叹息地说道:    「血河有幸得见,尸山却无缘一观,实乃为将者的遗憾。」    李严的理念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只要将领能够立功,那么死伤再大,在李严看来都不是事。    有这般性格的李严,能够发出这样的叹息是一件能够理解的事。    可州泰在听完李严的话后,他却低声劝道:    「大司马曾言,三家本同属华夏同胞。    因立场不同,对战时不留情无可厚非。    可战后筑京观一事,却实非必要。    入土为安,方能彰显仁义。」    筑京观,是当世常见的一种扬己兵威,震慑敌人的手段。    古往今来,许多名将都用过。    当年在关中时,糜旸亦曾用过。    可后来性格刚正的吕乂私下劝谏糜旸,让糜旸及时醒悟过来。    自那以后糜旸就下令,若他再有筑京观的想法,帐下诸将可不奉命而行。    这本来是糜旸对自己的要求。    然以糜旸在军中的威望,他的这个自我要求,就渐渐成为了汉军中的惯例。    李严久在荆州,可能并不知道这一点。    近来的接触,让州泰认识到李严的确是一个良将,他不想李严因这一疏漏发言,再度引起糜旸的反感。    州泰的好心提醒,惊了李严一跳。    得亏他还未来得及面见糜旸。    不然他要是在糜旸面前说出这番话,那后果真是难料。    李严感激的看了州泰一眼。    在这点变故后,李严安静了许多。    不久后蒋济就来到李严与州泰身前,将他二人带到了糜旸的帐内。    等李严与州泰到来时,糜旸刚刚处理完一桩军务。    在将手中的公文放下后,糜旸将目光看向了李严与州泰二人。    在州陵时,糜旸本来定下的策略是:    以丁奉为奇兵奇袭柴桑,将永安城外的吕岱主力诱往柴桑。    这样一来,李严与州泰便可趁虚进攻永安,从而一举席卷整个江夏郡。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    随着后来局势的发展,糜旸对他的策略进行了调整。    在得知孙权派出三支劲旅援救柴桑后,糜旸觉得他的首要目标,应是要尽可能的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从后世来的糜旸,又岂会不懂得这个道理。    在这个战略目标下,糜旸一方面下令李严与州泰按兵不动,另一方面又下令给邓艾,让他抽调天策军精锐前来支援。    等到在荆北的部分天策军精锐来到州陵后,糜旸让李严与州泰率军避开吴军耳目,隐藏在柴桑城外。    糜旸布下这支奇兵,为的是确保昨日一战的胜利。    虽说从各方面判断,吕岱的投诚毋庸置疑。    但糜旸从不会将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一旦吕岱那一处有变,李严与州泰这支以逸待劳的奇兵,就将是糜旸的致胜法宝。    今消灭吴军有生力量的目的已经达到,是需要进行下一步计划了。    糜旸看着李严说道:    「你将手中天策军交予承渊。    孤会给你三万山越兵,并让子通协助于你。    你明日就率军西进,收复永安。    在收复永安后该如何做,你应当知晓。」    说完后,糜旸让蒋济宣读了他对李严的任命。    任命中,糜旸拜李严为横江将军。    虽说横江将军比不上李严之前的职位,可有了这个名号后,李严是有资格成为这三万山越兵的主将了。    糜旸的安排让李严大喜。    李严连忙对糜旸叩谢。    叩谢后,李严与蒋济就连携走出帐外,前去安排出征事宜去了。    等李严与蒋济走后,糜旸就看见州泰一个滑铲跪在自己身前。    「大司马」    州泰语音微颤,眼神巴巴。    那目光灼热的,让糜旸无法直视。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呀!    眼瞅着丁奉、蒋济、就连李严这一罪臣都有了立功的去处,州泰如何能不着急    州泰早知道,他刚刚就不提醒李严了。    州泰的热切,让糜旸觉得好笑。    可他的确有一件要事,要交给州泰去办。    「昨日一战后,庐江兵力空虚,正是我军收复的大好时机。    今孤想让你代孤出使庐江,前去招抚庐江境内有心投效之人。    你可愿往」    糜旸话音刚落,州泰瞬间一愣。    在江北,东吴有两个郡最为紧要。    一为江夏,一为庐江。    江夏的重要性自不必说,是东吴的西面屏障。    而庐江,却是东吴的北面屏障。    庐江郡北接淮南,南邻建邺,当年孙策渡江平定江东时,正是以庐江郡内的某些县为根基。    可以说,只要州泰能顺利将庐江郡招抚回大汉的怀抱中,那么建邺与淮南的联系基本就会被断绝。    到那时,糜旸进攻建邺就不用担心来自北方的威胁。    糜旸的目的,州泰不难猜出。    从目的来说,糜旸给州泰的任务,可谓是非常重要。    而要是州泰能完成这个任务,那么得到的封赏,亦会是常人所不能及。    只是。    州泰并未急着接下这个任务,他拱手问糜旸道:    「大司马能给臣多少兵马」    糜旸见州泰虽立功心切,但却理智尚存,脸上不免浮现笑意。    「三千。」    三千    糜旸给了李严三万兵马,却只给州泰三千。    江夏与庐江是地位相等的一个大郡,按道理糜旸本不该如此厚此薄彼。    只是糜旸这么安排,实在是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兵力不多,是糜旸客观存在的困难。    另外江夏郡与庐江郡不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江夏郡有一部分领土在曹魏的手中。    而镇守那部分领土的,正是曹魏名将文聘。    至于庐江郡,在吕范被擒后,庐江郡正处于群龙无首之际。    乱,才有以小博大的机会。    况且江夏郡属于糜旸必须拿下的,庐江郡却是属于糜旸的一种尝试。    种种因素下,糜旸才打算只给州泰三千之众。    可尽管庐江郡现局势混乱,要想火中取栗,凭借着三千之众,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糜旸从不会勉强人。    「你可愿往」    糜旸再次温声问道。    在糜旸再次询问之前,州泰在心中,已将他要面对的困难细细思索了一遍。    越是思索,州泰觉得越难。    不过嘛。    「愿以己身定淮南!」    州泰挺身朗声答道。    天下人,是时候该听到州泰的名号了!    免费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