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0章 音乐鄙视链 (第2/3页)
的几首歌,快速的登上了QQ音乐点播排行榜。 尤其是秦川写的那几首歌,更是在当晚,就排在了点播榜的前几位。 第二天,各大广播电台,《乐队的夏天》的嘉宾合作赛作品,又成了热门点播歌曲。 秦川写的那几首歌,也再次登上了华夏流行音乐排行榜。 今年的《乐夏》节目,这一个月以来,一共有十几首歌登上过华夏流行音乐排行榜。 从这个指标看来,《乐夏》绝对当得起爆款节目之名。 这期节目之后,王大志更出名了。 本来前几期,他就偶尔被点名评论,秀了一些存在感。 偶尔发条微博,涨了一些粉丝。 这次过后,他那哗众取宠的言论,更是让他的关注度大幅提升。 尤其是一些保守的乐迷们,更是认为王大志不畏权威,敢于发声,为摇滚乐呐喊正名。 一时间,王大志的微博粉丝数,开始猛增起来。 他的微博帐号,由原来的几万粉,一下子涨到了三十多万粉。 见到这个势头,王大志又膨胀了。 他再次发了条微博,想为自己摇滚代言人的身份发力巩固一下。 “摇滚乐发展到今天,何其不易。 这是众多摇滚乐队一起努力的结果。 作为摇滚乐,绝不能媚俗,也不需要向商业妥协。 如果每个乐队都去讨好大众,那还叫摇滚吗? 讨好大众的摇滚乐队,和死了没有什么区别。 做乐队,需要的是对摇滚的信仰,否则又何谈摇滚不死呢? 只要乐队和我们真正的摇滚乐迷一起努力,摇滚乐就永远不死!” 王大志这番言论一出,那些保守乐迷们又开始激动了。 老王说的太好了,老王说的太棒了,老王说道我们心坎里了。 诸如此类的留言,刷爆了王大志的微博。 很多人,一下就把他当成了摇滚乐的精神信仰。 因为只有他在《乐队的夏天》节目中仗义执言,为坚持摇滚乐的初心呐喊发声。 而且王大志还是资深专业乐迷,有足够的资格带领大家一起坚守最纯粹的摇滚乐了。 不少乐迷转发了王大治的这条微博动态,甚至@给自己喜欢的乐队看。 就连参加《乐队的夏天》节目的几支乐队,都有不少乐迷朋友,@了他们。 网上又是一股歪风吹起,这些保守的乐迷,莫名的又有了一种优越感,再次开始鄙视起其它的音乐风格和乐队了。 然后,音乐圈的鄙视链,就又被带动起来。 各种音乐风格类型的乐迷们,纷纷开始互相鄙视,互相攻击。 人性就这样,只要有保守的思想,就一定伴随着傲慢与偏见。 鄙视链,其实在各个领域都存在。 只不过,文化领域更常见一些而已。 尤其是文学艺术类,更容易有鄙视链。 光是音乐领域,音乐风格的鄙视链,乐器之间的鄙视链,常年存在。 这次音乐圈鄙视链风波,又是从摇滚乐迷们的煽风点火开始,再次引起了大范围的鄙视扩散行为。 古典鄙视爵士,爵士鄙视摇滚,摇滚鄙视民谣,民谣鄙视电子音乐,电子音乐鄙视流行,流行鄙视说唱,说唱鄙视口水歌,等等。 然后各风格相互之间,又是互相鄙视,互相看不起。 音乐本没有对错,音乐也没有高低之分。 可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喜欢的,才是最rou的。 根本接受不了他人,随意批评攻击自己的喜好。 哪怕是很客观的评论,只要带一点点负面评价,都接受不了。 必须怼回去,让对方知道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好音乐。 大多数时候,这种争论一发散,就已经不再是音乐之争了。 三两句话,就很快上升到品位、文化内涵、社会地位之争了。 表面看去,好似还在争论音乐风格类型、技术水平的高低,其实本质上已经变成了通过争论想让对方服软,认怂,被迫接受自己才牛逼的行为了。 秦川对此早有预见,这种争论,其实在他前世的网络上时有发生。 而且前世《乐队的夏天》播出后,也有引起类似的争议。 只不过那时的节目话题热度,并么有像秦川这一世一样,居然能引起全网的热议风潮。 幸好秦川提前为此做了预案,为的就是消除这种音乐鄙视链对《乐夏》节目的负面影响。 为此,他提前录制了一个谈话节目,放在周日晚上播出。 这个谈话节目,其实前几周也有。 只不过前几期是邀请参赛的乐队参与,自由地聊天、分享,也都是周日晚上播出。 这一期谈话节目,秦川邀请了骆斯年、徐天、程嘉阳、DavidJackson一起参加。 加上秦川自己,一共5人,将对《乐夏》开播以来,所有的争议问题,一一讨论。 众人对这些问题,客观分析,自由分享,以给所有的乐迷观众思考、启发。 其中,秦川精心安排的几个讨论主题,就包含有乐队的商业化和音乐鄙视链的问题。 周日晚八点,《乐队我做东》谈话节目,正式开播。 前几期的这个节目,收视率虽然不如《乐夏》,但也算还可以。 不少乐迷们也一直追看。 在昨晚的《乐夏》节目最后,已经对今天的《乐队我做东》节目进行了预告。 大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