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一十六章:轨道杂化-石墨烯带隙问题 (第2/2页)
旧没有完全成熟。 尽管目前的杂化轨道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各种分子化合物上,甚至已经编写到了初高中化学教材中。 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理论还是技术,都没有形成自己的闭环。 目前各国研究中的杂化轨道中还只用了能量最接近的价层轨道,比如有机物中的C原子只用它的2s和2p。 可是单纯用两三个轨道根本不满足轨道杂化完备基的要求。 华国是目前在碳基芯片上走的最远的国家,相关的研究人员也并不是没有考虑过使用‘杂化轨道技术’来给碳基芯片提升稳定性。 但很遗憾的是,这项技术在国内甚至在整个世界目前都并不被重视,精通这方面的人极其稀少。 尽管这项技术诞生了两个诺贝尔化学奖,但依旧属于冷门专业。 这可能是诺贝尔奖大喊冤枉的两次吧,毕竟获得了诺贝尔奖的专业,基本上在后续的一些年内都会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投资。 但轨道杂化理论并没有,在2010年以前,全世界开设这门专业的学校很少。 少到一个什么程度呢? 大概就是你学了这门专业,然后走到博士阶段的话,你的导师可能就是诺奖大佬或者说是诺奖大佬的弟子了。 嗯,大概就人才稀缺到这个程度了。 不过后面随着重要性的提升,轨道杂化这门课程已经广泛起来了,甚至有些专业,比如分子化学,理论化学还将其设成了必修课。 不过学这玩意的人,还是很少。 不过这也不能怪轨道杂化理论,因为这玩意学起来实在太难了。 初高中阶段还好,着实很简单,只要掌握了VSEPR、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这几个,会写1s2s2p、三种晶胞就够了。 但到了大学阶段,这玩意的难度性质就像要一个文科生弄懂实变函数 泛函分析 拓扑学 抽象代数一样。 简直让人绝望。 都说数学物理让人掉头发,让人地中海,但你想学懂这玩意,掉头发的速度比你去少林出家还要快。 再加轨道杂化理论不明,目前在学术界几乎是仅仅用来描述几何形状或环境,找工作太难,所以学的人几乎没什么。 除此之外,过分地强调杂化的其他“重要性”,还有一定的可能会对未来学习化学造成不必要的“弯路”。 因此即便是学习化学的人,也很少有辅修轨道杂化理论的。 学习的人少,理论未成熟闭环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则是在第一点下面衍生出来的。 通过轨道杂化技术,只有在形成分子的过程中,中心原子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才能进行杂化,孤立的原子不可能发生杂化。 这一点就限制了轨道杂化技术。 要知道在各种化学实验中,有时候需要用到的元素在中心原子能量方面有着极大差异的。 可以说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也不过分。 这样一来,轨道杂化技术的应用就被限制住了。 虽有缺点,但轨道杂化技术的价值还是很高的。 这个点,韩元比各国更加清楚。 因为碳基芯片技术的原因,他从头到底将轨道杂化理论学习了一遍。 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挺痛苦的,但学完之后,韩元才知道这门技术不仅仅是应用在碳基芯片的制备上。 而是在非理论化学界以及高分子化学界有相当广阔的应用市场。 ....... 听到韩元的解说,直播间里面的观众是一脸懵逼,大眼瞪小眼的。 【轨道杂化技术?轨道杂化理论?这是什么东东?】 【草!我大学学的就是这玩意,一学就是四年,我现在大四,任然没有弄懂这东西,已经补考两次了。】 【楼上这么巧?我也学了这个,造孽啊,救救孩子吧。】 【本人高二、马上要参加IPHO化学省赛了,目前正在疯狂补这玩意,头已秃。】 【这玩意高中老师都不讲,说略难,说大学有机肯定讲,然后你上了大学,老师一问,这个都知道吧,知道我就不讲了。你想反驳,奈何你有一群知识全面的同学,人声淹没,于是就跳了,于是你懵了,于是奠定了挂科基础。】 【都在说这个,我想问一下,这玩意到底是什么啊,哭了,我高中大学都没学过啊。】 【仅上过初中的我一脸懵逼。】 【一个蛐蛐轨道杂化都不懂,这直播间不是人均博士后吗?-----】 【楼上你再骂?】 【关于杂化理论,我说几点......】 【哈尔滨理工大学化学老师温馨提醒各位同学,不要以为高中学不会杂化理论就算了,大学你也是逃不掉的,该来的总会来。】 【呵,我大学不报这玩意不就行了。】 【楼上别做梦了,这玩意只要你报考化学专业就是必修,甚至跟石墨烯有关的专业都是必修。】 ...... 别说普通观众了,就连蹲守在直播间里面学习的专家和各国的科研人员都有些懵逼,有些摸不着头脑。 轨道杂化技术和理论他们知道,但对于轨道杂化技术这门理论课程来说也仅限于是知道的程度。 就像普通人了解华国有‘东风系列’的导弹快递一样,仅限于这个。 当然,如果正好是化学方面,但并非轨道杂化理论专业的专家会知道这枚‘东风快递’的爆炸威力,半径,杀伤力,有效打击半径这些更详细一些的东西。 但对于如何制造一枚‘东风快递’,是不清楚的。 虽然近些年很多大学都开设了轨道杂化理论专业,也有一些人去学习这方面的东西了,但顶级人才的出现,是需要时间来进行堆积的。 而一个才开设不久的专业,别说出现顶级人才了,很多人毕没毕业都是一个问题。 大学四年,研究生三年,博士有些是三年,有些是四年,光是学习都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 而就华国来说,大部分的大学开设这门专业,基本都是在10年以后的。 到现在,很多学生都还没毕业,哪里来的顶级人才。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