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七章:以工代赈,世袭公候!墨家来人? (第4/4页)
杀了他!” 赵珞同样是一脸恨色。 但已经过去的事再后悔也没用,他能来此的时间很短,必须问点要紧事。 “陶先生,朝廷现在已经怀疑本王。” “本王现在该怎么做?” 听到声音,陶先生眼神闪烁。 他现在修为暴跌。 根本无暇顾及吴王和其他人的生死。 不过按照当下的情况,吴王自然是什么不做,安心做个富家翁最好。 想到这里,陶先生出言说道:“吴王殿下莫要惊慌,地震关你吴王什么事,一切皆是自然天象,亦或者旁人所为。” “王爷现在要做的。” “就是趁此机会让商贾们涨价,并示意江南官员不配合苏长歌处理政务。” “尽可能的给朝廷添乱找麻烦。” “同时王爷再拿出钱粮来救济灾民,博取民望,不用太多,救济几千人就行。” “如此,只要王爷不露反心,朝廷也不能敢拿你怎么样。” “而等到将来蛮夷侵略大晋之时,王爷在露出獠牙,携民心割据江南六郡,以大江为天堑,到时朝廷也奈何不了你。” 陶先生开口。 经验老道的他继续编织梦想。 而伴随声音响起。 本来还有些惶恐不安的赵珞,顿时有种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感觉。 确实,自己可是世袭王爷。 就算朝廷有所怀疑,但顾忌舆论和宗室,不可能轻易对自己动手。 而且现在将朝廷的政务搞乱,他们也就无暇在顾及自己,等到蛮夷那边南下入侵,自己未尝不能雄踞江南,等待时机! 想到这。 赵珞脸上不禁露出兴奋之色。 “多谢陶先生指教。” “不必客气。” 陶先生戏谑的看着赵珞,等着看他的取死之道,同时准备好转移地方。 吴王被盯上,朝廷迟早会查到这里来,继续留在这唯有死路一条,还好自己有多个地方藏着,苏长歌不可能找得着自己! “先生,那本王先行告辞。” 赵珞出言说道。 “好,不过王爷以后尽量少来此处,以免被朝廷的人盯上。” 陶先生开口。 “嗯,本王明白。” 赵珞点头答应一声,以为对方是替自己着想,随后转身离开密室。 看着背影,陶先生露出轻蔑的笑意。 他就等赵珞用命把水搅浑,给苏长歌添麻烦,到时他便可借机隐匿起来。 抹除一切有关线索。 ...... 庐江郡,府衙内。 苏长歌在接到江南布政使一职后。 就开始主持起各郡政务,还有统筹以工代赈的各项事宜。 这几日,在政务上,他一上任就将庐江郡太守黄穰,还有一众消极怠政的官员全部撤职查办,送进大牢里面关押审问。 加起来差不多有三四十人的样子。 但没关系。 大晋的读书人很多,举人也不少。 想做官的自然不在少数。 苏长歌已经向皇帝上奏申请,将太学院学子,还有各地举人、官员调过来补充。 对此,本就想给江南官场换血的老皇帝,当然是全力支持,而主管大晋吏治的又是亲兄长,在选人时也都是往好苗子选。 而且全部都是加急送过来。 也正是这样。 在上面的帮扶之下。 苏长歌的政务工作开展的十分顺利,至少不需要担心无人可用。 但以工代赈上却遇到了一些问题。 随着废墟被清理出来,临时房屋开始搭建,岗位在开始不断变少。 虽然现在还够用,很多工作都可以交给灾民,但想撑到秋收却很难,而且还有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个人生产力太低。 简而言之。 灾民们无法创造太多的收益。 甚至持平都很难。 当然,这不是以工代赈的问题,而是农耕社会生产力层面的问题。 纵然苏长歌可以让他们去学冶炼打铁,亦或者其他技术,但谁来教,这个岗位需不需要那么多人,又成了一个问题。 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 就需要创造出能带来收益的岗位,而且最好是形成一条完整产业链。 为此,苏长歌已经在各郡张贴告示。 招揽各行业能工巧匠。 他准备趁着这次以工代赈的机会,尝试下能否推动手工制造业和工业的发展。 若是能的话,那些无田可耕的百姓,也算是有个好去处,不用再为温饱而担心,更不用沦为寄人篱下的佃户仆役。 然而。 就在告示张贴出去后不到一天。 苏长歌坐在府衙内。 只见一名小吏急匆匆的跑过来说道。 “国公,外面来了群身穿短褐,草鞋的工匠,说是想要见您一面。” 声音响起。 苏长歌稍稍有些惊讶。 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人过来应聘。 而且还是一大群。 要知道他招的可是能工巧匠,放在这个时代,绝对属于稀罕物。 若这群人不是想浑水摸鱼过来骗他。 而是真有本事。 那他们的来头恐怕不简单。 难道是墨家? 可能是因为最近接触到杨朱学派。 苏长歌开始下意识的往诸子百家的方向去想。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 新笔趣阁为你提供最快的弟,你再闯祸,哥哥我就要篡位了更新,第一百二十七章:以工代赈,世袭公候!墨家来人?免费阅读。https://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