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九十一章 廷推 (第2/2页)
被蜀王知道王华如此评价估计会气晕在自己的王府上。 虽然我知道我自己不太行,但也不用这样评价吧! 王华当然不是无缘无故去毒舌一位皇子的,他话的重点在蜀王之母为侧嫔。 这句话的目的,不是为了贬低蜀王,而是引出十三的位份。 十三和小九虽然是庶出,但他们的母亲却是太宗的淑妃。 这一切都是有预谋的。 果不其然,王华刚刚说完,一旁向来置身事外的中山王徐忠寿开口了。 “王大人这是读书读傻了吗?!你的话本王不能苟同。既然王大人提到了生母位份,那咱们就好好论论。在这京中,若论位份尊贵,诸皇子谁比得上吴王殿下?无挡下为太宗淑妃娘娘之子。本王推举吴王。” 这句话说得非常在道理。确实,若以母亲的身份论,在没有魏王的情况下,十三反而是最尊贵的。 贵、淑、德、贤天子四妃,太宗没有贵妃,除去皇后之外,就以淑妃最贵。 此言一出,御史之中当即有人站出来骂道:“老中山王英雄一世,为何会有你这种的子嗣,就甘为杨清源的走狗吗?” 徐忠寿有王爵在身,原本是大周尊贵无比的人物,但是科道言官和御史向来不管这么多,别说是异姓郡王,就连天子他们都照骂不误。 徐忠寿是个武人,自然不能和专职骂人的御史言官比嘴皮子,这位老哥是个实在人,撸起了自己蟒袍的袖子。 骂不过,动手应该没问题吧!? 就在含元殿即将发生斗殴的时候,兵部右侍郎李澄光及时开口,避免了这位御史的血光之灾。 “廖御史所言诧异,难道吴王非天子血脉乎?!” 李澄光一句话就让这位廖御史闭口不言。 吴王当然是天子血脉,既然是天子血脉自然有当选的资格。 别以为这些御史和言官都是好人,相比于一般的事务官,清流的平均道德水平确实要高一些,但不代表他们都是无私为国之人。 很多的言官御史不通世务,为骂而骂,也就那样! 就在众人以为到此为止的时候,突然宗室之中有人开口道,“本王以为,临淮老王爷之孙,朱选基,少年奇才,有圣明之主的潜质,本王推举朱选基为新君。” 这一番cao作可把在场众人都给雷到了。 虽然大行皇帝朱瞻坤没有子嗣留下,但是先太宗文皇帝尚有皇子在世。 太宗一脉尚未绝嗣,你支脉跳出来算怎么回事?! “胡说八道!简直是胡说八道!” 户科都给事中立刻开骂了,他们官不过七品,但手中之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抗衡尚书,掌管侍从、规谏、稽察、补阙、拾遗等事 乡试考官、封驳诏旨、监察六部、参加内阁及六部长官的廷推、廷议、弹劾百官都是他们的职权之内。 一个都给事中若是外任正四品的上州刺史,甚至有着官升六级,势减万分的说法。 “如今尚有太宗皇帝子嗣在朝,为何需要从其他分支选人?!” “原本该是大行皇帝之子继位,但大行皇帝无子,自然是从同辈中人挑选,难道临淮郡王之孙不是太祖血裔吗?!”这位宗室不知道是受了什么人挑拨,上头了! “呵呵……可笑至极!莫非你连父死子继,兄终弟及都没有听说过吗?!既然大行皇帝无子,自然是该由其弟继承。” …… 一众的朝廷重臣各抒己见,旁征博引争吵了一个时辰有余后,票选才得以开始。 为了公平起见,刚刚主持廷议的钱牧谦不再主持票选过程,改有右都御史、都察院正程青松主持票选。 以蜀王、宋王、吴王、朱选基四人为候选人进行投票。 在场共有六十八人有投票资格,以宋王得票最高、计有二十八票,吴王次之、计有二十五票,蜀王第三、计有十一票,至于动了心思的分支一脉的推举的人选朱选基,就获得了四票。 说实话,但凡是正常人,都不会去投他!怎么算也轮不到他朱选基继位啊! …… 含元殿外,宋问严带领的一票人在被钱牧谦斥责之后,安分了一点,但也在等着廷议结果。 “问严兄,你说,万一推举出来的人选不是吴王,杨清源这逆贼能同意吗?!” 但凡有点眼光的人都知道,此刻的太皇太后尚在杨清源的掌握之中。 宋问严神色肃穆,“吾不知权力富贵,但晓一腔热血,不得使jianian佞宵小篡位!” …… 含元殿的偏殿之中,吴王朱瞻垕和宋王朱瞻埙以及部分的宗室子弟。 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得到了刚刚的廷议结果。 原本心中还要幻想的朱选基此刻正面色铁青。 这个在宗室口中有着明君潜质的奇才,连最基本的喜怒不形于色,好恶不言于表都做不得,还差得远呢?! 当所有人在恭喜宋王朱瞻埙的时候,朱选基自然是想要出口恶气的。 少年人嘛!爱好不就是装杯打脸嘛!? 宋王被推荐为未来的天子,他自然是不敢惹的,这个时候就欺负一下吴王好了。 一旦宋王登基,吴王必然失势,这时候不踩两脚,更待何时?! 朱选基慢走到了朱瞻垕的身旁,皮笑rou不笑地说道,“吴王叔,你那位师尊看来也是个废物啊!手握神都十三万御林军的兵权,居然还让这皇位落到宋王叔的头上。” 十三闻言,只是面无表情地瞥了这位年纪比自己还大不少的堂侄一眼。他为人性情敦厚仁和,但是听到有人如此辱及师尊,心中还是有怒火的。 换几天前,现在这个堂侄子恐怕已经被他教育一顿了,要是自家jiejie在这,说不定连老皇叔临淮郡王都认不出自家的孙子了。 不过,现在他已经不是那个可以喜怒有心的十三了。 十三正面没回答朱选基的话。因为他知道:以师尊的能力,连政变都能够成功,廷推之事断不会如此结束,一切还在师尊的掌握之中。 就在十三思虑之时,宋王朱瞻埙已经被人围起来了。 “宋王兄,恭喜恭喜!” “宋王叔!我大周的江山社稷将来就要靠你了!” “宋王兄,当此之时,有乱臣弑君,吾等虽然不才,但也愿意为匡扶社稷贡献绵薄之力!” …… 就在众人的道贺声中,宋王朱瞻埙没有丝毫的高兴之情,旁人只道他喜怒不形于色,其实现在朱瞻埙心中已经慌了! 说他压根就没有想过皇位,那肯定是假的?! 寻常人家还会幻想自己中了亿万头奖,存银行吃利息的情形,况一个有继承权的皇子呢?! 但他是真不觉得自己会有机会?! 他虽然不及太子和楚王,但也不是愚笨之人,杨清源手握兵权,怎么可能向一群徒逞口舌之利的官员让步呢?! 从杨清源斩杀皇兄朱瞻坤开始,这个皇位就注定只能是自己的十三弟来座。 皇兄朱瞻坤为国之储君,名正言顺地继位,虽然当中有政变的嫌疑,但毕竟没有任何证据。 即便是这样,杨清源都能攻破大明宫,将其斩杀,况于自己这个小小的庶出皇子乎?! 现在的杨清源在宋王朱瞻埙的眼中就是妥妥的大恶人形象。 朱瞻埙甚至怀疑,若是他真的敢答应继承皇位,他能不能活到登基大典那天。 皇位虽好,但!哪有自己的小命重要! 朱瞻埙的目光穿过恭喜的人群看向自己的十三弟。 十三弟性情仁厚,他若为君必然会善待自己,这也没什么不好的吧! 想到此处,朱瞻埙的目光愈加坚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