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宗正寺走出来的千古一帝_第五百九十一章:阴云密布,风起卢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九十一章:阴云密布,风起卢屠 (第2/2页)

之内。

    自匈奴四王将勒令尸逐王哈曼、浑邪王坚昆、新日王兀吐司率军联合攻打燕军这一举动中。

    便不难看出匈奴四王将对许奕以及对燕军的整体态度。

    彼时的许奕以及燕军便已然可称得上是那匈奴四王将的眼中钉、rou中刺。

    后来。

    随着尸逐王哈曼所率万五千余本部精锐兵马全军覆没于燕军之事。

    以及浑邪王坚昆、新日王兀吐司所率近四万匈奴联军大败于燕军之事相继爆发。

    许奕以及其麾下燕军将士便已然成功自眼中钉、rou中刺这一定位变成了匈奴四王将真正的心腹大患。

    亦正因此。

    方才有了后来的匈奴五万联军阻击燕军于茫茫大漠边缘处之事的发生。

    彼时的匈奴四王将哪怕明知临时拼凑而成的五万联军完全无法奈何战力极其不凡的燕军将士。

    但却因为了能够拖延燕军行进步伐好借此稳住当前局势等缘故,无可奈何之下却又不得不如此行事。

    思及至此。

    许奕心中渐渐对匈奴四王将接下来的应对之策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

    ‘以当前形势而言。’

    ‘若吾为匈奴四王将。’

    ‘纵使再如何恨之入骨。’

    ‘亦会采取最为稳妥的应对之策。’

    许奕眼睑微微低垂些许目光似刀地凝视着青松山脉所在低声喃喃自语道。

    话音落罢。

    许奕遂上前半步行至绘有自茫茫大漠以北至青松山脉以南这一偌大区域堪舆图近前。

    随即手持细长特制墨锭于茫茫大漠西北边界处以及青松山脉东南方位处分别书以两道弧线。

    随后手持细长特制墨锭于两道弧线的顶端部分分别书以一个大大的箭头。

    而自南北两个方位分别书出的两个大大的箭头则直指燕军现今安营扎寨之地。

    以当前局势而言。

    摆在匈奴四王将面前的唯有一稳、一险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罢了。

    若是匈奴四王将心中对许奕以及燕军将士的恨意已然超过理智的话。

    那么匈奴四王将则必然会选择以‘险’策应对许奕以及其麾下燕军将士。

    ‘险’策虽险,但却可置许奕以及其麾下燕军将士于那万劫不复之地且永无翻身之机!

    所谓‘险’策。

    即:匈奴四王将联合出使此时极有可能狩猎于青松山脉内的匈奴卢屠王抛什黑部。

    力争说服此时极有可能狩猎于青松山脉内的匈奴卢屠王抛什黑率军后撤至青松山脉百余里外。

    从而为许奕以及其麾下燕军将士让开前行道路,使其能够无惊无险地率军穿过青松山脉。

    待许奕率燕军将士穿过青松山脉继续深入漠北腹地后。

    匈奴四王将便可联合匈奴卢屠王抛什黑部以及周边各大匈奴王将对燕军施行全面围剿战略。

    而一旦匈奴四王将联合卢屠王抛什黑部以及周边各大匈奴王将对燕军形成全面围剿之势的话。

    届时。

    许奕以及其麾下近三万燕军将士轻则损兵折将无算、重则全军覆没于漠北腹地。

    然而。

    倘若匈奴四王将以及周边各大匈奴王将无法对燕军形成全面围剿之势的话。

    匈奴四王将此举则无异于引狼入室。

    须知。

    深入漠北腹地的近三万燕军将士无一不是骑兵!

    且相较于匈奴各大王将麾下唯有嫡系军伍以及真正的精锐军伍方才能够做到人手三骑而言。

    深入漠北腹地的近三万燕军将士则无一不是人手三骑!

    甚至于就连出身于匈奴部族的朵颜左卫、朵颜右卫将士亦是如此!

    想要自茫茫草原之上追击全员皆为骑兵且人手至少三骑的燕军,其难度如何自是可想而知。

    更逞论。

    深入漠北腹地的燕军将士足足有着近三万之巨。

    如此庞大的兵力再加上燕军将士过往所展现出来的战力。

    一旦匈奴四王将与周边各大匈奴王将无法于最短的时间里对燕军形成全面围剿之势的话。

    等待匈奴四王将以及周边各大匈奴王将的后果自是不言而喻。

    亦正因此。

    此策虽看似能够永绝后患,但却是一当之无愧的‘险’策。

    而所谓的‘稳’策。

    即:匈奴四王将联合出使此时极有可能狩猎于青松山脉内的匈奴卢屠王抛什黑部。

    力争说服此时极有可能狩猎于青松山脉内的匈奴卢屠王抛什黑部拼尽全力将燕军拖延至青松山脉外。

    以待匈奴四王将率军穿过茫茫大漠行至燕军背后。

    待匈奴四王将率军穿过茫茫大漠行至燕军背后时。

    便是匈奴四王将联合匈奴卢屠王抛什黑部对燕军施行南北夹击战略之时。

    须知。

    自茫茫大漠以北至青松山脉以南这一足足有着百余里之巨的偌大区域内地形分布整体趋于平坦。

    此等地形分布虽不利于设伏,但却极其有利于大规模骑兵军团捉对厮杀。

    与此同时。

    东西绵延足足数十里之巨的青松山脉更是横隔于燕军前路之上。

    如此一来。

    假使匈奴四王将联合匈奴卢屠王抛什黑对燕军行那南北夹击之举的话。

    纵使无法如‘险’策那般极有可能使燕军损兵折将无算甚至于全军覆没。

    至少亦可凭借匈奴四王将联合匈奴卢屠王抛什黑部后的绝对兵马优势将燕军阻拦于青松山脉外。

    从而尽最大可能地为远在西域之地的匈奴单于伊稚斜以及匈奴左贤王乌帷争取更多的回旋余地。

    若是匈奴四王将联合匈奴卢屠王抛什黑部对燕军施行南北夹击战略顺利的话。

    燕军则极有可能大败于匈奴四王将以及匈奴卢屠王抛什黑部之手,从而不得不自战场东西两侧溃逃。

    假使燕军大败于匈奴四王将以及匈奴卢屠王抛什黑部。

    匈奴四王将则可乘胜追击,直至将燕军彻底驱赶至茫茫大漠之中。

    哪怕匈奴四王将联合匈奴卢屠王抛什黑部对燕军施行南北夹击战略失败。

    匈奴四王将与那匈奴卢屠王抛什黑部亦可退守青松山脉,从而依托青松山脉拖延燕军行进步伐。

    思及至此。

    许奕心中渐渐对匈奴四王将接下来的应对之策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