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_第九十七章 你以后就叫蓝玉!最强两员猛将到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七章 你以后就叫蓝玉!最强两员猛将到齐! (第2/5页)

到蒙元百万大军即将剿贼,不仅不高兴,反而是替反贼担忧起来,十分害怕朝廷剿贼成功。

    因为,经过几次‘清剿私盐’,伯鲁范遥等江浙上层官员和豪商们,已经是狠狠吃下了大笔的银子。

    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伯鲁等人就是把上百万两银子收入囊中!

    上百万两银子啊!

    这还仅仅是一个月的利润,如果时间长久一些,必然会更多。

    而一旦蒙元朝廷大军剿灭了淮东盐贼,恢复了淮东食盐的官营,那也就意味着江浙行省官员们再也无法吃到食盐的利润了。

    所以,伯鲁范遥等人恨不得朝廷立刻取消攻打淮东,转而攻打河南的红巾贼,那样的话,他们就可以继续坐享江浙行省权力和贩盐的银子!

    “可恨脱脱那个jianian臣,为了自己的军功,放着河南的红巾贼主力不打,偏要攻打淮东的张士诚这个小贼,误国误民!”伯鲁气呼呼的说道。

    一旁的范遥闻言,也是赶紧接过话茬,跟着骂起来。

    有一名谋士闻言,立刻出谋划策。

    “平章大人,何不想办法上书陛下,弹劾脱脱,说他养寇自重,抓小放大呢?”

    伯鲁摇摇头,“不行啊,脱脱权势太大,深得陛下信任,贸然出头,只会招惹麻烦!”

    根据京师大都传闻,右丞相哈麻等人都是反对攻打淮东,但是元帝妥欢帖木儿依旧是准了脱脱的计划攻打淮东张士诚。

    “这样的话,张士诚恐怕就是必败了!”范遥叹了一口气说道。

    “也不一定,要是其余的红巾军去救援淮东,说不定可以保下来张士诚。”伯鲁还是有些不甘心。

    “朱元章和朱瀚兄弟,虽然有数万兵马,但是要对抗脱脱的大军,无异于以卵击石,他们兄弟绝对不可能去救援的。”范遥叹息道。

    “伯温,你说说看,怎么才能让朝廷退兵,不去打淮东?”伯鲁看向了刘伯温。

    经过这几个月的相处,刘伯温已经是江浙行省的三号人物,兼伯鲁范遥的头号智囊了。

    但是,刘伯温这一次却是也拿不出个主意来。

    “脱脱,乃是有手段见识的,一般手段恐怕对付不了他,除非陛下不再信任他,才能让他退兵,否则就只能是张士诚硬抗了。”刘伯温说道。

    脱脱,可以说是元朝后期的一代名臣了,不仅军政手段不错,而且文史上贡献也很大,再加上得到皇帝妥欢帖木儿信任,一般的手段丝毫伤不到他。

    伯鲁皱眉思索了一下,刚刚开口想要说话。

    忽然。

    外面传来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紧接着跑进来一个心腹。

    “何事慌张?”伯鲁立刻面露不悦。

    那心腹顾不得伯鲁生气,慌张的说道:“大人,刚刚得到消息,朝廷命湖广行省平章星吉和江西行省平章庆同,各帅本部兵马十万,顺江而下攻打除州红巾军,将由我部江浙行省供应粮秣补给!”

    此话一出,整个大堂内满座皆惊。

    “什么!”伯鲁惊讶不已。

    湖广与江西本地的红巾贼也是不少,他们却被调集来攻打朱元章的除州。

    再加上,丞相脱脱百万大军南下淮东,这说明蒙元朝廷双管齐下,不打通南北水运誓不罢休的气势。

    “湖广和江西的兵马一旦来了,那江浙可就不是我们说了算了啊,坏了,坏了啊!”范遥顿时脸色苍白。

    伯鲁、范遥等人在大都等地都有收买的眼线,既然他们能够有眼线,那朝廷其它官员在江浙也肯定有眼线。

    他们干的事情,被人察觉到蛛丝马迹,也不是没有可能。

    伯鲁的脸上也是写满了慌张,“湖广的星吉,江西的庆同,都是出身怯薛歹的人物,若是他们率军前来,不管能不能剿灭朱瀚兄弟,我们集庆可都是危险了。”

    江浙行省现在水陆兵马损失殆尽,一旦湖广江西兵马前来驻扎,只要朝廷一纸诏令下来,伯鲁等人就毫无反抗能力。

    伯鲁和范遥思量半天,都是拿不出个主意来,简直是欲哭无泪,只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

    “二位大人不必惊慌,刘基有一计策,或许可以一试!”刘伯温忽然开口说道。

    伯鲁与范遥闻言,顿时露出惊喜神情,彷佛看到了救命稻草。

    “伯温老弟,快说是什么计策?”

    “对啊,什么计策?”

    刘伯温微微一笑,用手虚指向北面。

    “若是湖广江西的兵马,被截杀在半途,到不了集庆,岂不就是可以高枕无忧?”

    除州城外。

    经过小半年的‘打土豪分田地’,除州有半数的土地都是被朱瀚重新分配了一遍。

    不仅红巾军的士兵们分到了土地,许多的百姓也是分到了土地。

    如今秋收刚过,每家每户都是一片欢声笑语,家家户户也是飘起了炊烟,饭食的香气飘散开来,让人有一种幸福的感觉。

    朱瀚闻到这一片香气,不禁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副帅,为何发笑?”

    施耐庵在旁边问道。

    “炊烟鸟鸟,大家都安居乐业,所以高兴。”朱瀚笑道。

    施耐庵闻言,也是笑了起来,“此事副帅乃是首功啊!”

    朱瀚微微摇头,“顺势而为罢了,若不是民心可用,我也没有办法。”

    “副帅谦虚了。”施耐庵说道。

    “哈哈,耐庵先生,我还真不是谦虚,而是真心实意的话,若是不能顺应民心,再好的政策都是行不通的!”朱瀚说道。

    他们一路边走边说,很快就是来到了一处新建起来的军屯村寨。

    一面鲜艳的军旗飘扬在军屯寨子的岗哨木楼上,上面写着‘龙兴锦衣亲军’六个大字。

    此处正是朱瀚刚刚设立的‘锦衣亲军’的军屯。

    在外面哨兵的通报下,锦衣亲军指挥使常遇春急急忙忙从营寨里跑出来迎接。

    “末将常遇春,拜见副帅!”

    “免礼,都起来吧!”朱瀚点头说道。

    他看到在常遇春的身后,还跟着几个矫健的汉子,全都是穿着锦衣亲军的新军服,应该就是锦衣亲军里的几个军官。

    “谢副帅!”常遇春说道。

    随后,常遇春给朱瀚引见了身后的几个部将。

    朱瀚对于其中最年轻的一个部将最为感兴趣。

    他点点头,对这个部将说道:“你叫做蓝五三?”

    “嗯,俺叫蓝五三!”

    如今的蓝玉不过是十六七岁,看起来有些瘦弱。

    “哈哈,以后当了大将军,这种名字可不好听啊!”朱瀚笑道。

    “副帅,这是末将的小舅子,穷人家没有好名字。”常遇春在旁边解释道。

    朱瀚立刻就是明白,眼前这个叫蓝五三的年轻人,肯定就是历史上捕鱼儿海大胜的蓝玉了。

    大明王朝开国的两员勐将,如今都是在自己麾下了。

    “我也是穷人出身,出身不好,可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