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九章 儒道文器!九天文鼓 (第1/1页)
随着声音传来,不少人循声望去。 随后看向说话之人指向的方向。 显然李逍那日在店铺所做的对子,已经在京城传开、 不少人都听闻这首意味深长的对子,都想一睹作对之人的真容。 那日,是有不少学子在药铺见过李逍的容貌,于是便有人喊道。 只是喊完之后,便觉得有些不对。 那日的少年瘦瘦弱弱,而这个人面相相似,身材却不同。 “好像不对,我不太确定。”这个正在船上的学子又喊道。 此时李逍一行人已经订好船只,登上了船。 于是众人看的便更清楚了些。 “你应该是认错人了兄台,面容确实有些相似。”又一个当日见过李逍的学子开口道。 “的确,那日我也见过,的确是认错了人。” “可惜了,白高兴一场.....” 湖边的众人听到是认错了人,顿时就失去了兴趣,纷纷离去。 而此时。 跟李振同一艘船的苏攸决起了兴致。 看向李振问道:“你说此人,是你不成器的弟弟?可他好像是那日药铺作对之人。” 李振不置可否,笑着摆摆手道: “苏兄,我这弟弟的确有些小才,入不得眼,至于是不是那日药铺作对之人,我也不太清楚。” 这么一句话很耐人寻味,可进可退。 李振今天来,也不是没有准备。 他私下请了人,为他作了多首诗。 虽然儒试点题是随机的,但他准备很充足,就算不能敲响文鼓,也能在这阳沁湖之中吧小小扬名一番。 李逍如果等下真有所小表现,那便是踩了他一脚。 李逍若是不行,那便更好了,就让苏攸决继续误会下去,结交此人对他大有益处。 而苏攸决知道李振这人说话很圆滑。 他也不多说,直接看向船夫,一指李逍的方向,吩咐道:“跟上那边那艘船。” ... 列子阁,天下儒道十阁之一。 湖面的彼岸,远远的便看到一类似宝塔模样的建筑,上面有一牌匾,龙飞凤舞写着几个大字:列子阁。 列子阁大气恢宏,高耸入云。 听闻里面有藏书无数,经义无数,天下学子向往之。 坐在船上,李逍一阳沁湖湖风光,一望无际的美景,让李逍不由有些感慨,更是心生澎湃。 自己之前犹如一直井底之蛙,困在侯府。 外面天大地大,自己还有多少东西没有见识过。 这时, 船上的其余四人将李逍团团围住,好奇问道:“李逍,好像有人说你是那日药铺作对之人,是你吗?” 李逍点了点头:“实不相瞒,那日的确是我在那药铺提对。” 此言一出,几人顿时眼睛都亮了。 “真的是你李逍!” “没想到你还有这般诗才,今日真是来对地方了。” “若是能敲响钟鼓楼,你就能踏进列子阁一览,获得一缕才气,平步青云!” 林贵大喜。 没想到自己还是结识了一个潜力无限的同伴。 其他人看李逍的眼神也变了些许,更有些欣赏。 “敲响钟鼓楼?”李逍有些迷惑。 见状,林贵一指湖中央的阮公墩,道:“那便是钟鼓楼。” 李逍看了过去。 所谓的阮公墩就是一座在湖中的小岛。 岛上有一处广场,广场中间有一鼓楼,鼓楼吊着一面大鼓,足有十丈宽的红漆大鼓。 “对,敲响那面鼓。”林贵有些感慨,每年都来到此处,每年都无法通过。 他接着说道: “钟鼓楼响,黄金万两。列子阁为天下十阁之一,想要进入其中,必须要敲响这钟鼓楼的那面大鼓才行。 “进入列子阁得儒者指点,读一读阁中无数儒道孤本、典藏,儒道便能突飞猛进。” “故而得名,想要这钟鼓楼响起来,比得万两黄金还难。” 听完这些,李逍感觉自己又涨了一番见识。 他好奇问道:“那钟鼓楼那面大鼓如此之大,读书人想要敲响恐怕不易。不过只要随便来个武道中人却能拿起大棒打响,这样一来,读书人进不得,而武夫却能进,岂不是本末倒置了。” 一听这话,林贵捂嘴笑了起来:“那鼓岂是武夫能敲响的?那可是‘九天文鼓’。” 这鼓敲不响? 李逍只感觉自己如同井底之蛙,对很多事情一窍不通。 “九天文鼓?恕李逍无知,向林兄讨教一番,这九天文鼓究竟是何物?为何说武夫无法敲响?” 林贵知道李逍一心闭门读书,对外界所知甚少,有种好为人师的感觉,畅然笑道:“这九天文鼓不是普通的鼓,乃是文器,武夫根本无法敲响,只有读书人才能敲响。” “何为文器?”李逍看向那钟鼓楼,又转头好奇问道。 “所谓的文器,是儒道高深的儒者凝聚而成,能感应天上星辰,有无限用处,各不相同。” 林贵笑了笑,解释道:“这九天文鼓能感应天上文曲星,若是诗句应情、应景、点题、优美、对仗,九天文鼓便会不敲自响,响得次数越多,证明你的诗句越好。” 说完,他又一指那列子阁,道:“你看那列子阁,一共九层,文鼓敲响的诗句,便会出现在阁体之上,响一声,在第一层,二声,在第二层,以此类推。” 李逍看向那列子阁体,果然看到白玉般的墙壁上,刻有诗句,越往上诗句越少,第九层只有几首诗。 最后,林贵又一指那湖对面伫立的列子阁,道: “听闻,那列子阁好像本身就是文器,还是品级很高的那种,因此,我们的船无论怎么游,都游不到对岸。” “我第一次来便试过,进入其中,船就会仿佛陷入迷雾,等出来后,便又出现在湖中央。” “只有敲响了九天文鼓,船便才能驶过去。” 林贵因为来了几次,所以讲解的特别清楚。 包括李逍在内,其他人也听得格外仔细。 李逍拱了拱手: “谢林兄解惑。” 随后,众人便坐在船中,感受沁心湖风光。 ... 与此同时。 位于列子阁阁顶,窗台上站着两位老者。 正是文渊阁大学士刘高远,和他的师兄列子阁阁主荀列子。 位于高处,放眼望去,湖中的无数船只如同一群小蚂蚁一般。 不过,两位都是大儒,双目凝聚才气,下面的景象,纤毫毕现呈现在眼中。 刘高远抚须笑道:“荀兄,你说今年是否有人能敲响这九天文鼓?” 荀列子道:“不出所料,定是有的,就在这批人中。” 刘高远目光已经看到李振,甚是的得意。 “师兄猜的真准,不出所料,定然是我那准备收下的弟子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