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集 桓公北伐 (第3/4页)
好中原诸侯,复借周惠王之命镇抚夷越,大力开拓江南。 楚王叔父名曰子善,又称楚子熊元,时为令尹。熊元有篡立之意,兼慕其嫂息妫天下绝色,欲与其私通。只畏大夫斗伯比正直无私,且多才智,故此不敢纵肆。 周惠王十一年,斗伯比病卒,子元便即肆无忌惮,遂于王宫之旁大筑馆舍,每日盛排歌舞,欲以此蛊惑息妫。 文夫人闻之,便派人指责子元:先君舞干以习武事,征伐诸侯,是以朝贡不绝于庭。今楚兵不至中国十年,令尹不图雪耻,而乐舞于未亡人之侧,不亦异乎? 楚子元闻而大愧,昂然发愤:彼妇人不忘问鼎中原,我反忘之,宁不自羞?郑居天下之中,我兄当初便欲伐之,今我若不伐郑,非丈夫也! 遂请奏成王,发战车六百乘,兵分三路北上。乃以斗御疆、斗梧建大旆为前队,王孙游、王孙嘉为后队,自帅中军,浩浩荡荡,杀奔郑国而来。 郑文公在位,闻报楚师大至,急召百官商议。大夫堵叔建议请成言和,师叔进言据城以守,并请救兵于齐。世子熊华血气方刚,请求背城一战。叔詹时为国相,因而进奏。 叔詹:三子之言,吾取师叔。然以臣愚见,楚兵不久自退。 郑文公:楚王叔令尹自为主将亲征,志在必得,安肯自动退兵? 叔詹:自楚人加兵于他国,未有用六百乘者。楚子元cao必胜之心,欲媚息夫人耳。夫急于求胜者,亦必畏败。楚兵若来,臣自有计退之。 文公准奏,以举国之兵委之。正商议间,谍报说楚师斩桔柣关而进,已入纯门,将及逵市。叔詹并不惊慌,乃暗伏甲士,大开城门。 楚将斗御疆前队先到,见城中如此模样,遂不敢进,离城五里扎住营寨。楚子元大兵到至,亲登高阜以望郑城,眼见杀机四伏,因而慨叹不已。 楚子元:我闻郑有三良,其谋叵测。更需探听虚实,方可攻城。 即命扎下营栅,派出哨探,远近打听敌情。 来日至午,哨探回报,说齐桓公亲率大军,联同宋、鲁二侯前来救郑。 楚子元惊道:三侯若来,与郑军里外夹击,我腹背受敌,必致损折。今即入郑境及于逵市,可谓全胜,不如回兵,以保全颜面。 乃传令是夜拔营起行,只留空寨,以惑郑人。次晨已出郑界,鸣钟击鼓,奏凯而还。先遣使报捷于文夫人,说令尹全胜而回。夫人闻报,正颜辞谢来使。 文夫人:令尹若歼敌成功,宜报捷楚王,宣示国人,以彰明罚;复告诸太庙,以慰先王之灵。我乃未亡之人,何与国事,专报于我? 使者归报,子元大惭。 楚王熊恽闻说子元不战而还,却扬言凯旋而归,心中不悦。 郑相叔詹亲督军士巡城,及至天晓,登高远望楚幕,哈哈大笑。诸将不明其意。 诸将:楚国大军压境,兵临城下,令尹因何发笑? 叔詹:你等不见群鸟栖噪于军营之上?此乃空幕虚营,楚兵早去尽也。 诸将:却是何故? 叔詹:此必是诸侯救兵将至,楚子元预先闻信,是以全军逃遁,倒也溜撒! 话犹未毕,谍报进城来报:楚师已去,齐、宋、鲁三侯未至我境,各回本国去了。 众人闻听探马谍报,无不又惊又喜,由此大服叔詹。楚师既退,郑文公大喜,遂遣使赍持重礼,致谢齐、宋、鲁三侯救援之劳;并自此感服齐桓公仁德,不敢再怀贰意。 楚子元伐郑无功,亦知成王不悦,由是心不自安,篡谋群位益加急切。 适逢文夫人有恙,楚子元假称入宫问安,并移送卧具寝处宫中,三日不出。大夫斗廉听说此事,不由分说闯入宫门,当面责让楚子元。 斗廉:令尹虽为王叔,亦是人臣。人臣之礼,过阙则下,过庙则趋,咳唾其地犹为不敬,况寡夫人寝处密迩于此,可供王叔下榻乎?令尹速出,我便可佯作未闻未见此事。 楚子元恼羞成怒道:楚国之政,皆在吾之掌握,汝奴辈何敢多言? 斗廉不服,高声叫喊。楚子元愈怒,便命左右将其拘梏,不放出宫。 文夫人在间壁听到叫喊之声,暗命婢女前往打探,归来回报。 婢女:王叔夜宿宫中不出,大夫斗廉来劝,二人言语不合,复被王叔拘押在宫。 文夫人闻此,便知道子元将欲篡逆,遂暗使侍者出宫,告急于斗伯比之子斗谷於菟,使其带兵入宫靖难。 斗谷於菟得报,遂密奏楚成王,约会斗梧、斗御疆及其子斗班,半夜率甲士包围王宫,先将楚子元家甲私兵杀散,然后直入内宫。 楚子元时因文夫人不容私通,心中不快,方拥抱宫女醉寝,忽闻兵甲之声,便于梦中惊起,仗剑而出,迎面恰遇斗班仗剑而入。 楚子元:孺子持兵带甲入宫,意欲何为?将作乱耶? 斗班冷笑:我非作乱,特来诛作乱者耳! 说罢,伸手便是一剑,将楚子元砍下头来。斗谷於菟领兵后至,将斗廉开梏放出,齐至文夫人寝室之外,稽首问安而退。 次日一早,楚成王升朝坐殿,斗班等人进奏昨夜之事,并请王命屠灭子元全家。楚成王闻奏大怒,遂准奏施行,并于宫门外悬挂榜文,宣布王叔楚子元罪状。 楚子元既死,令尹官缺,楚王欲用斗廉代替其职。斗廉非但不喜,反而固辞。 斗廉:楚之劲敌,乃是齐国。齐用管仲、甯戚为相,乃至国富兵强,成为天下诸侯之首。臣之拙才,远非管、宁之敌,虽能安楚,却不能使楚称伯中原。 楚成王:卿既固辞,则谁可为我令尹? 斗廉:大王欲与齐国抗衡,则非用斗谷於菟不可。 百官闻言赞叹,亦都保奏:斗廉大夫高风亮节,人所不及,且所荐极当。斗谷於菟有安民治国之才,经文纬武之略。必须此人,方称其职。 楚王准奏,遂拜斗谷於菟为令尹,敬呼其表字子文。楚子文既为令尹,便即倡言。 楚子文:国家之祸,皆由君弱臣强所致。若依臣计,楚国凡百官采邑,皆以其半纳还公家,以实国库。臣为首倡,愿先于斗氏族中行之。 令尹带头贡献采邑贡赋,诸卿大夫不敢不从,楚成王不由大喜过望。由此楚子文尽心竭力辅佐楚王,治兵训武,进贤任能。乃以公族屈完为大夫,族人斗章治军旅,己子斗班为申公,镇守申国故地,屏卫北边。由此未上数年,楚国便即大治。 公元前671年,周惠王六年。齐桓公姜小白与鲁庄公姬同会盟于扈(河南原阳),再次缔结友好。楚成王亦派使臣聘鲁,自此始与鲁国缔交。 次年山戎部落攻陷曹国,掳走国君曹僖公曹夷,不久又释放归国。 齐国因与曹国相邻,桓公闻报大忧,乃问计于管仲。 管夷吾:欲用兵于北,须先除南顾之忧。 齐桓公:南顾之忧为谁? 管夷吾:先君襄公已灭纪国,鄣为纪国附庸,至今未服。我若北征,后患非小。 齐桓公:鄣乃小国,伐之必克。但其君是我太公支孙,灭同姓不义,奈何? 管夷吾:此事易为。主公可命王子成父率军巡视纪城,示以欲伐彰国之状,却不必实攻。鄣侯则必畏惧来降,是无灭亲之名,而有得地之实。后顾之忧即消,此后可北定山戎;则戎患既熄,乃可专事于南方,用兵于楚,天下可定。 镜头闪回。姜子牙初建齐国,将临淄封给嫡子,而将庶子封至鄣邑。传至曾孙姜虎,开始正式建国,都于密州(今东平无盐县东北),势力范围位于齐、楚之间,史称鄣穆公。齐哀公死后,鄣国被纪国收为附庸,后纪国被齐襄公所灭,便独立为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