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逐鸡打狗无能事 赊酒借粮过旧年(中)  (第3/3页)
副打扮?”    腊梅满脸羡慕地点点头。    王山贵说:“马二哥,后天结婚,可要多准备点喜糖。”    马二说:“放心,有你吃的。”    王大富轻轻拍了拍弟弟的后脑勺,说:“给你一块沾沾喜气就得了,还想吃个够?”    告别腊梅,王大富领着弟弟meimei,继续与高志腾在集上闲逛,来到了农具区。这里人很少,冷冷清清,毕竟大家来赶年集,置办年货,哪会买什么农具。王大富走到一个摊位前,拿起一把果木剪,握了几下,感受着弹性。    摊主说:“赶年了,买卖不好,便宜点卖给你,两块五一把。”    王大富跟郝东辉出去剪树,用的都是郝东辉的果木剪,不管是学徒还是技术员,都应该有一把自己的果木剪。现在各村的果园都在搞承包,果木剪的销量很好,成为一种常见的工具,价格也降低了一些。王大富手里还有三块三毛钱,再花两块五,就见底了。正在犹豫,高志腾说:“拿着吧,大技术员,我买把果木剪送给你。”    王大富有些不好意思,一边说:“又叫你破费了。”一边麻利地把果木剪装进了口袋里。    太阳有气无力地悬在空中,北风呼呼啦啦地刮着,不觉已经接近中午,一行四人转到了集市尽头,几个露天小吃摊位正忙着做饭,有做馄饨的,有做包子的,还有个炸油条的。    王秋荣来到油条摊前,对高志腾说:“哥,你就请荣荣吃一根油馃吧。”栖霞人把油条、面鱼叫做馃子、油馃。    看到王秋荣说得理直气壮,高志腾饶有兴趣地问:“我为什么要请你吃油馃?”    王秋荣歪着头,说:“你先给jiejie买了一支钢笔,又给二哥买了一大堆鞭炮,今天给大哥买了一把果木剪。哥哥jiejie都有礼物了,就荣荣还没有呢。”    原来这小闺女在这等着啊,高志腾和王大富哈哈大笑。两家作为关系融洽的邻居,高有成家的条件好,王家兄弟姐妹四个是高有成家的常客,一直像一家人一样。灵凤没有女儿,特别喜欢王春华和王秋荣,由于王春华经常在高有成家吃饭,还被村里人戏称为童养媳,伙伴们也都把她当成了高志腾的小媳妇。    “吃!”高志腾豪气地说,“油条、面鱼,想吃多少吃多少。”    王山贵喊声“好咧”,坐在马扎上,准备开吃。    不一会儿,摊主把炸好的油馃端上来,大家人手一根,吃了起来。油馃炸得焦黄,咬一口,外酥里嫩,咀嚼几下,满口生香。再配上几根咸疙瘩丝,香甜中带着一丝鲜美,别提有多好吃了,只差把舌头吞进肚子里。    兄妹三人气势汹汹地大吃特吃一顿,王大富有些不好意思,高志腾算账时,他都低着头,不敢打听花了多少钱。当他抬起头来,看到高志腾手里还提着两根面鱼时,有些惊讶。    高志腾说:“咱们吃了个肚儿圆,春华还没吃呢。”    王大富脸皮一阵抽搐,无言以对。    中午一点,年集迎来了重头戏,吕剧团来了。集市上的人如潮水般涌向果品站的露天堆放场,也随大流赶了过去,又碰到了那几个老人。他们好像一直在这里,看着空荡荡的戏台,等到现在。    一个老头问:“大喇叭,你打听好了没有?都有什么曲目?”    另一个老头说:“《李二嫂改嫁》,《借亲》,《借年》,头晌在天崮山大集表演的就是这些。”    “有没有《武松打虎》?”    王山贵在旁边插了一嘴。高志腾轻拍了他脑门一下,说:“这是吕剧团演出,《武松打虎》是快板。”    一个老头说:“你别说,还真有《武松打虎》。”    王山贵拍拍手,高兴地说:“俺爱听。”    一个老太太有些失望,说:“没有《姊妹易嫁》?”    “谁知道呢?”    人堆里有人说:“俺看见陈美玲了。”    “俺也看见了,俺爱看她演的《面叶》。”    “真的假的?”    “俺家孩子就在后台,一群孩子正追着她,一口一个大jiejie叫呢。”    随着红彤彤的帷幕拉开,年集大戏终于开台演出了。    第一幕剧就是王山贵喜欢的山东快书《武松打虎》,说书的是不是剧团的演员,而是桃树夼村的高快板,论辈分高志腾还要叫他一声爷。尽管高快板演得声情并茂,引来阵阵叫好声,高志腾他们还是有些倒胃口。这嗓门他们几乎天天都能听到,还用冒着寒风站在大道上听吗?    “高快板不是爱说吗?咱们就让他说个口干舌燥。”高志腾说,“回村后,咱们就组成一个听戏团,坐在他家不走了,让他说到过年。”    王大富说:“这个主意好,说吐他。”    当然,高快板只是友情演出,接下来就是吕剧团的演员们登场了,第一个节目就是《面叶》,当扮演翠娥的陈美玲登场时,全场一片轰动。    “石榴开花红似火,俺翠娥头上插一朵。十七八的闺女把花戴,小媳妇戴花人笑俺。刚才俺到南坡里摘了一些嫩豆角……”    陈美玲唱一句,台下就鼓掌一阵,气氛一下就热烈起来。    赶年集看大戏是农村生活的重头戏,县吕剧团的演员就是庄稼人眼里的大明星,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口口相传,具有强大的号召力。看大戏也是孩子们的一大乐趣,不管能不能看懂,都要占个地方,图得就是一个热闹,享受的就是nongnong的年味。    平常,农村大集只有半天,因为今天赶的是年集,又有吕剧团搭台唱戏,大集就从早晨一直持续到傍晚。也是冬天日短,天黑得早,北风夹杂着零星雪花,愈加凛冽了。高志腾捋起袖子,看看手表,说:“都四点了,该回家了。”    王大富说:“是啊,逛了一天了。”一条土街,从这头能看到那头,他们来来回回转了好几个遍,还看了一个钟头的大戏。    王大富和高志腾骑上自行车,带着王山贵和王秋荣,顺着大路,离开了东西巷。身后,戏台的喧闹声、小贩的吆喝声、鞭炮的轰鸣声仍然在持续,王山贵和王秋荣犹自恋恋不舍望着大集,那双渴望的眼神留下了一个时代的深长印记。有诗为证:    一条大路通天去,小市能听万里声。    集合三北六南货,刮起五洲四海风。    每将余品换缺物,终把新醅入旧瓶。    感今当有怀昔意,自古繁华各不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