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香江:纵横四海_376、突如其来的意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76、突如其来的意外 (第1/2页)

    隔日一早,郑耀阳来到半山别墅,吃过早餐和外公一起去往内地。

    随行不止有保镖的车辆,还有几辆外表平平无奇,实则内含乾坤的货车。

    里面有抢救的所需设备,以及相关的急救专家,随时待命,以防意外。

    刘秘书一早来到关口,市长到时会直接过去酒店,现在由他负责接待。

    郑耀阳让助理告诉刘秘书,货车内装载的东西,货车才能得以顺利通关。

    他们也担心,鲍玉刚出意外。

    酒店是十一点准时开业,刘秘书邀请他们先去接待所休息一下。

    外公看向不远处,一条繁华热闹的街道:“耀阳,我们下车走走。”

    郑耀阳从车厢拿出轮椅,外公看向市长秘书:“刘秘书,这里是哪?”

    “鲍先生这里是东门老街,形成于明代中期,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墟市。”

    鹏城虽然是小渔村,但也有沿海地区最着名的墟市,也可以叫做集市。

    可以说是先有东门老街,随后才有鹏城镇,以及如今的鹏城经济特区。

    鹏城的市区是东门老街,也是以此为基点,向四面八方进行发展。

    美食小吃,机械零部件,还有来自天南海北的商品,可谓是万商云集。

    刘秘书笑着介绍道:“去年这条街的成交额,就达到6.2亿人民币。”

    “规模还真不小。”

    外公坐着轮椅,郑耀阳在后面慢慢推着,欣赏着来自天南海北的货物,不禁发出感慨:“买卖两旺是个好地方,像极我当初刚到香江那会的街市。”

    忽然熟悉的味道传来,外公激动,拍打郑耀阳的手背:“赶紧过去那边。”

    不同步行街的宽敞明亮,旁边的巷子阴暗偪仄,空气中似乎还飘荡着一股若有如无的臭味。

    郑耀阳皱着眉头,忍不住吐槽:“什么味?这么重?”

    刘秘书脸色难看,正想派人去探明缘由,免得影响市容,外公瞪了郑耀阳一眼,笑着说:“是家乡的味道。”

    刘秘书提议道:“鲍先生,您需要什么?我们派人去帮你买回来吧?”

    他知道街头巷尾存在着什么,担心被两人看到,降低对鹏城的印象分。

    外公看出他心中所想:“刘秘书,我也挑过扁担走街串巷叫卖,知道再繁华的地方,也有人们看不到角落,存在着蟑螂和老鼠,包括香江也是如此。”

    “但我相信国家的治理,只是改革开放的初期,有些事物是不可避免。”

    “鲍先生,您说的是。”

    刘秘书讪讪一笑,也只好硬着头皮跟着这对爷孙进入巷子。

    巷子内,除了杂货铺,最常见就是洗头房,门口坐着衣着暴露的女郎,让人一看就知道,不是正经洗头。

    她们看向光鲜亮丽的众人,不敢像平时那样笑脸迎客,有的回到屋内,更有甚者关上房门。

    刘秘书脸色难看,度秒如年,感觉像是结痂的伤口突然被人揭开。

    爷孙俩都是见多识广的人,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沿着臭味一路追寻。

    巷子深处,有一家小商店,门外挂着招牌明州三宝,门口摆着瓶瓶罐罐。

    “就是那个。”

    外公激动不已,连忙让郑耀阳推着来到商铺的门前,喊着谁也听不懂的乡音,跟门口的店老板交谈起来。

    郑耀阳一脸茫然,猜测应该是明州的本地话,因为他曾经听母亲跟外公讲过类似的语言。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换源app】

    但他没有学过,毕竟一大家子人,有讲德语,有讲英语,有讲日语,还有粤语,以及中文。

    如果语言不统一,恐怕鸡同鸭讲,谁也听不懂,所以鲍家的主流一般是香江的粤语,其次就是中文。

    然后根据各家的情况,基本都会再多学一门语言,例如大表姐是德语,三表哥是日语,他是潮汕话。

    潮汕话虽然是国内的小语种方言,但在香江,以及东南亚各国,其实是占据不小的市场份额。

    就像他在新家坡的郑家,郑家人几乎都是说潮汕话,算是一种加密语言,同时可能也有高人一等的意味。

    “耀阳,你身上有没有带大陆钱?”

    不多时,外公结束跟店老板交谈。

    郑耀阳扭头看向张启峰,张启峰急忙点头,从包里拿出纸币,上前结账,并且主动抱起地上几个罐子。

    店老板本来不想收钱,因为明州话比潮汕话更小众,难得出门在外遇到老乡,而且他们看起来非富即贵。

    “老哥哥,你生意也不容易。”

    鲍玉刚面露笑容,他深知小本买卖的不容易,还是这么特殊的商品。

    眼见时间也差不多,外公跟店老板握手:“先走了,下次再来看你。”

    张启峰被郑耀阳赶到人群的后面,因为他受不了那个臭味,好奇询问:“外公那是什么东西,味道这么重?”

    “我们明州有三宝,臭冬瓜、臭苋菜梗、臭菜心。”

    外公微眯着眼,好似在回忆着童年的味道:“特别是臭冬瓜,滴上几滴麻油,咸中带酸,酸里透鲜,就像一道清泉从嘴巴到心里都透着清爽。”

    郑耀阳笑着说:“我都有点心动。”

    “中午来几碗白粥,你可以尝尝。”

    众人有说有笑,离开了东门老街。

    乘车来到深南东路的中段,红色的地毯从停车场直铺到酒店的门口。

    两侧都挂着鲜艳的红色大气球,气球悬挂高空,下面有一条条横幅,庆祝酒店今日开业。

    酒店共有十六层,集客房、餐饮、娱乐、会议设施于一体,是珠三角地区唯一一家五星级的商务酒店。

    今天的开业仪式来了很多人,不仅有鹏城的五大领导全部到场,还有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

    酒店是郑耀阳捐助给旅游局,可是算是国有企业,领导们参加开业并不会落人口舌,况且酒店的意义也非凡。

    如果说京城的兆龙饭店,是内地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产物,那么玉刚酒店就是对鹏城经济特区的肯定。

    还是以鲍家父子的名字命名,一个在天南,一个在海北,可以预料,未来一定会成为一段佳话。

    临近十一点,众人纷纷领着一把金色剪刀,上台参加酒店的剪彩仪式。

    鲍玉刚坐着轮椅在居中偏左,郑耀阳居中偏右,更左边是市里的领导,更右边是鹏城的商人。

    众人拍摄了一张大合照,随着一声锣响,一条长长的红色绸带,被剪成一段又一段。

    锣鼓喧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