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八章不,差钱 (第2/2页)
早是跟着海盐和郑小龙那批人混起来的,跟王硕、叶经、马嘟嘟他们是一派的。 本来冯晓刚也是这波人里的,但是王硕有一阵被封了,他也就转换门庭,跟京圈的另一拨人也就二王兄弟搭上了线。 而赵保刚最开始就是受郑晓龙的提携。90年执导《渴望》,这部电视剧的影响力就不用说了。 91年执导的《编辑部的故事》,在内地情景喜剧中的差不多是开山之作。 94年,执导的爱情剧《过把瘾》,获得国家45周年佳作奖,他则凭借该片获得第1届电视艺术双十佳导演奖 后面还有《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和《永不瞑目》《奋斗》《像雾像雨又像风》。 这才是大手子,剧剧经典啊。一个导演能拍一部经典可能是就能在业内立足了。 这么多经典神作,想象一下,这个人得多牛? 而且人家自己开了影视制作公司,孙宏雷就是他公司的艺人。 这个年轻时候当过翻砂工人,集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为一身的赵保刚,在内地电视剧导演里面,基本上数一数二了。 问题是,人家能不能来给拍。 结果老妈一个电话,那头就答应了,说只要题材和剧本过关就没问题。 宁远这一想,自己这是低估了老妈的影响力了。毕竟也是央视的实权部门。而且还有大舅的关系在哪。 约好了时间,宁远就去见了赵保刚。 跟赵保刚约见的地方还是黄商州的有间茶楼。 “赵导你好。” “宁总你好” 赵保刚对宁远的第一印象很好。 或者说没几个人会对宁远的第一印象不好,没有世家子弟的豪气和纨绔子弟身上的混不吝。很温和,说话也让人很舒服。 而其实宁远倒是跟赵保刚的夫人见过,他夫人就是孙宏雷的经纪人丁心。 “赵导的电视剧,我可是没少看。影视圈您可是前辈了,拍了那么多经典之作。”宁远笑着说道。 “宁总客气,你的电影我也看过,说句实话,在电影方面,你比我强。” “赵导客气了。” 赵保刚听到这样的话,他当然是很受用,花花轿子人抬人啊。 而且眼前这个不是普通小演员来讨好他赵保刚的。 在京城影视圈混了这么多年,上层圈子多少了解一点啊。眼前这个年轻人在影视圈只能算是新人,但人家是上层圈子下来兼容的。 从上往下兼容很容易,但你下面往上爬那可是一道鸿沟。 早些年一起混的那些大院子弟,一个个人五人六的,跟眼前这位一比,什么叫根正苗红啊? 这样的人物,这么年轻,还如此谦逊,很难让人讨厌。 再说了,人家两部电影拍的也有模有样,去年力压冯晓刚拿了票房冠军。这就说明不是外行,和这样的人合作就好沟通。这要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混世魔王拿着剧本来找他拍戏,他肯定一推四五六。 于是简单看了看宁远写的剧本概述,和原文小说。 赵保刚发现这个题材其实有些敏感的,于是试探着问了一句,“这剧应该能过审把。” 宁远笑着说道,“这个赵导放心,没问题。” 听到宁远这么说,赵保刚点了点头。毕竟宁远的舅舅可就是在光电,把握风向肯定精准的多。粗略看了一下,赵保刚发现这故事实际上相当的不错,题材在现在热播剧中也不多见。 拍好了,又是一部经典之作。 “这部戏这故事没得说。我可以接,演员上?”赵保刚 “我只推荐几个演员,最后这个所有演员的决定权都交给赵导你负责。”宁远直接把选角权都交出去了。 赵保刚笑了笑,这跟内行合作就是愉快。 而宁远也只打算推荐那几个记得住的演员,比如刘业、孙俪、连一名这几个演员。 但最终用不用,怎么用他都不会插手。 至于预算什么的,俩人都没提。关键问题解决好了,预算反而是细枝末节。 毕竟宁远是不是差钱的主,最少赵保刚是这样认为的。 但其实宁远想说,可能过些时间欧洲杯踢完了不差钱。 现在,其实挺差钱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