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61、走马上任(求投资) (第1/2页)
萧楚没想到,这位洋jiejie,还真不是一般的牛,蔬菜大棚需要的钢骨架,塑料薄膜这两大项目,涉及到钢铁行业和化工行业,尤其是新兴的不锈钢产业,如此简单的就被轻易地解决了。 未来,蔬菜大棚事业,带给萧楚的是意想不到的成就感。 第二天,萧楚,范红英,萧淑妍跟着父亲,来到了东河乡上任。 四个人,刚刚来到东河乡政府,就遇到了莱阳县大领导徐开山。 “萧卫国同志,很对不起你啊,你恢复工作的报告,我处理的太慢了!” “书记,您太客气了,无需自责,能够为党和人民做些事情,是我的夙愿!” “萧卫国同志,果然非同一般,气量非常人能及,而且据我所知,你的个人事业已经发展的红红火火,在此关键时刻,让你回来工作,真是委屈你了!” 说心里话,徐开山当初做出决定时,还在担心萧卫国不愿意回来。 一个月收入过百万的大老板,还愿意回来当月工资一百多块的乡领导。 可萧卫国还是第一时间回来了,这不能不让徐开山感动。在他看来,萧卫国才是真正为人民考虑的党的优秀干部。 “党和人民需要我做什么,我都会竭尽全力做好!” “好,太好了!卫国同志,你的高风亮节,真是无人能及啊!”徐开山由衷的,发自内心的赞赏。 一行人,来到乡政府办公室,已经成为副乡长的原乡长,见到萧卫国,心里十分恼火。 萧卫国看到此君,也是很头疼,直接将对方请出去。 “书记,我希望能够调整东河乡领导班子,所有成员,必须我说了算!” “可以!”徐开山一口答应,他需要萧卫国打开乡镇工作局面,否则三年让莱阳县改变面貌的许诺,就是一句空话。 “萧卫国同志,你打一个报告上来,我让国栋同志落实!” “多谢书记支持!”萧卫国很满意眼前的工作局面。 “对了,卫国同志,你打算如何打开东河乡的工作局面?” 实际上,这才是徐开山最关心的问题。如何让基层农民提高收入,已经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我打算改变全乡土地种植农作物的情况。减少水稻种植,增加小麦种植面积,另外大力推广种植花生。” “种植花生?”徐开山对于调整水道,小麦面积,没什么顾虑,毕竟萧卫国身后,有一家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型食品厂做后盾。 至于花生,他有点犯难:“卫国同志我猜你想搞食用油产业,可是县财政实在是困难,根本无力投资食用油项目!” 萧卫国看向儿子,萧楚心知肚明:“县领导,您没有必要担心,只要县里大面积种植花生,我可以投资一家年产万吨花生油的食用油厂。” “年产万吨!”徐开山被惊到了。 万吨花生油,产值就要过亿,莱阳县到目前为止,年产值三千万以上的企业,一家都没有。 徐开山也是有心为当地百姓做实事的领导,沉思片刻,一拍桌子:“萧楚同志,要我们县政府做些什么,请讲,我一定带领县政府全力配合。” “徐县长,没有别的,一个是电力供应,再者保证出县的道路,不要求是标准公路,起码是平平坦坦。” “没问题,电力供应你不必担心,你家老爷子带来的水力发电站,一期已经完成,可以专供你的油厂,二期很快也要并网。” “至于公路,我已经向市里反映,市里答应帮助我县,修建一条到市里的标准公路,县政府再想办法,修建一条到莱西的公路。” 萧楚满意的点点头:“徐县长,您手头有没有合适的建厂地址!” “建厂地址,有就在县城边上,原来那里有一家矿业机械厂,去年已经搬走了,厂房现成的,需要如何改造,你们说了算。” “我会想办法,让市里同意,给你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待遇!” “多谢徐县长!”萧楚心里最后一块石头落地。 徐开山重新面对萧卫国:“卫国同志,你还有没有其他计划!” 萧卫国想也不想:“当然有,搞养殖,养猪,养鸡,养鸭鹅,我保证三年之内,养殖业收入过亿!” “好家伙,萧家爷俩难不成是财神爷下凡!”徐开山心中道。 萧卫国搞养猪,可以为自家的rou食品厂提供原材料,养鸭鹅,可以为羽绒服厂提供原材料,三年后,这两个产业,年产值过亿,并不难。 现在,猪rou火腿肠,已经打开外销的渠道,羽绒服一旦上马,效益也会非常的客观。 “萧卫国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