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殿试 (第3/3页)
花、孙浩中了榜眼之后,脸上的激动之色就开始藏不住了。
此时听到宦官宣读他高中今科状元,激动得抖抖索索地上前领旨。 “臣钱森叩谢陛下,请陛下万福金安。” 一鼎甲宣读完毕,官家便在宦官的侍候下走了。 留下来的三人在宦官的指示下,来到了一处房间。 马上就有宦官递过来衣服和大红花,并示意三人穿戴上。 三人穿戴完毕之后,便由宦官带路出了皇城,然后骑上了高头大马,开始游街夸官。 排列鼓乐仪仗游街,谓之夸官。 仪仗队敲锣打鼓,三人帽插双翅、身着锦袍、披红戴花、骑着高头大马,执着金丝软鞭,在汴京城里的官道上逛着,好不风光。 所过之处,众人无不艳羡欢呼。 效果很轰动,不仅为当朝的“招聘”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也让统治阶级增添了巨大的威望。 这个下读书人都渴望得到的无上殊荣,今次就让钱森、孙浩、张伟三人给摘了。 马骑得很慢,就连不会骑马的孙浩,也没有任何不适之福 至于会骑马的钱森和张伟,感觉就跟坐马车一样,一点都不耽误他们欣赏沿路的风景。 “好男儿当如是。” “吾自今日起决定好好读书,他日也要考科举,中状元,骑马游街。” ... 一路上张伟听到了太多这样的豪言壮语。 想到自己居然也会成为别饶偶像,不禁有些沾沾自喜。 而在东华门,皇榜已经贴出来了。 一鼎甲三位,状元钱森、榜眼孙浩、探花张伟。 然后是二甲。 二甲进士出身,很有前途的。 顶尖的可以入翰林。 次一级的都可以在汴京入仕。 剩下的大多都可以分到,一个好的县城当县令。 三甲这一批,要是没有门路、背景留在汴京入仕,大概率都要外放做县令。 能分到一个好的县城就算运气不错了。 今科的进士全部分配完毕,剩下的职位,才轮到在吏部候选的举人入仕。 要是位置不够了,只能等,等有人致仕归家,或在任上病故,或是被撤职之类的,然后才有机会补位。 从这个角度来看,也有些备胎的意思。 盛如兰今日一大早就起床了,来到二哥哥盛长柏的院子。 “二哥哥。” 此时的盛长柏已经在读书了。 真的很卷。 “今日学堂休沐,五meimei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 “哥,今日殿试放榜。我们一起去看看呗。” “现在什么时辰啊,放榜也没有那么早的啊。” “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放榜啊,我想着早点去总是好的。” “殿试是不会落榜的,中明这次金榜题名是板上钉钉的事。” “可我听娘,进士之间也有区别。 爹他也是进士,但只是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好一点的还有二甲。 最好的是中状元。” “是有区别。不过中明他才十七岁,就算是三甲赐进士出身,前途也一片光明。” “张哥哥可厉害了。” 盛长柏看着面前的亲meimei,知道自己是无法安心看书了。 “那就去吃早饭,吃完后一起去东华门。” “好。” 盛如兰听到哥哥的话,立马转身跑着回了自己的院子。 “如儿,伱跑什么呀。” “娘,哥哥答应带我去东华门看皇榜了。” “那我就放心了。等下你就跟着你哥,不要乱跑啊。” “嗯嗯。” 王大娘子和盛如兰随即一起去吃早饭。 “这个张家哥儿真是够厉害的。” “张哥哥最厉害了。” “你爹当年二十四岁中进士,然后被分配到了灵州做县令。 在地方上任职了十二年,三十六岁就被调任汴京,成了正五品的承直郎。 相当于做满一届就升一级,你爹也很厉害。” “嗯,爹也厉害。” “还有啊,你爹眼光好,早早地就给你挑了张家哥儿定亲。 这不,伟哥儿马上就要当官了。 以后大家看到他,只要是没有官身,没有诰命的人,无论年纪、一律得称呼他张大人、向他行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