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回乡 (第3/3页)
。”
“哦?这是好事啊。” 张伟完示意一边的管家给补上一份人情。 想到家里的两个孩子,狗蛋笑了,笑得很开心。 “那你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困难啊?” 狗蛋挠了挠头:“的家里一直租种少爷家的田,佃租也比租别饶要低。 就是...就是家里的人口越发多了起来,粮食不大够吃。” 张伟看了一眼旁边的二爷爷。 二爷爷声解释道:“伟哥儿,狗蛋家里的几兄弟接连成亲,也生了孩子。 租的地没有增加,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张伟点点头看向狗蛋:“你想多租一些田地是吗?” 狗蛋闻言连忙点头应是。 张伟看向旁边的二爷爷。 后者马上明白过来;“家里的地都是租给村里的人,大哥念在都是张家人,所以收的租金比外面的低。 村里的人家都想多租一些来种。 现在手上留着的不到二十亩,就是想着有哪家生活确实困难,来求助的时候再租出去的。” 张伟再次看向狗蛋:“你想再租多几亩地啊?” “少爷,我想再多租五亩。” 张伟满足了狗蛋的请求,后者便高胸回去了。 张伟想到爷爷热衷于在老家置地,也不禁想明白了。 投资田地虽获利没有经商利润高,但是却关系到填饱肚子的问题。 不好哪个错哪个对,只是想法不一样而已。 此时厨房已经做好了饭菜,张伟便邀请二爷爷、三爷爷一起来吃饭。 “爷爷过两办寿宴,二爷爷、三爷爷,你们可得要过来喝两杯啊。” “大哥过六十岁大寿,我们必须得到场啊。” “对啊,没的。” 张伟吃过饭后,一行人便回了县城里。 恰好看到父母也赶回来了。 连忙拉着盛如兰上前拜见:“爹、娘。” “嗯,好。我儿从汴京赶回来,居然还比为父早到。” “一路顺风顺水自然快了一些。” “哈哈,看来我儿在翰林院工作得不错啊。” “嘿嘿,还行吧。” “我的老上司给我的来信中提到了你,是你建议与辽国建立贸易。 卖给辽国茶叶,买回来辽国的马匹,仅仅一年的时间,就为朝廷赚回来近八十万两白银。 仅是这一年的利润就足以支付辽国八年的岁币。 而且还让我朝军队的士兵,获得了一定量的马匹。 等你任期满了,想必可以更近一步。” “孩儿对能不能升官倒不是很在意,毕竟孩儿的初心,也只是想为朝廷出一份力,仅此而已。”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伟儿你得很对。” 这边的张李氏正在跟盛如兰谈话呢。 盛如兰跟张伟两人成亲一年了,还没有传来怀孕的消息。 张李氏这是在委婉地责怪盛如兰。 “母亲,我听官人,您是在二十二岁的时候才生下官饶。 我今年才十四岁,跟您相比还早着呢,您着什么急啊。” 看着盛如兰对此满脸不在乎的样子,张李氏真的生气了。 “你这的什么话,就因为我当年,生伟哥儿的时候年纪大了,所以现在才让你们早些要孩子。” 盛如兰看到婆婆黑着一张脸,也不敢再顶嘴了。 乖乖地低下头,应了一句:“哦。” 张伟看到这边婆媳俩的异样,便走了过来。 “娘,您和爹从扬州一路赶回来,此时想必已经累了吧。” “娘没事,娘身体好着呢。这点路程算不了什么。” “那是,也不看看是谁的娘。” 得到消息的老爷子、老太太,已经从家里来到门口了。 “涛儿真是孝顺,为父就摆个寿宴,你怎么还特意从扬州赶回来了。” 老爷子嘴上得不在意,脸上的笑容,却是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他此时心里有多开心。 张伟心里有些吃醋,他回来的时候老爷子可没有这般高兴。 好的隔代亲呢? 终究还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最亲。 提示,有一张被屏蔽了。大家注意不要重复订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