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丁白缨 (第2/2页)
缨却是觉得张伟这个风度翩翩的儒雅美青年,身上有一种做官的气质,比当初做武官的父亲更像官员。 明朝初期的武官权力大,太祖时期废除宰相,加强皇权。 不过后来发现皇帝公务繁忙,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一个人就算再努力,都处理不过来。 迫不得已之下,设立内阁大学士,来协助处理事务。 不过太祖很抠门,只给大学士们,定级为正五品官员。 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大学士的权力逐渐凌驾于六品尚书之上,成为实际上的宰相。 随着内阁权力的不断增大,内阁成为一个重要的部门。 于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内阁大学士开始由尚书担任。 而这些尚书有的还担任太保、太傅、少保、少傅等,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官阶为正一品。 文官的权力越来越大。 而武官的地位却是越来越低。 一个正三品的卫指挥使,手下管理几千人。 但一个正七品的县令,手下管理的人都比他多太多。 到了明朝中后期,一个六品的武将守备见到一个七品的知县,都要打躬作揖,低头哈腰,曲意逢迎,而知县却趾高气扬不屑还礼。
可想而知,做过正一品太师的文官张伟,身上的气质,即使如今落魄,都不是丁白缨的父亲,区区一阶低级武官,所能比拟的。 两者根本不可相提并论。 张伟读完一篇文章,刚放下手中的书,丁白缨已经递过来一个水袋。 “读书口干了吧,先喝口水吧。” “谢谢师傅。”张伟接过水袋,喝了一大口。 然后还给丁白缨,丁白缨丝毫不介意,接着喝水。 放下水袋后道:“阿伟,伱今年有没有想过,回去参加科举考试。” 张伟其实也想过,在封建社会,手上有权才能保证自身安全。 一介草民,做官的看你不顺眼,杀了也就杀了。 在这个时代,武力值再高,也不可能抵挡千军万马,最多就是做个杀手,或者保镖。 最主要还是得用脑子,出来混不用脑,一辈子都不可能混出头。 武官的高位,全部由与国同休、共享富贵的王、公、侯掌握。 比如南京,世代由魏国公镇守。 云南世代由沐王府镇守。 成国公世代主管京营。 英国公世代主管五军都督府。 还有其他的公、侯,都是世代身居武官高位。 张伟一阶白衣出身,做武官想向上爬太难,武艺好,得到赏识,最多就是调去给缺亲兵,保护高官的安危。 还是做文官吧,熟门熟路,而且明朝跟宋朝一样,文官可以带兵。 主意已定,张伟回答丁白缨的话:“徒儿正想找个机会跟师傅您商量这事。再有数月就是童生试,徒儿想要下场,一试身手。” “这是好事呀,为师定然是支持你的。好好考,只要成为童生,你就可以去私塾当教书先生。 要是考上秀才,你这辈子都不用担忧生计。” 童生试,乃是取得秀才资格的入学考试。 一般没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想要成为秀才,无论年龄大,通通都要参加童生试。 童生试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县试、府试、院试。 只要通过县试、府试,就能成为童生,接着通过院试就能成为秀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