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四六二 星宿煌煌日月光(八) (第2/2页)
么审都审不出破绽。 人虽然跑了,但是运粮的牛车却跑不了。 萧东楼下了城楼,看着缴获的牛车、粮食,只剩下苦笑的份。 牛车五十架,粮食百余石,壮牛七十头,足可谓大丰收了。 只是这与应该有的“六百俘虏”相比,又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曹宁很快也闻讯赶来,见了缴获之后着实嘲笑了萧东楼一番。等过足了瘾,他才道:“那些逃跑的东虏肯定要去找援兵,接下去的仗你想好了如何打么?” 萧东楼刚被嘲笑,心里正是不满的时候,白了曹宁一眼,没好气道:“参谋长速速将作战计划呈我过目。” 曹宁也不介意,嘿嘿一笑,道:“参谋部倒是已经拟了一个计划,咱们里面说?” 萧东楼撇了撇嘴,跟曹宁一路回了城内钟鼓楼。 曹宁自打登陆之后就在海岸营寨监工,还是第一次来宁远。进了钟鼓楼之后,他直奔挂着的作战地图,一手拍在宁远和海岸营寨上:“这两地相聚十二里,有平坦官道,往来便捷。咱们作为守军,自然要成犄角之势。东虏作为攻方,势必要二中择一,一主一辅,一面真打,一面佯攻。” 萧东楼点了点头:“否则他们的兵力也不够。” “关键是,哪边是主攻目标。”曹宁道:“参谋部认为:东虏肯定会以海岸营寨为目标进行攻坚,解决海岸营寨之后,才会包围宁远城。” “理由呢?” “首先,按照我们的情报,多尔衮在山海关一线最大动员能力是五万人。天启六年时,老酋奴儿哈赤以六万众围攻宁远,一直没有攻克。多尔衮凭什么相信自己的五万人马就能打下宁远城? “其次,天津之战刚刚结束没多久,他们记性再差也该记得咱们第二师善于守城。刚在天津碰完钉子,转头又来宁远碰一次,多尔衮脑袋也太不好使了。 “所以只是从攻击难度而言,海岸营寨就要比宁远城小了不下百倍。” 曹宁说完,顿了顿又道:“再从地利来论。你看这儿是南北向的兴城河,宁远城在河东,咱们的海岸营寨扎在河西,东虏从山海关来,若是渡河去打宁远,岂不是正好被我们前后夹击么?即便为了安全渡河,他们也得先将咱们的海岸营寨拔掉!” 萧东楼摸了摸脸上的疤痕,道:“海岸营寨能守住么?” 这回曹宁真是鄙视他了,扬声叫道:“守什么守?等东虏大队攻打寨子的时候,正好与其主力决战啊!” 萧东楼摸着眼罩嘿嘿一笑,道:“此言甚得我心,看来咱俩还是默契十足啊。” “你敢更无耻一些么?”曹宁撇嘴,转了话题:“你看宁远这边怎么安排?派谁坐镇?” “派谁坐镇都不是问题,关键是我想把师训导部放在宁远。”萧东楼道:“你也知道这里比较安全,训导官们暂时离开一下军中,督促一下宁远屯垦事项,也是理所当然的吧?” 曹宁知道萧东楼是想让卢翘楚呆在安全的宁远城,他又何尝不照顾卢督师的后人? “不错,宁远周围都是熟地,听说都是吴三桂的亲近家丁才能在这边买田置业。”曹宁道:“若是能够开垦出来,倒也不浪费。何况那么多难民、俘虏,总不能闲着什么事都不干。” “对,闲着就容易出事。”萧东楼点了点头:“这事先办起来,若是殿下觉得军屯不妥,日后转给地方州县就是了。” 曹宁也看不上那些地,只是为卢翘楚找个由头呆在宁远罢了。至于各部粮饷,那都是总后调派。前边吃不上饭,后边就有人要掉脑袋,没人敢当做儿戏,所以也没必要担心。 “宁远城还是得放上两个千总部,好歹不能太难看。”萧东楼又道:“其他部队就在海岸营寨附近驻防,今番得让多尔衮着实rou痛一回,哪有过来抢完了东西就这么大摇大摆逃回老家的!” “粮食和火药也得运到宁远。岛上我看过了,残破得太厉害,祖大寿当年偷工减料啊!”曹宁摇头道:“咱们粮食多,放久了实在容易腐败。还有火药,放那儿就跟泡水里没甚两样。何况等海冰融化之后,运起来也不方便。” “这你说了算,不过要放宁远的话,屋舍也都得修起来。”萧东楼道。 曹宁正为这事忙得焦头烂额,此刻再多一个字都不想说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