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五四六 几度战血流寒潮(4) (第1/2页)
; 索尼今年已经四十岁了。 从一国辅政的角度来看,他还算十分年轻。然而从容貌上看,他却早早就生出了老年斑。压在他肩膀上的重担实在太重,以至于腰椎也已经弯曲,若不是有意挺直腰杆,就像个蜷曲的驼。 面对眼前这个十一岁皇帝,索尼心只有遗憾。 按照满洲人的习俗,如果顺治今年哪怕再大三岁,身高超过五尺木杆,也会被认为是个成人。作为成年的皇帝,就可以亲自披挂上阵,通过战争来培植自己的威信,将权力再次从旗主手夺过来——应该比先帝时候更简单些,到底先帝给福临留下了两黄旗精锐。 然而现实是福临只有十一岁,甚至连上马都得踩着阿哈的背脊,更别说行军打仗了。三年之后,就算明军没有打过来,羽翼丰满的八旗旗主也不会让手的权力再次被人夺走。 想到这里,索尼又为多尔衮感到不值。 如果多尔衮不是在辽西走廊丢了自己的主力牛录,也不至于衰弱得放弃皇权。正是因为多尔衮对皇位死心,转而经营自己的私旗,年轻的清国朝廷才会这么快地分裂。 “皇上可还记得老奴曾与皇上说过?当年萨尔浒之时,明国兵马何其之强?四十万大军来攻我大清!其时我大清不过占据建州左近贫瘠之地,朝不保夕,哪里想过能敌明军大队兵马? “然而,萨尔浒一战击溃尼堪数十万人!竟能独占辽。此战之后,辽沈亦是坚城深壕,想来只怕是万难攻克。谁知老汗一日间便攻入沈阳,次曰便攻下辽阳。辽东七十余堡望风而降,如此岂是人力所能为之?实在是天意眷佑!”索尼说得兴起,自己都激昂起来。 福临却仍旧是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再次回到刚才的问题:“那,明军会打过来么?” 索尼顿时有些无趣。只得道:“如今就看我大军能否将尼堪堵在海州了。” 福临大约知道海州的位置,距离沈阳也不算太远。之前他两次都走了沈阳海州一线,快则三日,慢则五日,若是按照明军的行军速度,恐怕还要更快。 “明军到海州还有多远?”福临又问道。 索尼磕了个头。没有答复。 也不远了,现在这个时候还没有传回捷报,看来辽西辽南两个方向的明军都没有被击退。 这种局面只能怪多尔衮,擅自集结大兵挑衅明军,典型的饮鸩止渴,非智者所为。 “索尼巴克什。”福临的声音更低了,“如果朕不当皇帝了,他们是不是就不来了?” 索尼心一转,已经知道了宫的意思。定然是那位垂帘听政的皇太后与人讨论过逊位求和的问题,传到了少年皇帝耳。 “皇上,其实有些事……我大清与明朝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程度。”索尼缓缓道:“当年老汗时候,恩养辽地汉民三四百万之多。但这些汉民不知感恩。反与我满洲为敌。老汗便将他们依律问罪……” 福临打断道:“鳌拜与朕说过,是我满洲将这些尼堪尽数杀了,所以辽地才能为我满洲所有。” 索尼又磕了个头,心暗道:这鳌拜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杀人的事有何好宣扬的!只想着杀人的时候畅快,殊不知皆是我等日后的血债! “索尼巴克什,朕倒觉得,若是汉人们都不喜欢归我们管,我们走便是了……”福临又道。 索尼苦笑:“皇上,咱们原本就是从极北苦寒之地走来的,难道再回去么?那里可是连粮食都种不活的。” “咱们满洲人可以吃rou啊。”福临道:“既然汉人不知感恩。咱们也不养他们了,让他们留在这儿就是了。咱们满洲人都会打猎,都可以吃rou,又不用吃粮食。” 索尼只敢在心一叹,暗道:若是真的一走了之。一了百了,我也不愿意在沈阳死耗。可惜啊,你终究太小,不知道如今的满洲人已经不可能再回到茹毛饮血的时候了。 “皇上,汉人有句话,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索尼道:“这话的意思就是,天底下全是他们皇帝的土地,这土地上的人全都是他们皇帝的臣。咱们若是放弃了沈阳,他们就会追到老城;咱们若是放弃了赫图阿拉,他们又会追到宁古塔……总之会一直追下去,直到杀光咱们为止。” 福临还是个懵懂的孩童,索尼却知道三百万血债是什么概念。 这是亡国灭种的仇恨啊! 无论明人如何标榜仁义道德,但面对这样的血仇,肯定不会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 “这却是何必呢。”福临被吓到了,低声道了一句,不再说逊位求和的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