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非梦_第八十九章 寻芳不识马若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九章 寻芳不识马若兰 (第2/2页)

外,恰巧被她的养母刘三娘所救,便自此跟从了她的养母生活。当然了,这些话,也都是从她的养母口里说出来的,真假就不得而知了。

    要说她的这个养母刘三娘,年轻时亦是秦淮河畔高张艳帜、倚楼卖笑的名ji,至于后来是怎么出来的就各执说辞了。不过流传最广,最受人认可的是说这刘三娘年轻时就嫁做了商人妇,只是后来商人一病死了,便被大妇扫地出门。无奈此时已人老色衰生活无着,便重cāo)旧业做起了虔婆牙婆,几年之间便收养了好些流离失所的小女孩儿,打算自己开个秦楼楚馆。

    只是没想到天缘凑巧,没想到机缘巧合之下一见了才七八岁上的马若兰,便铁口直断她将成为这一行里的拔尖人物儿。因此竟把她原先收养的女孩儿都一一发卖了,带着马若兰来到了姑苏,治了一所宅院,买了丫头仆妇定居下来,一开始时是自己亲自教马若兰读书习字并才艺。果然,马若兰没有让她失望,不仅越发出落的风姿绰约,才艺也是极为出众。于是刘三娘又请了苏州城、金陵城中有名的乐师舞娘来教授马若兰,凡是教授过马如兰的师傅,都是对马若兰的聪慧、才艺、姿容、辞令赞叹不已。经过一段时间的口耳相传,江南一带的名流贵公子都知道了苏州半塘有一绝色女子独居在此,因此都慕名而来。而刘三娘毕竟是这行里的老将了,到了这把年纪什么没有见过什么没有经过的,因此不费什么功夫就把这些公子少爷们都一一婉拒了。这些公子哥儿,虽是没有见到马若兰的人,却在院门外隐约听到了马若兰的琴声、歌声,虽未见人,却已是痴迷不已。因为不得见,反而更是执着。

    自那时候起,刘宅前就出现了一条长长的车队,各家各户的爷们坐在马车里一等就是一,生怕错过马若兰的每一次抚琴,每一次开嗓。

    就在刘三娘一次一次的筹划中,马若兰的声望在江南一带已是无人可及了,等到开门见客的那天,更是轰动了整个苏州城。

    只是马若兰卖艺不卖,养母刘三娘又手段高超,行动护着自己的宝贝女儿,凡是她认为的俗人粗客,就是你有千金万金,也闭门不见;若是你是有德有才的文人名士,就是只带一壶清酒她也笑纳。凭着这种作风,又有马若兰这个聪慧绝伦、诗琴书画无所不能,精通文史,谈吐诙谐的主角在,别说在江南了,就是京城里,也有不少人慕其芳名,更有人动了心思请马若兰到京城去。

    刘三娘本就觉得江南之地太过狭隘,又自觉像若兰这样的女子若是去了京城,这比之苏州肯定更为轰动,于是在那些人的再三邀请之下,便带着马若兰一径来了京城。

    果然,马若兰初到京城,就引起了那些风流公子的烈追捧,而且这么一追就捧了十年,那时候,马若兰和养母丫头独居的小楼前,车水马龙始终不断,当时的富家公子、文人客、达官显贵,凡是在八大胡同走动的人都已不认识马若兰为耻,可谓“寻芳不识马若兰,走遍青楼也枉然。”

    马若兰虽是青楼女子,却有着大家子贵夫人的气派,呼奴唤婢锦衣玉食,虽是风尘女子,却过得潇洒舒适。只是这种子却在刘三娘一病而终后,就愕然停止了。马若兰收起小楼,拿着多年来积蓄的钱财开了一家牙行——吉庆行,所有人都被马若兰的举动给惊着了。而原本就和马若兰交好的那些显贵们,知道了马若兰的想法后,都给予了马若兰最大的照顾,替她摆平了许多杂事,也正是如此,马若兰的牙行才能越做越大,直到十多年后有了现在的规模。

    女萝刚刚开始说马若兰的事时,还有些不自然,有时候说着说着这声音就低了下去,说着说着脸就红了。天影站在一旁也是听得面红耳赤,就是女萝说错了也不好意思提醒她。

    可是一说说久了之后,两人便都好了许多了,女萝的声音也不再抖了,天影也敢纠错了。

    黛玉亦是越听越有兴致,越听越是赞赏马若兰,更是对她的生平,充满了好奇。对女萝说的这个故事更是意犹未尽,那么多年的辛苦学艺,那么多年的艳帜高张,那么多年的经商生涯,岂是这么几句话就能说尽的。

    踏进这行虽是无奈之举,可是真正能踏出这行,更是不易。黛玉此时已是打定主意,这个马老板,自己是绝不会错过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