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9局秘案_第二十三章 三皇五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三皇五帝 (第1/3页)

    东夷人与三皇五帝

    有关上古历史的记载,大都来自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很多都是传说。而有关东夷的文字记载,则考古证实来自西周时期。

    如果寻找三皇五帝的传说,也可以看出很多有价值的内容,虽然不能全信这些传说。

    轩辕黄帝首先战胜了炎帝,实现了炎黄族的融合。后来的夏代的华夏族,被东夷族夺取了部落联盟统治地位,又在建立西周的时候,夺回了统治地位。

    据一些学者考证说东夷人在三皇五帝时期有名的不少,比如伏羲、女娲、少昊、颛顼、虞舜属于东夷族系,还有盘古氏、有巢氏、蚩尤、仓颉、后羿。其中仓颉造字,造的还是汉字。但是却是汉朝的许慎写的书说的,还充满神话。东夷人如果造出了汉字(甲骨文),却被华夏族借用来使用,其实也并不矛盾,反而也很合理。但是华夏族人,肯定不会说自己的文字是借用的,这个也很合理。

    事实上,三皇五帝的传说,几乎全是后人写的,抛开神话的部分,内容出现矛盾冲突的不少,非常混乱,东夷人牵扯出来的话题,远非箕子一人,也更为复杂。

    近几年围绕东夷人的研究,出来的文章不少,矛盾的也非常多。如果去百度东夷,会得到很多所谓的“历史”。最近十年,为争当东夷人,中国人热火朝天,热情似火。结果,引来韩国人的争祖宗。某些学者或者专家,马上就发现无法自圆其说了,哑口无言了,实在是历史学上的奇观。

    既然伏羲等等都是东夷人,韩国人来争祖宗,恐怕就合情合理了。然后韩国人一开口说,整个中原都是韩国人的,连孔子经过考证也是属于东夷人,也就是说,也是属于韩国人的祖先。这就是争东夷人,争出麻烦来了。但是我们仔细看为争东夷人,引述的古人的典籍,几乎全是汉朝以后的人撰写的历史典籍。这就是这种考证历史的荒谬之处,也是无法避免之处。考证的人,完全没有意识到,古人的文字可能也有错。

    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给韩国人制造了理论口实。但是,我们能否定自己的古人吗?好像不能,所以,某些学者就闭口而言他了,而不是从本质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

    相信谁不相信谁,靠什么?靠分析靠合理解释历史的发展。而不是靠听谁说是就是,一会又听另一个人说不是就说不是。

    因此,东夷人的真相必须搞明白。

    那么,这些被当作东夷人的华夏先祖们,事实上的民族归属是什么呢?

    第一,引述的古人,都是后来的人,与现实的我们并无本质不同。同样是从传说中,写出历史。所以这种所谓的知识就不是真知识,而必须怀疑和否定。

    第二,前面对东夷人的划分时代,正是解释什么是东夷人,哪些属于东夷人的关键点。而东夷人本身,也不是单一民族,在殷商和夏代,是多达几十上百个的不同的部落民族。

    把不同的部落划分成东夷人,正是这个时期。那么划分之前的不同部落民族,就不存在了?还是全部被当成东夷人了?所以问题的症结就在后者。将所有非炎黄族,华夏族的传说人物都归类到东夷人部落中去了。

    如此,东夷人火了,学者也哑口无言了。

    所以,伏羲、女娲等等人物,是否是真的东夷人,就必须另说。

    北狄、东夷、南蛮、西戎的划分应该是在殷商后期,是被统治的华夏族民族自我意识形成之后,产生的民族划分认识。最早的东夷北狄等的划分的文字记载,正是出自西周。东夷人的概念,只在西周相关的年代,才有意义。西周人从民族意识角度,划分出东夷北狄等,而所有的这些东夷北狄等,并不是单一的部落民族,而是几十成百个的不同部落民族。

    用现在可以理解的话说,伏羲、女娲、蚩尤、仓颉、后羿等等,都是上古时期,也就是以炎黄族、华夏族等部落的民族自我意识还未成形之前,与华夏族不是相同部落民族的另外的部落民族的人。也就是说,都是属于还没有划分北狄、东夷、南蛮、西戎的时期的异族部落民族的人物。

    而汉朝时期以及以后直到现代,不少学者因为划分时间不清而产生的概念的混淆,将这些人物划成了东夷人。后人也就不加思索地,以讹传讹,直到现在。

    通过对这些部落民族的征服和融合,到汉代汉族形成之后,汉族本身就已经与大部分的这些部落融合在一起。苗族壮族,包括彝族,羌族等则是未融入汉族的,另外的少数部落民族。

    基本上,所有北方的游牧部落,都在延续一种模式,即在北方的草原发迹,然后南下入侵中原,要么被中原打散,要么入主中原,融入中华文明。在北方的草原,从古羌人时期,就开始有数不清的游牧部落,沿袭这种模式。实际上,阿尔泰语系突厥语系的民族都是后来的部落民族,来到中原北面的时间不会早于西周时期,阿尔泰语系的则更晚,不会早过唐朝(因为那个时候北方的游牧部落主要是突厥语系的民族)。韩国和朝鲜人都是这部分后来的部落民的遗留。所以,直到明朝时期,朝鲜文字才正式形成,朝鲜人才转化成农耕文明。

    而在西周时期,北方游牧部落被称为北狄。在秦汉时期被称为匈奴。

    而更早的时期,则是来自古羌人的分支,当这部分分支逐渐南下转为农耕社会,北方草原的真空,又会引来另外的游牧部落,如此反复。

    中原的农耕文明历史,从来就和这些游牧文明没脱离干系,始终面临其严重威胁。

    因此,历史上有太多的游牧与农耕的冲突。而事实上的炎黄族、华夏族基本都是代表着农耕文明,将这些众多的游牧文明和游牧文明转化成农耕文明的部落民族当成异族,是完全可以理解和非常自然的。语言的不同,是区分的唯一标识。

    只有游牧文明才崇尚武力和暴力。历史上,发明武器的部落可以肯定是来自游牧部落。蚩尤、后羿是游牧部落应该不容置疑,但以游牧部落的不断转化成农耕部落的历史真相上看,这些人并不能必然联系着东夷人,因为东夷人只是夏代后期,商周时期的阶段性位于今天山东的那部分几十上百个不同部落民族的统称。要认祖宗,首先就必须将东夷人划定成一个统一的民族,然后,才可能上推到三皇五帝时期。

    而事实上,根本就不是。这就是将历史传说当历史古籍的典型和明显的错误。

    那么真实的三皇五帝的历史来历出自何处呢?

    如果我们从游牧文明对应于拼音字母语言,和农耕文明对应于表意象形文字语言上来看,原因可能很简单。

    因为只有游牧文明习惯于口口相传历史,形成文字对他们来说,比较困难,甚至可以说非常艰难。西方的腓尼基人的几十个字母,东方的这些游牧文明根本没有机会接触。而东方的方块汉字,甲骨文又不是字母文字,他们无力也不方便借鉴,所以只有依靠口口相传来延续本部落文明文化。

    而能够记载历史的农耕文明文化,记载的载体又是骨头金属器皿,记录又是十分不便,还不能避免战乱灾祸带来的佚失。总之,三皇五帝的历史,作为正统的华夏族历史,事实上在汉朝以前到西周时期,就已经失去记载,成了未知的历史。

    所以我们只能对三皇五帝的历史来历做一些推测:历史上,被西周打散驱逐的东夷人一些部落,口口相传的历史,到了汉代开始有人写成文字。比如《淮南子》《山海经》等等,然后史马迁等一些学者开始接触并整理成正史。但是,麻烦在,这些游牧文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