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三皇五帝 (第2/3页)
通过口口相传的历史,非常容易加入美化自己民族和神话自己民族的编造内容,使得三皇五帝的历史成了神话史。 如同犹太教的圣经《旧约》将犹太教的历史上推了1000多年一样,某个东夷人完全可以将不是自己的民族的人,归类到自己民族,不是自己民族的历史,也当成自己民族的历史。而后来整理的汉人学者,又分不清真伪,据此写历史,不出错误才是怪事。因此,某些学者将一大堆传说中的人物归类成东夷人,也就十分顺理成章了。 即便东夷人的历史只记载本民族的历史,将所有非本民族的人物记录在口中,但这些汉朝学者,又出于整理正史的需要,统一将非本民族的人物划成异族人。后世的古代学者,又分不清异族的不同,各种谬误开始越积累越多。 事实上,在对待争东夷人惹出来的历史麻烦上,我们不需要搞清楚具体真实的历史,只需要否定这些古籍和所谓历史的真实性,就已经足够。因为真实的历史,既然已经失传,又缺乏文字记载,那么就只能依靠考古来辨明。 就如同今天,对上古历史只能做大致的推测和判断一样。《史记》记载的三皇五帝的历史中的人物,应该是准确无误的,一些重要的事件和转折也是可以确信的,但一些人物的经历和故事,就不值得过分相信,而应该带有怀疑的倾向,客观分析其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对应历史的演变,尤其是带有神话的部分。 如同今天,我们来研究《旧约》,也可以相信确实有所罗门王的时代,相信的确希伯来人分裂成北以色列南犹太国两个城邦,相信先后被灭亡,但却不可相信,犹太教在所罗门王之前就已经建立,也不相信所罗门王时期的偶像宗教只是犹太教成立之后的反复,而应该认为是古希伯来人的本教。不能听信后来的犹太教奠基者的一家之言。 文字形成的时期,正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关键对象。 其次,整个复原后的《山海图》与亚洲地形是吻合的。 亚洲地形是牛形? 不错!亚洲地形确实是牛形。但亚洲西北一线,你至少得以海拔400米等高线画图。 远古亚洲的地形是一条公牛的形状,其外部轮廓至少是以海拔400米等高线所呈现出来的形状。如果低于400米,则亚洲贝加尔湖一侧的牛头呈现不出来,整体轮廓也就不会是牛的形状。 请看一张现代的亚洲地形图。其外部轮廓是不是就是一条公牛的形状? 这是一张球面图,采用的是现代的球面绘图技术绘成的亚洲地形图。牛的背部是以400米等高线成图的。因为图较大,北冰洋及北美阿拉斯加没有呈现出来。如果画出来了,牛角会更像。再补上蓬莱仙山和菲律宾这两条前腿。看到没有?整个亚洲地形这时呈现出的形状基本就是一条公牛的形状。 如果是航拍图,西亚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将被压缩成牛尾,北美阿拉斯加将被压缩成近乎完美的牛角,一如上面谷歌地图,它整体呈现出的形状就完全是一条公牛的形状。 如果是平面图呢?亚洲地形根本就不会呈现出牛的形状! 那么,郭璞看到的是球面图还是航拍图? 虽然中国古籍中记载上古有一些不可思议的事件。如晋王嘉《拾遗记》中记载颛顼帝时:“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克伐;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 帝尧时:“尧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于西海,查上有光,夜明昼灭。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查常浮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复始,名曰贯月查,亦谓挂星查,羽人栖息其上。” 秦始皇时,“始皇好神仙之事,有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沦波舟’。” 《拾遗记》记载的事物竟然象我们现在的**、航天飞机和潜艇。此外《列子》也记载了蓬莱五大仙山的人民能飞相往来的事情。《摩诃婆罗多》中也记载了很多神秘的武器。这类记载,我们实在不敢想像。 但面前这张《山海图》,分明是一张球面图或航拍图。这可是中国所谓的大禹九鼎山海图,是至少4000多年前绘制的亚洲地形图!这张图该怎么解释?要画出这样一幅牛形亚洲地形图,至少得知道地球是球形的。因为平面图根本就不会呈现出牛的形状来! 我们对上古历史的了解真是太肤浅了! 为什么4000多年以前的上古亚洲地形是这样一幅公牛的形状? 因为大洪水! 这样的亚洲地形图,洪水至少要高于现在的海平面400米,才能形成这样一幅牛形图!特别是牛背形状的出现,就是以400米等高线成的图。 4000多年以前有这么大的洪水吗? 是什么原因引起这么大的洪水呢? 这些问题,将在后文逐一揭示! 总之,无论郭璞看到的《山海图》也好,现代400米等高线亚洲地形图也好,还是谷歌地图所表现的400米等高线亚洲航拍图也好,都一无例外地说明了远古亚洲地形确实是公牛图。 如果上古曾经发生了大洪水,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形象、更直观地昭示后人呢?大禹集九州之铜,铭刻这样一幅《山海图》于九鼎,良苦用心,殷殷可鉴! 可惜的是,后人看不懂。不但看不懂,反而诬之为荒谬!祖先有知,哀莫大矣! 再次,复原后的《山海图》与古时的西北“丝绸之路”和云贵川的“茶马古道”路径是吻合的,也就是说复原后的《山海图》路线是符合上古亚洲交通实际的。 我们知道,上古的书籍是写在泥板、纸草、贝叶、龟板,再后来是写在竹简上的,而大禹却将《山海图》铭刻在九鼎上,并且置于国家庙堂中,皇室以外人员难得一见。足见他对此图的重视!(如果大禹真的铭此《山海图》于九鼎,那就说明了所谓的《禹贡》是一部十足的伪书!但伪书并不意味着没有价值,《尚书》这部伪书应是孔子据自已掌握的资料加上自已的理解编纂而成。孔子对上古历史、地理的理解有错误的地方,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古历史地理,其价值在《山海图》没有复原、《山海经》没有得到正确诠释前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为什么说《山海图》符合上古交通实际? 因为《山海经》描述的各山山麓之连线,其实就是民族在迁徙过程中形成的主要交通线,掌握了这些交通线,就可以交通东西,纵横亚洲、俯视北非、直插南欧!这张图应该还标明了矿产等资源。在上古,这张《山海图》就是国家绝级机密!它是战争时的军事地图,是金、银、铜、铁、锡还有一些我们现在不知道的矿产等重要战略资源的藏宝图,是沙漠行军的水资源指南,还有其它宝藏和上古文明信息,正因为它如此重要,“大禹”才慎之又慎,铭之于九鼎。 这些交通线在西汉凿空西域之前早就存在。 丝绸之路一般认为是公元前136年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才开通的。史家谓之“凿空”。其实“丝绸之路”这条路线早就存在,它就是《山海经.五藏山经》之《西次三经》路线。 《山海经》中的《西次三经》路线为崇吾之山—长沙之山—不周之山--峚山—钟山—泰器之山—槐江之山—昆仑之丘—乐游之山—流沙--蠃母之山—玉山—轩辕之丘—积石之山—长留之山—章莪之山—阴山—符惕之山—三危之山—騩山—天山—泑山—翼望之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