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五章 求同存异 (第1/2页)
午后的阳光斜斜落下,文无忌一白衣,笔直站立,视线久久停留在““燕歌庐”的牌匾上。 莫不问凑了上来,看了半天,三个字倒是认识,但看不出所以然。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 “好诗”莫不问满脸的赞叹。 文无忌懒得向莫不问解释自己吟诵的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燕歌行’。 背诵一两首缠绵悱恻,暖昧气氛的诗词,在只能利用清代诗词的限制下文无忌可借鉴的不多,但唐诗宋词文无忌却记忆不少,特别是体现战场旌旗如云,鼓角齐鸣画面的诗词更是记忆犹新。 莫不问惊叹,文无忌却在思索。 成子龙将吊脚楼取名燕歌庐,这是心境的另外一种释然还是同‘燕歌行’有关联,如果是,背后便有故事。 “燕歌行”反应的是两层意识,将军骄逸轻敌,不恤士卒,导致战事失利,兵士背水一战,以死殉国。 蓝燕子向杂役递交宋秦歌书信,半响之后吊脚楼门开,一袭白衣的成子龙落在阳光下。 门里门外,文无忌、成子龙都是白衣着,两种气度。 从宋秦歌口中文无忌早就对成子龙有直观的了解,但白马探花真正站在眼前时文无忌还是由衷的赞叹了一声。 姿拔如松,气势刚健似骄阳,剑眉朗目,渊渟岳峙。 书信中宋秦歌并没有隐瞒文无忌份,直视文无忌,两人目光在空中交汇,碰撞出只有文无忌、成子龙心领神会的蕴意。 “文公子请”成子龙开口。 “干净利索,书生相貌,侠士风范,我喜欢”人群中莫不问又开口。 “我终于知道你为什么被叫不问”蓝燕子说道。 “为何?” “因为你说的太多了,所以才有此名,不管不问,不见不顾,福寿延年” “呃”莫不问人僵在原地。 风四娘心灾乐祸的笑,紧随文无忌、陆仟进入吊脚楼。 夏的晚风落落吹入,落、升,文无忌等人进入古州成子龙“燕歌庐”已时有两。 队伍进一步做了安排,古州距近田州,两地之间多为苗寨,龙英风、风四娘、莫不问、封不同等人随同南下的霸刀营成员直奔田州。文无忌、陆仟、章海龙则留在吊脚楼。 两个人无所事事,文无忌和成子龙整都在古榕树下议事论道,最后陆仟、章海龙只能垂钓消磨时光。 河岸边; 陆仟、章海龙搭着话。 “两了,好像寨主说服赞章只用了一夜时间。”章海龙扭头,视线扫向榕树下的文无忌、成子龙开口。 “不可一概而论,收服赞章,是因为双方是对手,已经真枪实剑的撕杀过,双方各有立场,但各自尊重,而且雪慕重骑兵被围困 在山谷,寨主是以势相bī),以理相胁,以道压人,至于赞章和雪慕对寨主态度另外层面的变化,我猜想多半还同那些蒙语说辞有关系。成子龙不同,和寨之前素无交集,虽然格洒脱,但四门寨终归还是匪,官匪两立,总要有一个让对方心甘愿可以去接收的理由,成子龙的想法和我们不一样,我们是打打杀杀,滚刀子过生活,寨主仗义,有能力,值得信任,咱们便跟了寨主。成子龙就要想很多,要论道。所以别说是两,更多时间也不稀奇。” 章海龙点头:“有道理,我还是想的简单了些” 章海龙确实想的过于简单。 文无忌终于体会到了自京城出发是宋秦歌的话语。 “白马探花,我不知道这个名号自晋地如何流传而出,或者是谁给的诨号,但成子龙确实有探花之才,秦园交谈时话题范围有限,但就所涉及的诗词、民生、西南土司制度,成子龙都有独到的见解和一针见血的评价。以我们的眼光做到趋利避害,这不是难事,毕竟有数百年沉淀下来的时代演变经验,但成子龙是这个时代的人,能做到这一点算是惊世之才。辩证不难,难的是将数百年之后的观点同现代的体制、文化融合在一起论证。” 文无忌便遭遇到了这个问题。 两时间,民生、抗灾、土司制度及其女真侵边乃至海无所不谈,这个层面成子龙赞同文无忌所有的观点,武技层面也有心得交流,文无忌的贴格斗能力成子龙极度吃惊,文无忌同样惊叹成子龙的枪术。 分歧还是出现在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