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二章 永和豆浆 (第1/2页)
晚上放学,我和蒲一程一人一辆自行车并排轧着马路。 “我们去哪吃?” “祁福山路刚开了一家‘永和豆浆’,我们去试试。” “哇,‘永和豆浆’是台湾的吧?” “她家广告好像是这么打的。” “噢,去喝台湾豆浆喽——”我蹬快了脚踏。 蒲一程从背后笑意盈盈的追上来。我们肩并肩的踩着脚踏,车轮在绿树成荫的水泥马路上像是旋转的风车,一圈圈的转动着。 “夏天的风我永远记得 清清楚楚的说你爱我 我看见你酷酷的笑容 也有腼腆的时候 夏天的风正暖暖吹过 穿过头发穿过耳朵 你和我的夏天 风轻轻说着 。。。。。。。” 这是一家店面开的很大的“永和豆浆”店,干净明亮。是我们市里开的第一家。那时候,我们市还是相对的落后和封闭。如果没有去过大城市的孩子,肯德基和麦当劳这两个词也只是听说过。但实际上却是那样的遥不可及,我们甚至都想象不出她的样子。当然,也有一些摆小摊的装作很懂潮流的模样,会在一些人流量大的地方摆一个两轮的流动小车。小车的车身部位贴着大大的“肯德鸡”三个字。这三个字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误导着我们“肯德基”的正确写法。也曾一度让我们认为“肯德基”其实就是炸鸡腿。这些小车的上面通常会放个小油锅,小油锅里冒着泡泡的翻滚着万年油。旁边的托盘里再放些鸡腿。小摊主总是抿着个嘴巴、眉头微蹙、脖子后仰、脸部后倾,一边翻炸着油锅里的鸡腿,一边避免着脸部被油溅伤。排队的多以学生和谈恋爱的小青年为主。吃过的同学也会经常的在班上跟同学炫耀:“我吃过‘肯德鸡’了。” 就在我们这样封闭的小城里,突然开了一家正宗的“永和豆浆”店,并且标榜着台湾小店,无疑是“港台片”盛行的那时候最大的潮流。 蒲一程就在他生日的这一天带我去赶这样的潮流。 我们把自行车停在“永和豆浆”店门口人行道上显眼的位置,方便我们进去用餐的时候,可以一边吃,一边关注着车,以防被盗的风险。 常年流年于麻辣烫摊、凉粉、炒粉摊的我,进去店里的第一感觉就是高档。真是由俭入奢易,我喜欢这个店。 服务员小jiejie拿来了点餐牌。我和蒲一程在对她点头说谢谢的刹那,她的视线与蒲一程的视线相撞,她的脸刷的一片绯红,一时间慌乱的放下点餐牌,顺拐般的赶紧溜了。 我怪罪的瞪了他一眼,嘴里咬牙切齿的蹦出四个字:“沾、花、惹、草。” 蒲一程无奈的摇摇头,笑笑,不做声。他显然不在意这个。 “你想吃什么?”蒲一程把餐牌递给我。 “这里是不是喝豆浆的?” “嗯,有,你再看看别的有没有想吃的?” 我扫了眼豆浆、油条这些,价格也不算贵。就对蒲一程说:“那就试试她家的豆浆、油条吧。” “晚饭吃什么豆浆、油条呀?你看看有没有想吃的菜?” “想吃的菜?我回家还要吃饭呢。” “没事,你回家少吃一点。” 我听他的,就把目光移到了餐牌的右边一条。反复从上看到下,从下看到上,也不知道点什么。点菜真是个不容易的活,对于选择困难的我来说,好难点。 “你点吧,我真不知道点什么。” “你想不想吃松鼠鱼?” “松鼠鱼?什么样的?我没吃过。” “挺好吃的,我们尝尝吧。” “你吃过啊?”我问他。 “嗯,上周和我家人来吃过,觉得挺好吃的。当时就想着我过生日的晚上带你来吃。”蒲一程眼含笑意的望着我。 我不好意思的低头偷偷的笑。 “那谢谢你啊——” “那我们就要这个吧。” “嗯——我看看,”我抢过餐牌,想看一眼价格。吃了一大惊,“六十块?这么贵?我刚才都没看清楚价格。不要了吧?太贵了。” “没事,挺好吃的,就想让你试试。” “这么贵,六十块我都可以用很久了。” “好啦,试一下嘛。服务员——”蒲一程举起了餐牌。刚才那个服务员小jiejie又脸红红的走过来。手里拿了支笔和一本点餐纸。 “要两碗豆浆,松鼠鱼,小笼包,煮干丝。。。。。。” “够了,不要再点了,我回家还要吃饭。”我着急的一把按住蒲一程拿餐牌的手。 真的是一个待会还要回家吃饭,另一个是我更嫌贵。 “那好,我们先要这么多。”蒲一程礼貌的把餐牌还给服务员小jiejie。小jiejie的脸红到了脖子根。 “我看这个小jiejie长得就有点像松鼠。”我嘟囔着。 蒲一程的鼻孔里哼出轻微的笑声。 “你现在的物理课能不能听得懂?电路图这些的好点了没有?” “好点了。” “现在懂了?” “懂了,你放心,只要我想学呀,一学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