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1次告白_第六十二章 永和豆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二章 永和豆浆 (第2/2页)

会了。”

    “这么聪明怎么还考不及格,还要经常被罚站?”

    “都是因为你。”我一改刚才还故作聪明的顽皮模样,无比庄重的凝视着他。

    “——”噎的蒲一程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我“噗”的一笑。

    “你还是要认真一点啊,高二下学期了,离高三很近了。”

    “嗯,你呢?经常跟在我一起会不会耽误你?下个月就要高考了,我有的时候真的很担心。”我内疚的说出了心里的大实话。

    “没事,不会的,我都复习的差不多了,你放心吧。”蒲一程轻描淡写。

    “要不,以后放学如果我先出来我们就一起走。要是你先出来就不要等我,你先走,回家抓紧复习?”我内心矛盾的提出这个方案。

    “不用,还是我们一起走,耽误不了多少时间。别说这些了,来吃饭吧。”

    “嗯。”我感动的看他,既喜悦又隐隐担忧。

    那是我第一次吃松鼠鱼。

    炸的金黄的。身上的鱼rou应该是事先被刀划成一粒粒的,再放进油锅里炸的。香味扑鼻,刺激着味蕾。

    “来,尝尝。”蒲一程用筷子在一粒粒饱满的金黄的鱼rou上夹了一粒放进我碗里。

    “嗯。”我夹起这一粒,轻轻的放在嘴唇边,有点烫,吹了吹,放进嘴里。

    好香的美味!松脆可口,鲜香诱人。

    “好吃!”我对蒲一程满眼的表扬。

    “好吃吗?”他眼睛一亮,似乎还要再得到一遍我的确认。

    “嗯,好吃好吃好好吃。”我头捣蒜一样不辜负蒲一程的用心。

    “好吃就好。”他明显的松一口气。

    “超级好吃。”

    他赶紧用筷子从鱼身上夹下来好几坨放进我的碗里。

    “你喝口豆浆看看是不是跟街上卖的不一样?”

    “嗯嗯。”

    我低头把嘴凑到装豆浆的碗边吸了一口,“好像是不一样,浓一点,香醇一点。”

    “嗯,那你多喝一点。”蒲一程宠溺的看我。

    “我吃这么多待会回家吃不下怎么说呀?”我故作苦恼,得了便宜又卖乖。

    “多吃点,你这么瘦,是应该多吃一点。”蒲一程的筷子忙个不停。

    “你是不是嫌我瘦?”我抬眼望他,真的多了一丝担忧。

    “不嫌,就是想你身体好。”

    我说不出话,感激的望他。

    好温暖,好感动。

    回到爷爷家,我自己主动跑去电饭煲盛饭,象征性的挖了一小勺。跟家里人表示今天胃不太舒服,吃不下,就这样蒙混着混过了一餐晚饭。

    很快高三年级在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开始了。

    为了给高三年级这次重要的考试腾出考场,我们高二年级集体放假两天半。

    就从今天下午的半天开始。

    我们班的各科老师在今天上午都往我们教室纷至沓来,唯恐落后吃了大亏。纷纷布置出了远远超过两天半能够负荷的作业量。仿佛这两天半的时间就只需要做她这一科的作业那般。

    当每科老师站在讲台上捧着自己的那科书,一边表现出内心揣摩挣扎布不布置这题的同时,一边都又从自己的牙齿缝里破釜沉舟般的报了出来。

    台下发出阵阵惊呼,一浪接着一浪。

    “嗷嚎——嗷嚎——”

    “还有啊?”

    “还有啊?”

    “想死啊——”

    “干脆别放假了。”

    “还不如上课啊。”

    。。。。。。。

    各科老师在同学们的阵阵惊呼声中乘风破浪、势不可挡。她们要的就是自己的这艘船成为这一届比赛中的船王。

    “吵什么东西?都安静下来!布置作业是为你们好,又不是为我好。是你们要参加高考,又不是我要参加高考!”

    “你们考不好,毁的是你们自己的前途,又不是我的!我还不是会好好在这里教书吗!”

    “两天半的假,你们不在家做作业,准备搞什么东西?”

    “马上都要高三了,心思都收收,不该想的就不要想了。”

    “。。。。。。”

    各科老师们都在吵哄哄的混乱环境里坚持着自我。这种教室里的混乱夹杂着不论作业多少,却依然为了即将到来的小长假莫名的兴奋和躁动。

    坐在班级最后排的“破坏分子”们借机像领唱一般,不遗余力的引领着全班发出“嗷嚎”的噪音的浪尖。

    “叫!又叫!我这下一题都还没讲呢,你们就开始叫!”

    “那你就不要讲了嘛。”

    “。。。。。。”

    起哄声中偶尔又会夹杂着一些向老师撒娇的声音。

    不知道是老师对自己下手太重的醒悟,还是为撒娇所打动。偶尔有些老师会大赦天下般的来一句:

    “好!就布置这么多!”

    “嗷——嗷——”

    全班会响起对老师无限感激的热烈掌声。

    老师会举起拿着书的一只手,另一只手空举着。双手在自己的头顶向台下交叉挥舞着,仿佛是站在了领取终身成就奖的舞台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