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无题 (第1/2页)
《狼图腾》最后还得出一个荒唐的结论:中原文化需要这种狼性。作者所反复吹嘘的“狼性”,说通俗一点就是自相残杀、不择手段、侵略掠夺。历史的发展证明,这和现代文明发展规律是相抵触的。一个成熟的文明,需要更多的是宽容和合作,这才是主流。这种所谓的“狼性”带来的只是破坏和毁灭,以及游牧民族自身的不断衰败。反观史上任何一个靠武力强大起来的游牧国家,无一例外地支撑不了多久走上四分五裂而衰亡。所以说,这个“狼性”没什么好吹嘘的。 中原人是羊,草原人是狼,狼吃羊,所以草原人把中原人吃的死死的。真是这样吗?秦皇汉武咱们就不说了,就是在羸弱的南宋,岳家军也将金国打得大败,更不用说咱们的太祖军了。 很多人炫耀蒙古大军征战欧亚大陆,其实当时成吉思汗也是因为天时地利,老天帮了他大忙。 蒙古草原气候非常恶劣,所以这里生活的蒙古人病死冻死非常多,也许一场暴风雪或者一场瘟疫就让一个部落的牛羊全部冻死或者病死,走投无路的牧民只好南下抢劫。但是在成吉思汗崛起的时期,也就是十二世纪到十三世纪,震旦进入温暖时期,温度短时间回暖。 公元1200年、1213年、1216年杭州无任何冰雪。元代初期西安等地又重新设立“竹监司”的衙门管理竹类,显示气候转暖。 这个时候北方游牧民族的实力快速超越了中原的农耕民族。在9世纪至11世纪的西方,正是北欧的维京人最兴盛的年代。当时的北欧气候适宜,粮食连年丰收,甚至发生了人口爆炸,从而为维京人发动一轮轮征服提供了大量人力。同样的事情也在中国的北方发生。沙漠变为绿洲,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前几个世纪荒废的汉代古城被重新建立,辽、西夏等游牧文明国家的实力大增,对中原王朝形成了强大压力。 蒙古人同样是这段气候适宜期的得益者。2012年,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成吉思汗旧都附近的古代树木样本指出,蒙古高原的气候在11世纪初期“可能进入千年以来最温暖、潮湿的一页”,蒙古人的人口也在随后一两百年间有了爆炸式的增长。这就为成吉思汗的扩张提供了他的祖先们所不具有的充足人力。 蒙古草原上出现了水草丰美、遍地牛羊的景象。一名蒙古骑士可以配备十匹战马,迁徙中的蒙古部落有成千上万的牛羊随行。新生的蒙古帝国得到了充足的物力,他们不但有了丰富的食品,还可以用牲畜交换更多的兵器和生活用品。 在气候的恶劣时期,成吉思汗将蒙古人统一到了他的麾下,到了气候适宜的时期,他可以借助充足的人力和物力发动大规模扩张了。当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时,他留下了一个堪称庞大的帝国。同年,西夏灭亡。 成吉思汗的子孙们继承了他的遗志,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们又发动了两次西征,兵锋遍及大半个欧亚大陆,建立了史无前例的庞大帝国,创造了游牧文明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 成吉思汗在西征归来的途中教育后代时,说了一段著名的格言:“人生最大的乐趣,是把敌人斩尽杀绝,抢夺他们所有的财产,看著他们亲属痛哭流泪,骑他们的马,强jianian他们的妻子和女儿。”世界上所有不愿意被他们屠杀、不愿意被他们掠夺、不愿意被他们奴役的人民都是他们的敌人,宣称“要把青天覆盖之地,都变成蒙古人的牧场”。这完全说明了当时蒙古的主要战争目的——征服与掠夺。 但是,马穆鲁克骑兵曾在1260年的阿音·扎鲁特战役、1281年的霍姆斯战役、1303年的苏法尔战役中三度击败蒙古远征军,从而阻挡了蒙古帝国进入埃及建立欧亚非三大洲的梦想,使北非的***和***文明免受蒙古铁蹄的蹂躏。只是到了近代,战无不胜的马穆鲁克骑兵被拿破仑的军队击败。 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当地的马木鲁克骑兵在几百年前曾经数次打败过西征的蒙古骑兵和东征的十字军骑士,称霸北非和西亚,到了18世纪也依然保持着数百年传承的彪悍尚武的作战传统,他们可以称得上是世上最好的传统骑兵之一。拿破仑的炮兵和步兵主力数次粉碎了马木鲁克骑兵的大规模冲锋,拿破仑的骑兵也在追击战和前沿遭遇战中和马木鲁克骑兵交过手。其中有一次,600名马木鲁克骑兵歼灭了法军的3个骑兵连(300余人);另一次,900名法国骑兵冲锋,将数千名土耳其-马木鲁克联军击溃并赶入大海。 拿破仑曾在一则日记中描述过马木鲁克骑兵与法国骑兵之间的战斗情形:“两个马木鲁克兵绝对能打赢3个法国兵;100个法国兵与100个马木鲁克兵势均力敌;300个法国兵大都能战胜300个马木鲁克兵,而1000个法国兵总能打败1500个马木鲁克兵。” 这支马穆鲁克骑兵为什么在拿破仑的法国骑兵面前折戈呢?因为当时的法国骑兵是近代骑兵。法国骑兵的总体纪律战胜了马穆鲁克骑兵的个人勇武,越是小规模的战斗中,个人勇武就越重要,越是大规模的作战,集体纪律就越居主导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