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无题 (第2/2页)
近代的军队最本质的特点之一就是绝对严明的纪律,这一纪律的效果很快便被应用到了骑兵身上。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内战,鲁伯特亲王明令禁止手下的骑兵开枪,让他们排成整齐密集的队列,先是慢跑,然后逐渐加速到大步,最后飞驰着冲向敌人,用冲击力而非用火力去发挥骑兵应有的功效。著名的克伦威尔“铁骑军”在训练和纪律上比鲁伯特亲王的骑兵更进一步,是新式骑兵的典范。铁骑军身披胸甲,手持长剑,有时还带有一柄战斧,他们的名称并非由于是否身披铁甲,而是由于他们的纪律像铁一般坚强。铁骑军中的骑兵在个人的骑术和武艺方面并非旧骑士的对手,但他们能在严明纪律的约束下整齐划一的行动,集体冲锋时时刻保持马挨着马,肩并着肩,就像一堵快速移动的“铁墙”。这堵铁墙时刻保持着集体力量,避免散阵后各自为战的混乱厮杀,所以整体战斗力要远远大于旧骑士的军队。在奔跑冲锋中保持密集队列,是比个人马背武艺要高难得多的整体战术行为,近代军制下科学系统的大强度训练是其出现的基石。 英国新式骑兵的成功经验立刻被西欧各国所重视,到了18世纪,西欧各国都组建了自己的正规骑兵团,在这些骑兵团的密集队列中,纪律至高无上,个人骑术不再重要,单个骑手无需手拉缰绳,紧挨在身旁两边的队友马匹就会带着他向前行进。这样每个骑兵都可以释放出两只手来战斗,一手持剑,一手持手枪。如墙行进的骑兵队列并不需要太高的奔驰速度,那样反而会打乱阵型,影响冲击力,所以他们使用的是整齐的慢跑冲锋。俄国的军事观察家观察了奥地利与亚洲的土耳其帝国之间的战争,发现双方骑兵白刃战时,总是会出现一把土耳其弯刀同时面对2~3把奥地利骑兵剑的局面,土耳其骑兵以优良的武技硬拼奥地利骑兵团结的纪律,结果总是被毫无悬念的击溃。而奥地利的骑兵即使在冲散了土耳其人之后也依然能够保持整齐队列,始终集体作战。随后他向沙皇建议到:“奥地利对于土耳其军队的最大优势莫过于他们的胸甲骑兵,这一兵种令所有土耳其人闻风丧胆,我国也应该引入这一兵种的训练方式”。土耳其是传统的骑兵强国之一,在18世纪和西欧国家的战争中,其传统骑兵却成了最大的劣势,优良的土耳其骑手们竟然总是被不擅骑术的西欧骑兵打败,表明骑兵的进化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一个纪律比骑术更重要的时代。 卡宾枪和手枪的普及逐渐带来了弊端,18世纪的欧洲指挥官们发现骑兵越来越容易对火枪产生依赖,只有训练最精的骑兵团可以做到开枪的时候保持冲锋,而大多数的骑兵团一旦开枪,就影响了冲锋过程的连贯性,冲击力大打折扣。如果对方骑兵团坚决冲锋,并且是同样的密集整齐冲锋,那么依赖手枪的一方容易被整体冲垮,所以马背火枪射击被逐渐取消,骑兵队列冲锋只允许用剑或马刀。7年战争时期,普鲁士的骑兵一律禁止开枪,用最大的冲击力撞向对手,总是能击溃那些还没有完全放弃射击的其他各国骑兵。同时,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还鼓励个人骑术的重新训练,认为骑兵应该能够面对多种情况,而非只会靠着密集队列作战。普鲁士的骑兵素质达到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无需像以前的骑兵一样始终慢跑来保持队形的连贯性,而是在慢跑逐渐加速到敌人的100步距离时,开始纵马飞奔,而且依然保持队形,形成“飞驰的骑兵墙”。随着普军骑兵的素质在训练和战争中磨练的越来越高,飞奔的距离从100步增到200步,最后甚至增到1800码。 1860年8月24日,八国联军步兵在强大的海军炮火支援下攻克了天津,随后向北京进军。京津路上的田野是伏击战的理想场所,清军的骑兵游弋于京津沿路,对联军进行sao扰,联军亦派遣自己的骑兵侦查敌情和掩护自身的侧翼。9月17日,法国的北非西帕希骑兵团在行进中遭遇了数量不明的大量满蒙骑兵,性情凶悍的北非骑兵们骑乘着高大神骏的阿拉伯战马,冲刺速度极快,满蒙骑兵的弓箭骑射无法生效,这些服饰华丽的北非骑兵以速度冲进了满蒙骑兵的队伍中并击溃了他们。9月18日,英国“女王”近卫龙骑兵团和印度“费恩”骑兵团共400余人在侦查途中遭遇一支数量远超自己的,2000人的蒙古骑兵队伍,英印骑兵组成密集而严整的阵形对蒙古骑兵发动了猛烈的白刃冲锋,将蒙古骑兵打败。满蒙骑兵在京津路上对联军的攻击和sao扰,最终以自身的损兵折将而告终,他们的sao扰全部被联军骑兵及时驱逐了。 在整个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满族和蒙古的东方骑兵可以说已经发挥了全力,他们作战骁勇,又灵活机动,尽管他们不可能从正面冲破联军步兵和炮兵的火力,但是仍希望通过侧翼迂回去接近并打击联军,然而,所有的迂回和偷袭全都被早有准备的联军骑兵破解。曾经在中世纪让全世界颤抖的东方游牧骑兵,在近代的外国骑兵面前显得不堪一击,体现了双方在纪律和战术水平上的巨大差距。 现在李昊的廓尔喀佣兵团正在抓捕迅猛龙和其他魔兽骑乘,准备编练骑士团,李昊希望训练出一支近代骑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