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节 高地1987 (第1/3页)
下午三点过一刻,天空密布的黑云压了一层又一层,但随着风力加大,自山腰开始围绕而上的迷雾加快了流动。枪声依旧是零落的,偶尔密集起来也很短促,但时不时的几阵炮击和炮击过后回荡良久的嚎叫在提醒人们: 这里的战斗远没有听起来那么轻松。 双方都是精锐。一边是身经百战的雄狮,另一边是风雪高原上走下来的猎人。他们密切监视着对方一举一动,精确计算着自己的每一步,互相试探、互相戒备,此来彼往,耐心等待对方露出破绽。 照门里的准星抖了一下,就像有人拉了绳一样。 每次眼睛里有这种感觉,下士薜耀并未意识到自己是在杀人,因为判定目标是否命中,一般都是由战友来完成。有时候他必须亲自确认,但那是开枪半分钟或者更长时间之后的事情了,他将会看到一个或者几个敌人把那条身体拖走,这时他不会再开火。这与怜悯无关,仅仅是出于对隐藏在某处的机枪手、*手或者同行的顾忌。 打完这一枪,他迅速缩回勉强能算作战壕的坑里,扭头看了一眼。 侧后方几米处伸出一个手势——OK。 扣动扳机那一刻的畅快感就像被海绵吸走一样,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看着垂在脚边的枪口,心头泛起一抹悲伤。 集训队的老教官,还是参加过老山轮战的那位,他说:“你难免会悲伤,因为你不知道下一刻会不会有人为你悲伤。这是好事,小朋友,不会悲伤的神枪手一旦活着回归社会,是很难生存下去的,社会需要的是人,不是机器。战争总有结束的一天。开完枪多这么想想,毛爷爷就不会老掂记你了。” 为了防止“毛爷爷掂记”,下士薜耀总要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让自己安静一会儿。他整理他的呼吸,转动眼球,眺望一下远方,最后用手指轻轻抚过刚刚跳动过的准星和照门。 “老兵?”一个微小的声音轻轻呼唤他。 他看到一个列兵从视野里的拐角处探出脑袋。 战场纪律规定,所有军官和“一杠半”(上士)以上的士官在前沿时,统一配戴上等兵肩章。下士和列兵都不在规定范围内,因此他看出那是个列兵,对方也看出了他是个下士。 那列兵的两只眼睛亮闪闪的,就像情窦初开的丫头注视着情郎背影一样。他不禁恶寒了一阵。列兵爬过来,兴奋地压低声音问:“打了几个了?老兵。” 下士薜耀摸出铝牌。 列兵伸出食指,一条一条地数.........“哦!九个了?”列兵亮起大拇指。 “不是一场战斗的。” “嗯嗯,我知道。对了,老兵,你怎么没用瞄准镜?” “拨点作战伴随时一般使用*具。” “那怎么不用03式?03式可以全自动啊。” “能用还要我干嘛。” “哦.........打过最远的,有几米?”好问的列兵凑得更近了。 下士薜耀想起之前的那个让他恶寒的目光,往外挪了挪。“你该问最近的,”他说,“最近的十七米,也可能是十八米,是个*手。今天的。” “需要的时候再装上,对吗?”列兵指指他右腿腿挂式枪套里的瞄准器。 “不对。”下士薜耀否定得坚决,“中途换上是没时间调校的,还不如不用,等打下1987高才可以换上。” 列兵又伸过头,看另一条腿,“手枪为什么要放左边呢?” “你说呢?” “我懂了。原来狙击手都要求能左手持枪啊。” “不是所有。”下士薜耀纠正道。 远处传来哨声。两短三长,最后一声拖得很久。 “我该走了。”下士薜耀微微起身,拍拍列兵的肩膀。 列兵依依不舍地从背包里掏出一个带有吸管的水袋和三颗*,一一递给下士。这是他的任务,为战友输送补给。 “不够叫我,老兵。”列兵小声喊。 下士薜耀听不到这声温暖的问候,因为天空在尖叫,大地在颤抖。 那是大口径炮弹逼近时特有的呼啸。 很多人都听见了,但没有人把它当成一回事。这种呼啸,之前就来过两次。第一发弹撞到1987高地东面的3号主峰,第二发弹稍微好点,直接擦着高地制高点掠过,想必趴在上面的陆军步兵早已问候过海军陆战队炮兵的直系女性亲属。 由于群山阻隔,部署在东部海岸苏澳港一线的敌陆战1师重炮群不可能打到1987高地上来。这早已成为团里众所周知的常识。 二营有个叫马步青的前作训参谋,倒是在地图上比划过利用M777*炮机降部署来达到支援中横守敌目的等等几种可能。马步青的推论经营部上报后,参谋长诸葛心给予了相当重视,但团里始终没有下达应对方案。据说作训股曾在1/1000万比例的3D地形图上做过兵棋推演。东部山区海拨在1000米以上的高地,大多不具备部署大口径身管火炮的条件;少数高地可以采用“黑鹰”直升机吊装机动的方式,部署1~3门155mm口径的M777超轻型*炮,但敌军需出动包括山地侦察组、小口径速射高炮组、排障工兵队、陆航攻击机、森林消防直升机、舰载空优战机、两栖作战舰在内的作业保障联合编队,涉及业务部门13个,动员兵力近千人。由于东部海岸制空权尚不明朗,即使A军舍得入下此血本,完成部署,也难逃我高空无人机的侦察和战术*的攻击。作训股长马武阳和几名资深参谋的一致结论是: A军与其为部署区区几门*炮大动干戈,不如给驻扎在中横3号机场的“长弓阿帕奇”机组每人发一粒晕车药(1987高地周边气象条件复杂)。 重视是肯定的,推演是严谨的,结论是客观的,团司令部没有将有限的精力继续浪费在一个基本不具备可行性的推论上无疑是正确的。然而正确的决定未必能带来理想的结果,因为这是战争,一切都可能发生。 炮弹落地的那一刻,下士薜耀的大脑就“断片”了。 或许他的眼睛、耳朵和所有一切可以感觉到这个世界的器官,都忠实地记录下那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