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节 高地1987 (第2/3页)
155mm高爆杀伤*所造成的后果,但大脑最终没能将这些信息储存下来。半年后,他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注:国内神经内外科三强)的康复治疗病房里,见到赴任前赶来探望西藏军区副参谋长马镇山大校时,他只记得自己那会儿跟一个孰不相识的兵说了一些平常无奇的话,就像平时坐在长满狗尾草的山坡上烤着太阳、聊着人生一样,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马镇山告诉他说,如果当时弹着点是一块开阔平地的话,他不可能躺在这里。但马镇山永远不会告诉这位幸运的“中横狙击英雄”荣誉称号获得者,这个世界上有一个词,叫“尸骨无存”。 但是在那个下午,对1987高地展开的攻击并未因此而结束。 二营营长在亲眼目睹距1987高地仅几十米的前进阵地遭到大口径火炮攻击后,果断命令炮群提前动用预备弹药,对敌阵地实施全面压制打击,尔后亲自cao枪上阵,把部署在二线的预备队都拉了上去。 “二营、二营!二营你们怎么回事!喂喂,没人在电话边吗?我是参谋长诸葛心,我是参谋.......” “喂喂.......报告参谋长,营长带队冲锋了.......对,是全线冲锋!” “扯蛋!什么全线冲锋,他以为这是电脑游戏?总攻命令还没下达,他这是拿士兵的生命开玩笑,是犯罪!谁让他这么干的!” “来不及了,参谋长。敢死队和后续梯队都遭到了敌大口径炮火攻击,现在撤下来只会伤亡更大。营长说等不到荣誉营了,先压上去再说。参谋长!荣誉营到底还上不上来啊?” “等等!大口径?你说大口径炮火攻击?不可能!嘟.......嘟........” “喂?喂喂,团部?干。” 二营教导员无力地看着有线通信班长跑出去。“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的口号喊了这么年,真到战时,演习中屡屡挫败“蓝军”的那套办法却一点用都没有,到头来还得靠有线通信。他把话筒放回机架,走出营指挥所。 几个卫生兵抬着坦架从山上下来,其中一个背着*枪。看到教导员询问,那个卫生兵把枪递过来说:“是敢死队的狙击手。” 这时,坦架里那对眼睛转过来。 “说你呢,老兵。你不是狙击手吗?”卫生兵低头解释。 伤员“哦”了一声,继续仰望飘着小雨的天空,像好奇的孩子。看到这样子,教导员打消了安慰几句的念头。 “后面还有吗?”教导员问卫生员。 “暂时没有。听说挨炮那会儿失踪了一个,到现在也没找到.......”卫生员没继续说下去。 教导员掏了掏口袋,发现烟没了。 “伤的是脑袋,千万别乱用麻药,包扎后直接送团野战医院。抬下去吧。” 3号机场,骑1师8团司令部。 “莱布其中校现在到什么位置?” “1987高地北面谷地,距敌营部约半英里。中校亲领的游骑兵破袭分队刚刚切断了敌人的电话线。上校。” “先不急着进攻,把节奏再放慢一点。”雅各布上校把铅笔往地图上一扔,拿起余温尚存的咖啡,喝了一口,“荣誉营到现在都没上来,情况不太对啊。” “最新的无人机侦察报告说,荣誉营最后一次出现是在三营附近。据目前掌握的情况,三营主力分布在主攻1987高地的二营的两翼,承担北面、东面的交通隔断和西南方向的牵制阻援任务。荣誉营不直接去1987高地,而是经三营防区绕行,实在令人费解.......那一带植被茂密,加上天气变化,无人机不得不撤回,我们很难准确掌握荣誉营的行踪。” “该死的云层。”上校卷起地图,插进裤袋里。 看到长官要出门,副官把M4A2*挂回胸前,拿好了双筒望远镜。 灰暗的雨雾笼罩着坑坑洼洼的跑道,远处炮声隆隆。几名直升机飞行员蹲在半埋式机库出口处,或抽烟或打牌,无所事事。上校没有搅乱他们的好兴致,而是绕了个圈,从机库背后的防炮壕走过去。 “荣誉营离开峡谷营地时是什么配置。”上校望着偶尔掀起尘雾的1987高地问。 副官低头看了看PDA,“从航拍图像上看,应是三百余人规模;人力侦察报告表明,多数人的行军背包塞得很鼓,另有60mm迫击炮2至3门,备弹不详。” “情报组怎么肯定,机动至三营附近所部和之前离开峡谷营地所部是同一支部队?”上校突然问。 副官愣了愣,点开情报系统平台,边看边说道: “情报组判断的依据,主要是敌行军轨迹,电台信号特征,以及穿越林地的队列长度等等........从ID团目前的兵力部署看,三营主力作为必要的外线警戒部队,除了要封锁1987高东、北两面的主要通道,还要承担一定的火力牵制任务,兵力原本就很吃紧;团属炮兵大部和特务连一部已加强到1987高地方向,目前基本处于我侦察范围内;包括警卫连在内的直属队其它兵力无疑要保卫团部,严防我游骑兵破袭分队趁虚而入。另据敌后某单位提供的情报,由于第八战区联勤部台中分部专门保障西线LG师及玉山方向之QI旅,台北分部优先保障花莲之CB师主力,加上太鲁阁峡谷补给线道路不畅等等原因,在中横方向上保障ID团一个团的补给已是敌后勤部门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因此台北方面秘密增兵的可能性也不大。综合以上,情报组的结论很明确:目前能以连级以上规模机动的只能是荣誉营。” “你呢?你是怎么看的,少尉。” “长官......” 副官面露难色。这位从后备军官训练团结业还不到两年的哈佛大学法学学士,用无辜的目光看着长官。 和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步的中国国防生培训体系相比拥有百余年悠久历史传统的A国后备军官训练团,为A国武装力量提供了大量综合文化素质较高的少尉,据统计,自2003年以来,A军每年有约50%的陆军军官、10%的海军军官、20%海军陆战队军官和40%的空军军官直接来自于后备军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