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 体验极差,我要换学校 (第1/1页)
翌日,天蒙蒙亮,一家人就起来了。今天是新生活的开始,杜大要去吏部办理就职手续,然后勤见李二聆听圣训,不日就要启程登州走马上任。杜二也要入学弘文馆,踏入这大唐的政治漩涡。 杜荷要去的弘文馆在宫城里面太极殿旁,杜构要去尚书吏部见吏部尚书戴胄,在皇城东边。兄弟两一起进了朱雀门,杜构又细细打量了一次杜荷,虽未及冠,但头发已经束了起来;脸洗干净了,没有眼屎;圆领袍左右没叠反,外面罩着的素白半袖衫还算合体,脚上的靴子灰扑扑的,杜构俯下身,用袖子给杜二掸了掸。“二郎,当紧记勤勉。”说完杜构转身走了。 望着大哥那不算高大,略显消瘦的背影,杜荷眼圈泛红,吸溜一下鼻子,继续向前,他还要过承天门。‘明明自己还不到20岁,却想用自己的肩膀扛起这个家。’ 一个小宦官在承天门前等着杜荷,先引着杜荷办理了通行证,然后七绕八拐的,可算到了弘文馆,得亏杜荷记性好,不然明天都认不得路了。 弘文馆并不是一个殿,而是一个院子,院子很大,屋子很多,杜荷打听到的消息,这里藏书不下二十万,小宦官将杜荷引进院子,带到一间宽敞的屋子里,让他等候便出去了。 屋子里很简单,七八张矮几,二十多张坐垫,一套烹茶的茶具,别无他物,连个名人名言都没挂。 杜荷突然有点无所适从,这个全国最高学府的唯一教室里,自己一个人,还真不知道该干啥。 没让杜荷尴尬多久,杜荷听到院子里传来动静,赶紧起身,人已经进来了,身高1米65左右,穿着青色圆领袍,看头发,已经束发及冠了。 “哦?不知足下何人?”那人见杜荷,也是一惊,平素都是自己第一个来,怎么今天来了个陌生人,到也不惊慌,能到这的都不是闲杂人等。 “兄长,在下杜荷,故杜成公如晦二子。”来人年龄明显大于自己,这里都是官二代皇二代,报老子的名字好使,都知道。 那人一听,却是立时站端,向杜荷行了一礼,“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杜家小郎君大才,纯孝之人,请受一拜。” “额?”啥意思?威名远播?纳头便拜?杜荷赶紧回了一礼:“兄长使不得,敢问兄长是?” “在下李崇义,家父宗正卿兼礼部尚书河间郡王李孝恭。”报自己家势,李崇义很认真。 我去,这弘文馆当真藏龙卧虎,随便来个人都是个小王爷。“小王爷有礼了,荷今日初登堂,还请小王爷不吝赐教。”杜荷现在真的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了。 “哎,二郎唤我崇义便可,小王爷可是万万当不得。”这里别说他这种嗣王之后了,便是亲王都有几位,更有太子殿下时不时的过来,这声小王爷是要人命啊!赶紧纠正。 两人寒暄一阵,杜荷却是发现这李崇义竟然是个学霸,典故名言兴手拈来,礼易诗书张口就有,倒叫他很不好接。 “蜀王安好!”这时又来一人,长得到不算矮,可是头上梳着个丸子头,黄发垂髫,竟是一童子。唐人除了太子一般不称殿下。接着对杜荷道:“这是圣人三子蜀王恪。“ “兄长安好。”那童子回了一礼,又看向杜荷。 “这位是故杜成公如晦的二子杜荷。”李崇义看童子看向杜荷,赶紧打介绍。 “见过蜀王。”杜荷也向他行礼。 “哦,你就是杜二?大兄常与我们提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要我们做纯孝之人,这便是你啊,有礼了。”我靠,能不能不要‘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特么当时为啥要写这句话。 “兄长,今日不仅新来个杜二,四郎今天也要进学了。”这蜀王明显还是孩子心性,跳脱得很。 “哦?四郎十岁耶?竟进学了?”李崇义有点惊讶。 “然,四郎通过了阿耶考校,今日便要入弘文馆就学了。”自家弟弟聪慧好,作哥哥的还是比较骄傲。 门外又是一阵喧嚣传来,来人杜荷认识,房遗直,身后一人跟着一人,和杜荷一般大,房遗直打介绍,易州刺史任国公刘弘基的儿子刘仁实,留守儿童,被老子留在了长安,李二叫他来读书。 其后陆陆续续来了二十余学生,年龄基本都是10多岁,都是长安高官子弟中的敏学者,其中就魏征的儿子魏叔玉认识,其他人或李崇义或房遗直打着介绍,杜荷也是一一认识。杜荷却是好奇,刚刚听到今天同自己一起进学,李二的老四怎么没看到。 “馆主来了。”不知是谁轻喝了一声,众人一起噤声,杜荷此时坐在课堂靠右,挨着李崇义,他也把眼睛瞟向门口,昨天恶补过后,他知道‘馆主’叫褚亮,杜荷表示没听过,但是他儿子大名如雷贯耳,褚遂良! 一个微微佝偻的身影从门口缓缓进来,见他身着紫色圆领袍,发丝雪白,这才是真老头儿啊,比叔爷爷年龄大多了。 跟着一个身穿红色衣服,同蜀王一样梳着丸子头的小子跟着进来了。 “馆主安好。”待褚亮坐下后,学生们齐齐行礼到。 “这是越王泰,年10岁,学问还行,你们可别被他考住了啊!”褚老头别看年龄大,背有点驼,这声音却是异常圆润饱满,说话抑扬顿挫,他指了指坐在自己面前的李泰介绍到。李泰也转身对众人行了一礼。 “越王安好。”毕竟是亲王,除了李恪,其他人也给李泰还礼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哪位啊?起身我看看。”褚老头还记得今天有两名新学员,越王是刚刚下朝后,李二亲手交给他的,另一位却是自己跑来的。 ‘艹,又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能不能不要提这个’杜荷腹诽着,抄袭的东西没底气啊!“馆主,小子在这。”杜荷赶紧起身行礼,这可是正经的三品大员,李二智囊,更是学问大家。 “哦,你就是杜公儿子啊!长得还行,就是不知道是否胸无点墨,草包一个。”褚老头嬉笑了起来。 ‘这老头也忒损了。’杜荷再一拜:“夫子,昔楚庄王莅政三年而无政为,右司马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阿耶留下的《韩非子》杜荷时有温习,每每都有感悟。 褚老头听完,却是渐渐收起了笑容:“相去日已远,衣带日见窄,鸟也?雉也?”“噗嗤”杜荷旁边做的李恪憋不住,笑了一声。 杜荷刷一下憋红了脸,妈的,这老头和我有仇吗?我们第一次见面吧?反复打脸好吗?你啥意思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